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凡尼·巴蒂斯塔·瓜達尼尼
喬凡尼·巴蒂斯塔·瓜達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1711年6月23日-1786年9月18日),十八世紀中期義大利著名製琴家,生於Borgonovo Val Tidone,死於杜林。
喬凡尼·巴蒂斯塔·瓜達尼尼 | |
---|---|
英文名 | 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 |
出生 |
Borgonovo Val Tidone | 1711年6月23日
逝世 | 1786年9月18日 | (75歲)
國籍 | 義大利 |
職業 | 製琴家 |
知名於 | 他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設計都是高度原創的,效果極佳,並且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好的小提琴製作家之一,他的提琴是和斯特拉迪瓦里並駕齊驅的 |
目錄
生平簡介
1740年左右開始制琴師生涯,但這中間20多年的歷史卻查無數據,至今仍並不清楚瓜達尼尼最初的製琴工藝承繼何方,事實上,在他待過的每個城市,他往往是通過自身的作品來定義當代小提琴製作,其精美手工跟細節、風格來看,大多數學者同意他自成一派,極有可能是「自學」。 而他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設計都是高度原創的,並且效果極佳,尤其是他製作的大提琴更能看出, 他的作品非常接近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外型,特別是在F孔的形狀上;僅有漩渦狀琴頭維持原來特色。使用木材美觀、音色優美。[1]。 瓜達尼尼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好的小提琴製作家之一,他的提琴是和斯特拉迪瓦里並駕齊驅的。他的一生不富有晚年時比較貧寒。也許是因此,他的提琴常被人稱為「poor man's Strads可憐人的斯氏琴」。
瓜達尼尼的工作被分為五個階段
瓜達尼尼的工作被分為五個階段,1738年1月他搬到皮亞琴察(Piacenza), 1749年9月到米蘭(Milan), 1758年到克雷蒙納(Cremona),1759年居住帕爾馬(Parma),最後1771年夏秋,瓜達尼尼搬到杜林定居在杜林(Turin)。他在最後的城市杜林(Turin)製作的小提琴被認為是最佳,最有價值的。
皮亞琴察時期
瓜達尼尼的職業生涯約在1742年左右在皮亞琴察(Piacenza)展開。1738年1月他搬到皮亞琴察,在這其間他遇到幾位影響深遠的人,包括小提琴家兼製琴師朱塞佩(Giuseppe Nadotti)、大提琴家卡洛.法拉利(Carlo Ferrari)和他的兄弟—小提琴家保羅一世(Paolo I)。一年後他開始了步上了創作大提琴的生涯。 直到1748年,他創造了大量的大提琴;至少十個大提琴是在這六年製作出來,顯然是和卡洛·法拉利共同創作。此時瓜達尼尼發展出兩種大提琴的型制(一種長約740 mm,另一種約715 mm),這與當時的一般標準相比有很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比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的756 mm B琴身短四公分。大提琴弦長與一般無異,且其共鳴箱深度及寬度,使大提琴適於演出。至到1760年代為止,便以此模式繼續製作大提琴。[2] 1747-1749年間,他製作的樂器處於未成熟階段,最初使用一種極端明亮的紅色油漆,通常則是橙褐色。當他離開皮亞琴察時,瓜達尼尼琴特色逐漸展露,並持續發展,其作品外型已接近史特拉底瓦里。
米蘭時期
卡洛.法拉利在1745年搬到米蘭,1749年9月瓜達尼尼也跟著搬到米蘭。在那裡,他開始了他最具成果和藝術完成的小提琴製作時期。他在1749年至1758年期間米蘭時期製作的小提琴是最最被後世推崇。利用上好木材製作背板、呈現透明酒紅光澤漆面、在皮亞琴察時期發展成梨形(pear shape)的F孔,這些特點成為1753-1776年時期的重要特徵,音色極為強烈,有穿透力而且寬廣,但和其他製琴師相較,溫暖音色變化度較小。
帕瑪時期
瓜達尼尼再次跟隨他的朋友卡洛.法拉利從米蘭前往帕瑪,1759年到1771年居住在帕瑪。這時期的作品與此前相比稍有下降,使用普通木材和油漆,工法普通,尤其是漩渦狀琴頭稱不上精美。不過,所使用的楓木(narrow-flamed),雖然不起眼但音質甜美,油漆則是單調的紅棕色,而不像米蘭那樣鮮明地著色。奇美基金會收藏的1762和1764年的「Leyds」都是典型這個時期的作品。
隨著他的贊助人,帕馬公爵唐費利佩的死亡,瓜達尼尼最終被迫於1771年離開帕瑪,並且也是他第一次不再跟隨著卡洛.法拉利(一直留在帕馬直到1789年去世),而瓜達尼尼則在杜林定居,在那裡他與提琴收藏家柯希奧( Cozio )伯公爵相識。音樂方面,杜林是偉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家鄉。後世公認杜林階段是瓜達尼尼的黃金時期。
杜林時期
從1773年12月到1777年五月,瓜達尼尼成為柯希奧伯公爵專屬製琴師。柯希奧伯公爵供應製琴材料,而他則幾乎全數獲得瓜達尼尼所有作品(包括50把以上的小提琴、2把大提琴和2-3把大提琴)。1775-1776年,柯希奧伯公爵賣下了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的小提琴,並從保羅.史特拉底瓦里收購阿瑪蒂、史特拉底瓦里、白貢齊留下的圖紙、工作和模具。瓜達尼尼從這批物件中獲取珍貴經驗,他的作品非常接近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外型。
在 1777 年,瓜達尼尼和柯希奧伯爵的合作關係中止,到 1786 年去世為止,這九年的時間他的經濟狀況都不好,為了謀生,他晚年作品的標籤甚至寫上「我是史特拉底瓦里的學生」,以求樂器賣個好價錢。事實上,他晚年的作品頗有耶穌‧瓜奈里那種狂野不羈的特色,可謂是一種即興隨意、成熟的風格。許多拉過他晚年作品的音樂家認為,他此時的作品已經不再在意美學、雕工、上漆,而是音色以及聲音穿透力。許多音樂家表示,瓜達尼尼晚年的提琴作品,以聲音而言,的確是超越他以前所有時期的作品。[3]
瓜達尼尼1785年晚期優秀提琴作品
此把琴製作於杜林(Turin) ,為瓜達尼尼死前一年的優秀作品。琴身長40.2公分,略大於史特拉底瓦里和瓜達尼尼其他40公分體型的中提琴。身長的改變起因於當年意大利經濟衰退,為節省人事經費,許多中提琴演奏多由小提琴家兼任,為了讓小提琴家快速熟悉樂器,因此,中提琴的體型較小,相較之下,這把16寸「天壇座」就屬於較大體型。[4]
參考資料
- ↑ Guadagnini’s cellos. tarisio.com. [2019-05-08].
- ↑ Guadagnini’s cellos. tarisio.com. [2019-05-08].
- ↑ 18世紀義大利製琴大師-略說G-B-Guadagnini(瓜達尼尼,1711-1786年)精彩傳奇的一生. www.ctcrareviolins.com. 2012-11-11 [2019-05-08].
- ↑ 意大利提琴製作師喬凡尼‧巴蒂斯塔尼‧瓜達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