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等的總和。[1]

國民收入

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生產總值)。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國民收入 [2]

外文名稱 National Income

釋義 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

屬性 經濟術語

生產要素 土地、勞動、資本

生產部門 農業、工業、建築業

計算

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是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國民收入是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內涵

社會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量的增加。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條件下,國

民收入的價值量和使用價值量同社會投入的勞動量成正比。投入的勞動量愈大,國民收入的價值量和使用價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形態上的國民收入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成正比,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國民收入增長得就越快。在社會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量為一定的條件下,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社會勞動生產率愈高.

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當社會勞動資源已得到較充分的利用、經濟的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的階段時,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是增加國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也是增加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生產資料利用的節約。這意味着社會總產品中用於補償消耗了的生產資料的減少,從而使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增加。節約生產資料可以用同量生產資料生產更多的社會總產品,從而使得同量社會總產品中,國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對增大。在這3個決定因素中,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國民收入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

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再分配則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在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各部分人之間進行的。一般來說,國民收入再分配是藉助於稅收、價格、保險費、國家預算等經濟槓桿進行的。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後,按其最終用途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分別用於積累和消費。

分配

國民收入在生產出來以後,要進行分配。分配過程分為初次分配和國民收入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參與直接生產過程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再分配則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在物質生產領域和非物質生產領域之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各部分人之間進行的。

在非物質生產領域從事活動的人,如國家行政人員、軍人、文化和藝術工作者、教師、醫務人員等,他們的收入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國民收入再分配一般藉助於稅收、價格、保險費和國家預算等經濟槓桿進行。

意義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為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係。

例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係,反映的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經濟利益對抗的關係;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係,反映的則是勞動人民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的經濟關係。

國民收入指標綜合地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特別是,一國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額,是反映該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項重要的綜合指標。

國民收入的生產結構和經濟成份結構指標綜合地反映一國的國民經濟結構。

國民收入指標綜合地反映社會再生產中各種錯綜複雜的經濟關係。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國民收入具有不同的社會性質,反映着不同的經濟關係。例如,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用於消費和積累的比例反映人民的2013年以來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等經濟關係;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消費部分與資產階級的消費和資本積累的部分之間的比例則從一個側面反映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對抗的關係。

國民收入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種比例關係,例如,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的比例關係及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是社會再生產中的重要比例關係,對社會再生產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例如,國民收入的增長額同積累額進行比較用以考察積累的經濟效益等。由於國民收入扣除了物質消耗的因素,避免了社會總產品中生產資料消耗的價值的重複計算造成的虛假現象,因而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社會新增的物質財富。由於國民收入指標的經濟意義,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國民收入的計算和分析。

應用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買力平價作轉換,以避免因匯率的扭曲可能。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後,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為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

國民收入只反映當期的收入,並沒有反映累積的收入。

國民收入沒有反映收入分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