夏莊鎮
夏莊鎮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山東省衛生鎮、省級文明鎮、省綠化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和中心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2012年8月份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1]
目錄
鄉鎮簡介
夏莊鎮位於日照、臨沂兩市和莒縣、莒南、沂南三縣交界處,素有「莒縣南大門」之稱。轄有8個社區,66個自然村,7萬口人,9.8萬畝耕地,總面積114.8平方公里。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608.6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7.2億元。先後榮獲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服務業茶旅情緣特色小鎮、全省首批綜合化工園區、重點示範鎮、2018年度全縣建設「一強三名」優秀鄉鎮(街道)等榮譽稱號。在全縣打造「一強三名」推動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成績位列全縣鄉鎮(街道)第二名。
夏莊鎮黨委現有6個二級黨委,7個黨總支,103個黨支部,3016名黨員.
夏莊鎮堅持把千億級園區打造作為頭號工程,抓住海右化工產業園成功認定全省首批30家綜合性化工園區有利時機,以「重點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為發展方向,已形成石油化工為龍頭、以精細化工為支撐,以新材料、造紙為特色的四大產業集群,集群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目前,區內共有入園企業25家,省級研發中心2家,企業就業人員3000餘人,同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文化旅遊產業, 發揮浮來青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茶葉產業化發展,要做大規模,突出集約集聚,發展基地規模。主打浮來青綠色名片,瞄準高端市場,篩選茶葉品種、推動茶葉品牌化、規模化經營,做大做強茶產業,打造特色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助推農民增收. 推進標準化生產,支持草莓、西紅柿等優勢產業建設標準化基地,積極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2]
名稱由來
據考始遷祖於明永樂年間遷莒北汀水,二世祖開,分三支,住夏莊,中馬坡。相傳,原村建於嶺下,鄰村稱其「下莊」。清大水毀村,倖存者移居嶺上, 時值盛夏,改為夏莊。
莒縣夏莊鎮地處日照、臨沂兩市和莒縣、莒南、沂南三縣交界,素有莒縣「南大門」之稱。206國道縱貫鎮區南北,日蘭高速公路自鎮區北部穿過並設有出入口,長深高速公路自鎮域西部經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鎮駐地北有占地總面積22平方公里的日照海右經濟開發區,南有素有「江北第一茶」美譽的浮來青綠茶萬畝基地。全鎮共有66個行政村,62951人(2017),9.8萬畝耕地,鎮域面積116.62平方千米。2012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59億元,同比增長26.2%;地方財政收入4602萬元,同比增長31.4%。先後被評為山東省衛生鎮、省級文明鎮、省綠化示範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心鎮和中心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山東省旅遊強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2年8月份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工業強鎮」成效凸顯,借力日照海右經濟開發區建設,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全鎮共引進投資過千萬元的大項目27個,重點培植和壯大了晨曦化工、沃德化工、聖諾能源、聚盈機械、拜耳物流等產業集群。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南茶、北果、東煙、西菜」四大種植基地和遍布全鎮的養殖小區及各類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茶園面積發展到8100畝,名茶浮來青被譽為「江北第一茶」,浮來青生態園被確定為「中國鄉村游」旅遊線路景點、「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以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累計完成投資近2億元用於小城鎮建設,形成了「三縱四橫」的主路框架,先後建設街頭綠地公園4處,沿街商貿樓10萬平方米,啟動了「陽光社區」建設,建設「千人大舞台」,完成了206國道鎮駐地段拓寬改造,啟動了供暖、供水、排水、排污等工程,城鎮功能日臻完善。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鎮上每年拿出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村社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啟動了石屯社區、辛莊社區建設,村村通有線電視、自來水、農村公路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絡健全,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群眾老有所養,弱有所助,貧有所濟,社會各項事業和諧共進。
工農業建設
農業上針對特色調結構,逐步建立起茶葉、草莓、黃煙、桑蠶、瓜菜五大支柱產業,其中,茶葉7000畝、草莓7000畝、黃煙5000畝、桑蠶6500畝、瓜菜12000畝,其它高效作物5000畝,糧經比例達到4:6。
工業上大力培植連獲獎六項國際、國家級大獎的山東浮來青茶廠,並不斷加大投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尹家湖村已成為全市最大的小五金生產批發基地。[3]
綜合建設
按照「科學化規劃、現代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社會化服務」的城鎮建設思路,以「經營城鎮」為突破口,把市場運作機制引入城鎮建設與管理,在提高小城鎮的承載力、支撐力、輻射力和吸引力上做文章,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後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百新工程」試點鎮、中心鎮。在具體措施上,創新機制、激活民力,通過對沿街土地開發實行招標拍賣,綠地公園建設實行土地置換,園區建設實行集體土地有償使用等措施,使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在206國道兩側拆遷房屋278間、3.8萬平方米,籌集社會資金5100萬元,新開發建設沿街2-4層營業樓4.3萬平方米,新建公共綠地49畝,新建日供水能力156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一座,實現了鎮駐地集中統一供水。在鎮駐地東部、南部分別建立了莒縣華意和華興兩個工業園區。在抓好城鎮開發建設的同時,該鎮按照經營城鎮的要求管理小城鎮,成立了由鎮長任主任的城鎮建設管理委員會,組建了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作為城鎮管理的常設機構,下設規劃建設組、城鎮管理組、園林綠化組,公開招聘了15名環衛工人,配備了專門的環衛機械和工具,街道實行全日保潔。設立了莒縣城建監察大隊夏莊中隊,較好地解決了鎮政府無處罰權的問題。在街道保潔和綠地管理上,全面推行了「面向社會、費用封頂、公開向下競標」的管理模式。整個城鎮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逐漸步入了市場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