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团溪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位于播州区东南部。辖区面积186.1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建制村和3个社区(团溪社区、拓东社区、农庄社区),179个村(居)民组,13003户,总人口6万余人,2018年集镇人口3.2万人,城镇化率52.3%。[1]

目录

概况

团溪旧称萼溪水,镇周山丘状若花瓣,故名,是原遵义县四大名镇之一。地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距播州城区和遵义市中心城区均为40公里,205省道纵贯全境,正在修建的遵余高速贯穿团溪全境于2020年底通车。团溪镇是市级经济强镇、市列县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播州区"三化同步"示范镇、播州区东南路片区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也是贡米之乡、文化名镇、教育强镇,更是"三宜三开三养"特色小城镇。2016年团溪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73%.

地理环境

团溪镇在播州区 东南部娄山支脉东、西两支的槽谷中,最高处为东支仙人岩和尚顶,海拔1374.7米;最低处为营上,海拔800米,相对高差574.7米。全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遵义县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大部分地区分为山地和小型盆地、平坝兼而有之,地质地貌复杂。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至15摄氏度,无霜期280天左右,降雨量在1000-1100毫米。有耕地49000亩,其中田29660亩,土19340亩。山上林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管护面积12.88万亩,森林覆盖率46.4%。

水资源

境内最大河流团溪河(又名高溪水),是湘江的二级支流,河长19.5千米,河口高程684.6米,落差161.6米,坡降12.46%,流域面积14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有小(I)型水库3座(龙岩水库、葡萄水库、青年塘水库),总蓄水量1257万立方米,控制域内团溪及西坪两镇稻田灌溉面积1.8万余亩。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5座,容量达30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地下矿产资源种类多,品质好,易开采,储量丰富,铝土矿、煤、硅矿、硫铁矿、锰矿、硫酸矿、铁矿,汞矿等20多种量大品位高(特别是铝土矿,团溪储量特大:有4392万多吨,占县南铝土矿探明储量的55.6%),非金属矿(硫铁矿,硅石,水泥石灰岩,高岭土,含钾页岩,水晶,海泡石);是遵义尚嵇氧化铝厂的重要原料基地,也为该镇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全镇工业发展的基础。[2]

经济状况

深入实施强镇战略,壮大实力,做大总量。

第一方面以和谐矿区建设为基础,着力为县铝及铝加工工业产业发展作贡献。按照县委"突出工业主导"的具体要求,团溪作为"南白--苟江--尚嵇--团溪铝工业"集聚区中重要的铝原材料供应区域,实施好和谐矿区发展战略,努力把团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全县铝及铝加工工业产业健康发展。我镇以和谐矿区建设为载体,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加大对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厂、贵州成黔矿产有限公司、贵州恒东工贸有限公司、通源公司、金鑫公司的协调服务工作和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党政领导带头带班,综合治理,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对非法行为重拳出击。牵头成立了茅栗团溪矿产联合检查站,完善了班子成员带班夜间巡逻检查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团溪镇GDP10.5亿元,财政收入28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889元。

以文化名镇打造为导向,努力构建宜居团溪城镇新面貌。

漫步播州区团溪镇文化广场。集娱乐、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团溪文化广场可谓人气聚集,这里有绿化休闲区、篮球场、门球场、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水体景观、水中岛…… 每天晚上来这里打太极拳的、散步的、跳舞的有上千人。每到休息时间,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就显得拥挤,为此政府在广场另一侧的低洼地带征地9亩,准备下面建停车场,上面建台球场和羽毛球场,球场的旁边建茶楼,以扩大广场的面积,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夜晚的团溪文化广场,折射出团溪镇的人气和魅力所在。人气聚集是满足城镇居民就学、就医、就业、休闲、娱乐、健身、购物、居住等元素的综合反映,也是宜居团溪的需求。

房开项目是城镇建设的载体,开发房开项目首先得考虑买房人的需求。买房人在一个地方购买房屋,除考虑房屋的结构、环境,更多的会考虑子女就学、医疗条件、街道环境、小区环境、购买需求、娱乐健身需求等,为进城购房者的需求分忧,就是城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此外,团溪镇在集镇建设中将投资2000万元建团溪农贸市场,投资2500万元建团溪集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550万元的民生大道也即将动工修建。

2013年,团溪镇还投资200万元,在团中、镇中、一小、二小的学生人行道铺设红绿相间的新型透水人行道砖,既方便街道居民安全行走,又提升了集镇品位。

团溪镇2013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1亿元,2013年是团溪项目建设年,镇党委按照"宜居团溪,项目先行"的思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盘活国有土地资金,多渠道融资,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水电路教育卫生公益项目、房开项目。团溪镇村镇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镇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4个,总投资29070万元。

团溪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学生宿舍、团溪烟草中心站建设项目、团尚公路(和平段)、西大街人行道、老年门球场与红军烈士纪念碑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镇中学生食堂改建工程、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垃圾转运场主体已基本完工;文化活动广场水体景观和展示厅工程正在施工;开发大道建设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西大街人行道改造、米市公厕已完工;拓东路和开发大道农贸市场等工程已启动。

教育、卫生、污水处理、道路建设、广场建设、人行道绿化及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让团溪的房地产开发火了起来。单就房开项目的投资,在团溪镇就达7960万元。政府向上争取的辣椒市场片区旧城改建项目,与拓东路延伸段片区棚户区改造相结合,每户平均补助资金1.8万元,现已拆迁了175户,新修的六栋楼层,已完工的有1号、4号楼,2、3、5、6号楼正在修建之中。

全力推进小康行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以基地示范推动为支撑,致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百姓增收。按照县委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畜牧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一是花大力气推进以"白果贡米"为代表的种植业基地建设。2012年,通过党政领导及干部领办及引进卓豪公司入住,全镇已实施"白果贡米"核心种植基地近2000亩。基地水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通过省质监院帮助的"白果贡米"地理保护标志申报工作正顺利进行。二是花大力气推进以"黔北黑猪"为代表的养殖业基地建设。通过"黔北黑猪"繁育基地、台万养殖场、天兆集团原种种猪场、两路口养猪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快发展生态畜牧渔业,打造生猪产业化示范镇。三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下决心科学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经济,我镇已经发展4户林下养殖户(其中1户以林下种植天麻和养殖乌骨鸡为主,预计2016年产值达120万元),存栏达2万羽,力争在年底出栏达6万羽。205省道白杨坝一带主要以蔬菜种植、提子(200亩)产业发展和中药材(太子参)为主;生产村至西坪一带主要以设施农业为主,大力发展提子(规划5000亩)产业和辣椒种植;农庄村(3000亩)、和平村(2000亩)、张王村(2000亩)、五龙村(3000亩)、两路口(3000亩)、福禄村(2000亩)和白果村(4000亩)主要以白果贡米品牌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大米种植,到2015年力争发展白果贡米种植达2万亩,增加群众人均收入达2000元;烤烟种植稳定在6000亩,主要打造白果(1500亩)、五龙(1600亩)、大窝(2000亩)和张王村(900亩)4个烤烟种植专业村;大窝和香山村以发展中药材为主,其中重点以种植天麻和核桃为主。

四是突出推进幸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已启动两路口到白果的通村公路建设项目,香山、和平、生产、两路口等村的"一事一议"在建的项目接近完工;新农村建设在挂帮领导和挂帮单位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本月底前全面完成完成白杨坝新农村建设,用好农产品销售长廊,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产业,服务农民的平台,共投入创建资金700万元,其中县级与部门挂帮资金投入80万元、镇级投入240万元、农民自筹380万元;新建、改建、整治房屋共100栋,改建牲畜圈舍86间;新建进寨路1600m;新建4402 m农民文化中心,配套360m一楼一底综合楼1栋(内设党员活动室、白果贡米销售点、便民服务点、图书远教亲情室、农产品销售协会、老年活动室等),本月底启动张王村一期新农村创建工作。民生工程建设:已完成150套廉租房建设,一期已入住22户;已全面开放镇文化中心,已启动老年门球场建设,已初步完成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等工程,力争十月份启动雷水大堰、龙岩水库东西灌渠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化建设:已初步完成《文化名镇团溪》一书的编撰工作,预计9月20日出书,全力挖掘和弘扬团溪地方文化,加大对蔡家花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创新、提高工作力度。全力丰富完善团溪广场文化建设活动。人口与计生工作:真抓实干,确保"跳笼获奖"目标实现。

团溪社区,农庄村,生产村,香山村,五龙村,两路口村,白果村,福禄村,张王村,和平村,大窝村。[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