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悉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悉檀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 悉檀,古释为"宗",即对法或对教辨明 宗要;有时也解作"成",即所说义理无有乖反;有时也解作"理",即诸法的理趣(见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四悉檀义")。嗣后天台宗依陈慧思所说,以悉檀二字为梵汉总称 ,"悉"的意义是"遍",檀的义译是"施",四悉檀是"佛以四法遍施众生"(见《法华经玄义》卷一下等)。[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四悉檀

概念 佛说法的四种范畴

出处 《大智度论》

总结 皆是实,无相 违背

作者 大德龙树菩萨

出处

四悉檀义出于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编辑本段大意

它的大意是:

世界悉檀

世界悉檀,"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合故有车,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又"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是乳。若乳实无,乳因缘亦应无;令乳因缘实有故,乳亦应有。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而有假名"。

各各为人悉檀

各各为人悉檀,"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如经中所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更有《破群邪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前者不信罪福,堕断灭见;欲拔彼断见,是故说"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后者计我有神,堕计常中,是故不说有受者触者。

对治悉檀

对治悉檀,"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重、热、腻、酢、醎、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益瞋恚火故。"

第一义悉檀

第一义悉檀,"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过一切语言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如摩诃衍义偈中说:语言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盘。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行处,名第一义。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相。"

总结

论中并阐释了第一义悉檀与其余三悉檀的相互关系:一、诸余论议、诸余悉檀都可以破,第一义悉檀则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因此,其余三悉檀中所不能通的,第一义悉檀中都能通。二、不仅第一义悉檀是真实,四悉檀各各有实。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悉檀故无,第一义悉檀故有;人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义悉檀故无。三、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有。

中土佛教释义

中土佛教中广用四悉檀义阐释经义和观法的,莫过于天台宗。如隋代智顗《法华经玄义》卷一下,《维摩经玄疏》卷

一,并曾对四悉檀作系统的论述,举其要点如下:一、世界悉檀是在于随顺众生所欲乐闻,分别为说众生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各各不同的正因缘法,令得世间正见。因此,世界悉檀重在随众生乐欲。至于各各为人悉檀,是重在生葾E,对治悉檀是重在破恶,第一义悉檀是重在悟理。

二、第一义悉檀有两种,(一)不可说,是内证的一面,即是诸佛、辟支佛、罗汉所得真实法;(二)可说,是教法的一面,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四句,次第以对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四门,都令入实。

三、一悉檀通有四悉檀义。例如阴、入、界隔别,原是世界悉檀;但因缘和合故有人,即是为人悉檀;正世界破邪世界,即是对治悉檀,闻正世界得悟入,即是第一义悉檀。其余三悉檀也同样具有四悉檀义。又四悉檀不同,通是世界悉檀;四悉檀遍化众生,又通是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皆破邪,又通是对治悉檀;随闻一种皆能悟道,又通是第一义悉檀。

四、四悉檀是龙树所说,与《禅经》中佛所说四随义相符合。四随是:(一)随乐欲,(二)随便宜,(三)随对治,(四)随第一义。随乐欲举修因之相,从因得名;世界悉檀明得果之相,从果立称。随便宜是随行人所宜之法;各各为人悉檀是化主鉴机,照其可否。其余两种,名义相同。

五、四悉檀可对四谛,(一)直对一番四谛:约苦集谛明世界悉檀,约道谛能治明为人悉檀,约道谛所治明对治悉檀,约灭谛明第一义悉檀。(二)广对生灭(藏教)、无生(通教)、无量(别教)、无作(圆教)四种四谛,一一四谛都可对以四种悉檀。(三)总对四种四谛:生灭四谛对世界悉檀,无生四谛对为人悉檀,无量四谛对对治悉檀,无作四谛对第一义悉檀。

六、用四悉檀起观。如从假入空观时,先观正因缘法,殷勤乐欲;并用为人悉檀,令发葾E根;巧用对治悉檀,令断结使;由此研修,观慧分明,见第一义。如从空入假观、中道第一义观以及一心三观,也都同样要巧用四种悉檀。

七、用四悉檀起教。(一)起四教、十二部经和顿渐经教:佛于生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小乘根性人说三藏教;于生不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三乘根性人说通教;于不生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别教根缘说别教;于不生不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圆机说圆教。又用四悉檀起三藏教十二部经、通教十二部经、别教十二部经、圆教十二部经,用四悉檀起华严教、三藏教、方等教、般若教、法华教。(二)起大小乘论,例如天亲用别圆两番四悉檀造《十地论》通《华严经》等。又五通神仙种种诸论、释天葾E论、大梵出欲论,也都是用初番悉檀所作的方便利益。

八、用四悉檀起圣默然。四种四谛都是三乘圣人所证法,非是凡夫所能知见,由不能见而称其不可说,由不可说而名为圣默然。如《华严经》中约无量、无作两番四谛,以及不生生、不生不生法,明不可说、不可说,名为圣默然;等等。圣默然即是不可说相,天台一家明义,有六种不可说相:(一)世间禅定二禅以上无觉无观不可说相,(二)外人见心所明绝言之理不可说相,(三)三藏教不可说相,(四)通教不可说相,(五)别教不可说相,(六)圆教不可说相。不可说虽同,解其义趣,实不相混。圣默然正为自乐,傍亦益他,都是由四悉檀而起,利益一切众生。

九、四悉檀的得和用。得是自证,用是利他。四悉檀独有如来究竟具得,微妙能用。下地或不得不用,或得而不用,或不得而用,或亦得亦用。称机才算是能用,差机就是不能用。如果不知人根,就不应当说法。

十、四悉檀的权实。三藏教和通教,教道证道都是权;别教教道权,证道实;圆教教道证道都是实。用此权实约五味教,乳教等有权有实,酪教只有权,法华只有实。法华开权显实,决诸权世界悉檀为妙世界悉檀,乃至决诸权第一义悉檀为妙第一义悉檀;妙第一义不隔于三,也就是决诸权悉檀,同成妙第一义悉檀。

主要意义

四悉檀的主要意义,在于称机说法,如智顗《摩诃止观》卷三下说:"佛知众生种种性、欲,以四悉檀而成熟之。"这样,佛说法就有了种种差别,如《摩诃止观》卷一上说:"圣说多端,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说;或杂说,或不杂说。众生禀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杂益,不杂益。"而需要从四悉檀去了解佛说法意。智顗在《维摩经玄疏》卷二里,曾经评论地论师计真如法性生一切法,摄大乘师糀E黎耶识生一切法,认为"理无二是,二大乘论师俱禀天亲,何得诤同水火"。他说:"佛有四种之说,皆是悉檀方便入假利物,而诸众生颠倒不了,或执外人邪说四边,或执佛法经论四边,而生见著。……若解四悉檀意,如前异说,皆大利益众生、兴显佛法也。"

唐湛然继续阐扬了智顗的论点,他认为广用四悉檀义是天台一家消释诸经的特点之一,如他在《止观大意》中说:"经论矛盾,言义相乖,不可以情通,不可以博解;古来执诤,连代不休。今用四悉檀意,无滞不融,拔掷自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