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

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
图片来自台北商圈通

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简称民主纪念馆),更名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是中华民国行政院民主进步党执政期间,根据2007-4-13核定之《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1] 》所成立的文教设施机构,正式挂牌成立于2007-5-19《正式走入历史 中正堂 今更名台湾民主纪念馆》。

2007-3-2教育部经建会文建会公共工程委员会法务部新闻局等行政院相关部门共同组成专案小组开会决定,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馆内陈设还会纳入台湾民主发展过程的一些展览物件,至于外墙如何处理,由市民参与决定。“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于5月19日挂牌。

中正纪念堂的主管机关是教育部,郝龙斌主政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为了阻止教育部拆除中正纪念堂围墙及牌匾,3月下旬启动文化资产鉴定程序,随后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教育部与台北市政府之间的挂牌攻防战激烈展开。2007-11-9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告之“台湾民主纪念园区”古迹范围为正面牌楼民主广场民主大道、台湾民主纪念馆”,其中台湾民主纪念馆变更为中正纪念堂。

目录

原由

1980年代前后,台湾民主运动方兴未艾,许多反对戒严时代[2] 威权统治的民众将中正纪念堂揶揄为“中正庙”。民主进步党于2000年执政后,也认为中正纪念堂、中正路、蒋氏铜像、中正国际机场(今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等皆为昔日中国国民党威权统治的象征,因此主张拆除或改名,即为去蒋化。对此,在野的中国国民党及亲民党皆批评,民主进步党相关作法违反法律、制造族群冲突,是为了成就民主进步党的选举考量。

5月19日,陈水总统就职七周年的前一天,是“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的大日子。揭牌仪式于下午1时30分在大孝门(临爱国东路)内举行,教育部长杜正胜主持,陈水扁总统、行政院长苏贞昌皆出席。

在民进党政府执政时期,透过行政命令,揭牌仪式上,陈水扁总统表示,象征著威权统治与党国体制的“中正纪念堂”与“大中至正”的牌匾,已经由“台湾民主纪念馆”及“自由广场”所取代,这不但代表威权与独裁已经正式走入历史,也象征了台湾自由与民主成就真正的到来。 曾经民进党政府执政时期,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也曾经有“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

更名

从2007-5-9行政院会废止《中正纪念堂组织条例》后,到5月19日民主纪念馆揭牌的短短10天,教育部组成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专案小组,外界看到的台湾民主纪念馆招牌,也是揭牌前5天才定稿制作的。 4天后,5月23日上午,台北市政府迅雷不及掩耳地拆除了布幔,“中正纪念堂”五个大字重见天日==机关== 民主纪念馆的园区,称为“台湾民主公园”(或“台湾民主纪念园区”),除了管辖民主纪念馆建筑及广场的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管理处之外,另外邻近但为不同管理单位有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国家交响乐团表演艺术出版社国防部所属仪仗队。其中定时于原中正纪念堂大厅交接换班的国军仪仗队将研拟撤去岗位。另外,该园区内的建筑物除了民主纪念馆外尚有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俗称“两厅院 ”的仿中国北方宫廷式的艺文展演场所。

2007-3月台北市政府将民主纪念馆主建筑物及周遭围墙列为“暂定市定古迹”,但未说明范围是否包含两厅建筑。 2007-6-7立法院院会在泛蓝立委主导下,通过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及相关编制表、细则。但实际上,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机关组织仍然存在,并未因此而同时废止。 2007-11-6行政院 文化建设委员会进行审议,通过指定台湾民主纪念馆园区为国定古迹[3] ,指定范围包含民主纪念馆主建物大中至正门中央艺文广场瞻仰大道等建物。

2007-12-4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布修正过的“古迹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八条明定“地方主管机关所列之暂定古迹,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为国定古迹者,地方主管机关应即终止其古迹审查程序及公告废止原列之暂定古迹。”因此台北市应将该馆之暂定古迹资格废除,但台北市政府却指出此条款“违法课与台北市政府‘废除古迹指定的义务’”,拒绝依照此办法公告废止暂定古迹。

2008-5-20政党由民主进步党变更为中国国民党。同年8月行政院研拟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民主纪念馆正式复名为中正纪念堂;计民主纪念馆存在时间约一年三个月。后来组织规程在2009年被前总统马英九废止,中华民国政府于2009年7月20日正式将“台湾民主纪念馆”再度改回“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挂回,自由广场的名称至终都没改回大中至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及编制表,台湾法律网,97-8-22
  2. 戒严体制的建立,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局,
  3. 国定古迹,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