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啊,花生(张季平)

啊,花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啊,花生》中国当代作家张季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啊,花生

人一上年纪,就既怀旧也留恋,当然,更热爱今天。

过去,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掬手可饮的,这样的怀旧这样的恋旧催促我们人人行动起来,重视环保,让水还原到河水清澈见底的时候,人人乐滋、喜之,岂不欢爱!

今天说说我的家乡资中的特产——花生。

资中的花生,颗粒状:略似心脏倍数缩小;色泽相:像出水荷莲含蕾。颜白净,匀称,厚实,惹人爱;其仁,味匀觉糯,细腻香纯。记得上学的《地理》书上,特别提到了资中的特产一一花生、甘蔗。我引以为傲!

我们家餐桌上的花生常年不断。探亲后返单位,总要带几斤花生,分成小包,送给亲友。

我同母亲一样爱吃花生,生吃炒吃都喜欢。收获花生的季节,围着箩筐吃泥巴花生,那是别有的风味和情趣。三年前回资中,在农贸市场,建中和萱萱夫妇买了泥巴花生,新品种。颗粒比我原来吃的大,口感比原来吃的脆,味道比原来吃的爽。泥巴花生也要吃得当时,不是我狠心,真买了七斤八斤,用快递寄回攀枝花了。

那些年,冬天的夜晚,我常去姨父姨母家走走。他家在北街,离我们家很近。每次去,姨父姨母都在剥花生下酒。他们是睡前小斟,饮酒御寒。一捧花生,一瓶500毫升输液玻璃瓶装着的高粱散酒放在四四方方的饭桌上。见我去了,姨父姨母高兴得很,一个说:来来来,剥几颗(花生),一个拿酒杯,喊:坐坐坐,喝点点(小酒)。我的酒呀,就是这样喝出来的吧?

我们家炒花生米,母亲总是从坛里抓带壳的花生出来,现剥现炒,炒多少剥多少。我想,母亲有她的道理,是对的。

记得,我大哥大嫂婚后第一次回家,我花四角钱买了一斤炒花生,两口子半倚半躺在床(那时家里无茶几书桌椅子等等之物)上,没多久呀,吃得一颗不剩。

有一年正月,在老丈人家里喝酒。老丈人取下吊在横梁上的油篓子,倒出一堆花生。那花生颗粒小小的,深褚色,但肉头饱满。是老丈人码了盐后,用蒸笼蒸的。就是有点咸,但没这份咸,恐怕就会失去了那份独特的风味。

写到这里,我记起了,自已煮花生晒花生的事。有几年呀,我年年都要买花生煮了,晒干后吃。记得有次,是星期天,我在西海岸买菜,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下意识的想起晒在楼顶上的花生,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回家跑上楼顶,一看,花生没了。原来是一个大姐收被单的时候,发现了花生;装花生的箩筐就在旁边,她帮忙收了……

我那泽哥好酒,出差路过,必来小憩两天。那时羞羞健在,虽是厨房在过道边,蜂窝煤炉在梯步上,但她必定做出美味佳肴来。花生呢,是吃了一捧又一捧。不知是不是地理环境或气候的原因,我煮的盐花生同老丈人的盐花生,咸淡不说,口感完全不同。老丈人的花生吃起来软软的绵绵的。我的花生,时间久一点,就硬硬的了。现在才想到这些,时过境迁,老丈人已故,不能求教了!

到攀枝花后,我一直恋着家乡的花生。在手机上搜寻,就是见不到买不着资中的花生。真不知道,我的家乡是怎么啦?这几年,河南的、山东的花生我买得不少,哪里有家乡的花生那味呢?

四五年前吧,我随一个朋友到成都青白江,吃到了完全是资中味的花生。那天,我算是解了想吃家乡花生一回馋,了却思念家乡的一次愿。我感到惊奇,也来了兴趣:青白江的花生同资中的花生怎么丝毫不差是一个味呢?这个谜,只有农学家、土壤学教授和气候学专家才能解释得清楚了吧?当时,我真想在青白江居住下来,为的那颗颗粒粒的家乡味的花生。

可叹,在攀枝花工作后,就是没吃到可口的喜欢的资中花生的花生味。

再回去许多年,我每年都要买不少花生来剥成颗粒,不是自已吃,是寄到柴达木盆地。我姐姐姐夫是青海石油局的职工,那地方很艰苦,我去过一次。艰苦到什么程度呢?不夸张不形容地说:天空望不见一只鸟,眼睛看不见一棵草;除了风、沙,什么东西都要外地运输进去!供销站来了鸡蛋,各家每户凭本本,是一筐一筐地搬回家;来了猪肉,是半边半边地扛进屋。因为:这次不买,不知何时再有(那里天寒地冻,食物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坏。)

记得在取缔农贸市场的那些年月,买卖粮油呀,花生呀统购统销农副产品都是暗中进行,那时叫“黑市”交易。买花生的同卖花生的一样,就在城外进行。“市管会”人员,总归是没有买卖的人多,管不过来。我记得一次,选中了一个中年男子的一担花生,我们在寅宾桥桥墩旁交易。他热心地把花生送到我家里,一双大手把花生一捧一捧又一捧捧进坛子,口中念叨:给娃娃交学费,才卖这花生。花生好东西呀,娃娃尿床,抓一小把吃了,当天晚上就不尿床了……

我们生产队泥巴(土壤)不适合种花生。花生宜在沙土,二沙土栽种。种的时候,就是打窝丢两颗花生米下去,再丢些草木灰即成。长出长长的茎和青青的叶子的时候,要除草、薅土、施肥、培土。这时候就盼望下大雨暴雨,雨水把花生苗的茎打趴在泥土上,茎上的筋上有无数的针状的生长点,像针一样钻进土壤里,一根针结一颗花生。春种秋收,花生熟了,家乡叫“挖花生”。硬是坐在小板凳上,用铁爪子挖呢!这是以前种花生,收花生的情况。现在种花生是新品种,新规则了。据称,花生苗、茎不会趴在土面上,而是直立着。花生熟了,用手提着已褪去绿色的花生苗,往上一扯,一篼花生全在你的掌控之中了!

啊,花生,一聊起它,就没个完哟![1]

作者简介

张季平,原四川攀枝花电台文艺编辑、记者,《西南文学》杂志骨干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