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乔凡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


乔凡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1711年6月23日-1786年9月18日),十八世纪中期义大利著名制琴家,生于Borgonovo Val Tidone,死于杜林。

乔凡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
英文名 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
出生 (1711-06-23)1711年6月23日
Borgonovo Val Tidone
逝世 1786年9月18日(1786-09-18)(75岁)
国籍 义大利
职业 制琴家
知名于 他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设计都是高度原创的,效果极佳,并且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小提琴制作家之一,他的提琴是和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的

目录

生平简介

1740年左右开始制琴师生涯,但这中间20多年的历史却查无数据,至今仍并不清楚瓜达尼尼最初的制琴工艺承继何方,事实上,在他待过的每个城市,他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作品来定义当代小提琴制作,其精美手工跟细节、风格来看,大多数学者同意他自成一派,极有可能是“自学”。 而他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设计都是高度原创的,并且效果极佳,尤其是他制作的大提琴更能看出, 他的作品非常接近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外型,特别是在F孔的形状上;仅有漩涡状琴头维持原来特色。使用木材美观、音色优美。[1]。 瓜达尼尼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小提琴制作家之一,他的提琴是和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的。他的一生不富有晚年时比较贫寒。也许是因此,他的提琴常被人称为“poor man's Strads可怜人的斯氏琴”。

瓜达尼尼的工作被分为五个阶段

瓜达尼尼的工作被分为五个阶段,1738年1月他搬到皮亚琴察(Piacenza), 1749年9月到米兰(Milan), 1758年到克雷蒙纳(Cremona),1759年居住帕尔马(Parma),最后1771年夏秋,瓜达尼尼搬到杜林定居在杜林(Turin)。他在最后的城市杜林(Turin)制作的小提琴被认为是最佳,最有价值的。

皮亚琴察时期

瓜达尼尼的职业生涯约在1742年左右在皮亚琴察(Piacenza)展开。1738年1月他搬到皮亚琴察,在这其间他遇到几位影响深远的人,包括小提琴家兼制琴师朱塞佩(Giuseppe Nadotti)、大提琴家卡洛.法拉利(Carlo Ferrari)和他的兄弟—小提琴家保罗一世(Paolo I)。一年后他开始了步上了创作大提琴的生涯。 直到1748年,他创造了大量的大提琴;至少十个大提琴是在这六年制作出来,显然是和卡洛·法拉利共同创作。此时瓜达尼尼发展出两种大提琴的型制(一种长约740 mm,另一种约715 mm),这与当时的一般标准相比有很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比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的756 mm B琴身短四公分。大提琴弦长与一般无异,且其共鸣箱深度及宽度,使大提琴适于演出。至到1760年代为止,便以此模式继续制作大提琴。[2] 1747-1749年间,他制作的乐器处于未成熟阶段,最初使用一种极端明亮的红色油漆,通常则是橙褐色。当他离开皮亚琴察时,瓜达尼尼琴特色逐渐展露,并持续发展,其作品外型已接近史特拉底瓦里。

米兰时期

卡洛.法拉利在1745年搬到米兰,1749年9月瓜达尼尼也跟著搬到米兰。在那里,他开始了他最具成果和艺术完成的小提琴制作时期。他在1749年至1758年期间米兰时期制作的小提琴是最最被后世推崇。利用上好木材制作背板、呈现透明酒红光泽漆面、在皮亚琴察时期发展成梨形(pear shape)的F孔,这些特点成为1753-1776年时期的重要特征,音色极为强烈,有穿透力而且宽广,但和其他制琴师相较,温暖音色变化度较小。

帕玛时期

瓜达尼尼再次跟随他的朋友卡洛.法拉利从米兰前往帕玛,1759年到1771年居住在帕玛。这时期的作品与此前相比稍有下降,使用普通木材和油漆,工法普通,尤其是漩涡状琴头称不上精美。不过,所使用的枫木(narrow-flamed),虽然不起眼但音质甜美,油漆则是单调的红棕色,而不像米兰那样鲜明地著色。奇美基金会收藏的1762和1764年的“Leyds”都是典型这个时期的作品。

随著他的赞助人,帕马公爵唐费利佩的死亡,瓜达尼尼最终被迫于1771年离开帕玛,并且也是他第一次不再跟随著卡洛.法拉利(一直留在帕马直到1789年去世),而瓜达尼尼则在杜林定居,在那里他与提琴收藏家柯希奥( Cozio )伯公爵相识。音乐方面,杜林是伟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家乡。后世公认杜林阶段是瓜达尼尼的黄金时期。

杜林时期

从1773年12月到1777年五月,瓜达尼尼成为柯希奥伯公爵专属制琴师。柯希奥伯公爵供应制琴材料,而他则几乎全数获得瓜达尼尼所有作品(包括50把以上的小提琴、2把大提琴和2-3把大提琴)。1775-1776年,柯希奥伯公爵卖下了安东尼奥.史特拉底瓦里的小提琴,并从保罗.史特拉底瓦里收购阿玛蒂史特拉底瓦里白贡齐留下的图纸、工作和模具。瓜达尼尼从这批物件中获取珍贵经验,他的作品非常接近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外型。

在 1777 年,瓜达尼尼和柯希奥伯爵的合作关系中止,到 1786 年去世为止,这九年的时间他的经济状况都不好,为了谋生,他晚年作品的标签甚至写上“我是史特拉底瓦里的学生”,以求乐器卖个好价钱。事实上,他晚年的作品颇有耶稣‧瓜奈里那种狂野不羁的特色,可谓是一种即兴随意、成熟的风格。许多拉过他晚年作品的音乐家认为,他此时的作品已经不再在意美学、雕工、上漆,而是音色以及声音穿透力。许多音乐家表示,瓜达尼尼晚年的提琴作品,以声音而言,的确是超越他以前所有时期的作品。[3]

瓜达尼尼1785年晚期优秀提琴作品

此把琴制作于杜林(Turin) ,为瓜达尼尼死前一年的优秀作品。琴身长40.2公分,略大于史特拉底瓦里和瓜达尼尼其他40公分体型的中提琴。身长的改变起因于当年意大利经济衰退,为节省人事经费,许多中提琴演奏多由小提琴家兼任,为了让小提琴家快速熟悉乐器,因此,中提琴的体型较小,相较之下,这把16寸“天坛座”就属于较大体型。[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