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四端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仁、義、禮、智四德的端始、萌芽。孟子(前372 ?— 前289)認為仁、義、禮、智根於心。惻隱之心是仁之端,羞惡之心是義之端,辭讓之心是禮之端,是非之心是智之端。「四端」是每一個人天生所具有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人只要充分擴充、發揮自己內心所固有的善端,就能夠成就仁、義、禮、智四德,從而成為君子乃至聖人。

引例1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丑上》) (凡是具有「四端」的人,知道把它們擴充起來,就好像火剛開始燃燒,泉水剛開始湧出。如果能夠擴充「四端」,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擴充「四端」,都不足以奉養父母。)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