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喬治·貝克萊

增加 485 位元組, 3 年前
| influenced = [[大衛·休謨]]
|}}
'''乔治·贝克莱'''([[英語]]:'''George Berkeley''',{{bd|1685年|3月12日|1753年|1月14日|catIdx=B}}),著名英裔[[爱尔兰]]<ref>{{cite news|title=爱尔兰的传统与文学|url=http://money.163.com/12/0704/06/85I5197B00253B0H.html|accessdate=2012-07-04|newspaper=人民网|}}</ref>[[哲學家]]<ref>{{cite news|title=【科学松鼠会】世界真的存在吗?——霍金《大设计》读书笔记|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06/c87228-18459743.html|accessdate=2012-07-04|newspaper=网易财经|}}</ref>,同時為[[普世聖公宗|圣公会]]駐愛爾蘭[[科克郡]]克洛因鎮的主教,與[[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被認為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的三大代表人物<ref>{{cite news|title=涨知识:说说习主席对英国有多了解|url=http://news.163.com/15/1023/11/B6K1CNQS00014JB5.html|accessdate=2015-10-23 |newspaper=网易新闻|}}</ref>。他著有《[[视觉新论]]》(1709年)和《[[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等作品。[[美國]][[加州]]的[[伯克利|柏克萊市]]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耶魯大學]]也有一個本科寄宿學院是以他命名。
== 哲學貢獻 ==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第一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30px 0 5px; text-align:left">{| class="wikitable"|<img src="https://media-cdn.tripadvisor.com/media/photo-s/06/27/4f/ad/whitehall-museum-house.jpg" width="300"><br><small>位於美國的喬治·貝克萊白廳紀念館</small><br><small>[https://www.tripadvisor.com/LocationPhotoDirectLink-g54095-d560053-i103239597-Whitehall_Museum_House-Middletown_Rhode_Island.html <small>圖片來源Trip adviser]</small> |}</div>{{-}}
== 參考文獻 ==
{{Reflist}}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英國哲學家|B]]
[[Category: 愛爾蘭哲 160 形上 家|B總論]][[Category: 启蒙运动哲学家240 基督教總論]][[Category: 形而上学学者110 思想、學術概說]]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