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诗《春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的《春晓》诗被选入了教科书中,成为学习诗歌的启蒙之作,也成为了打开唐诗宝库这扇门的一把钥匙。《春晓》还被改编成儿歌,成为了幼儿接触唐诗韵味的最佳选择之一。[1]

孟浩然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的《春晓》,有其独特的亮点,读起来韵味十足,自然流畅,朗朗上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2]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孟浩然的诗歌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传唱千年经久不衰

孟浩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成就都体现在反映田园生活的诗作中,他的诗作通俗易懂,即使到了现在,他的很多诗句都在传唱中。

作品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2.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3. 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4. “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5. “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白话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诗意图

本诗特点

题解:“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像“拂晓”这个词语就是指天快亮的时候,诗题“春晓”则是指春天的早晨,天刚亮的时候。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共二十字,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画面,意境真切,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

《春晓》解读

春眠不觉晓

  1. 起句“春眠不觉晓”紧扣主题,这一句诗经短短的五个字,内容却很丰富:这一句描写的自然真切,诗人如梦初醒,眼前的情景是一个如诗如画的一个早晨。
  2. 这一句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如流水般徐徐道来。在一个春季的早晨,诗人睡醒了。常言道“春困秋乏”,一般到了春季,由于代谢增加和生物钟的改变,人们更容易感到疲惫,睡眠时间自然就会长一点。
  3. 这句诗也印证了孟浩然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虽然布衣生活,却没有衣食之忧,并没有过着“昼出耘田”的辛苦农耕生活,从诗句中读出,孟浩然醒来之后是怡然自得的,而且还躺在床上。
  4. “不觉”二字读来非常舒服,非常自然,浅显易懂,接近直白的表达,但是依然不掩其清新脱俗的韵味。整句诗中未曾出现人物形象,但“春眠不觉晓”这五个字将诗人一觉睡到天亮的这件事情不着痕迹地描绘了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天色已明、万物初醒、晨光绚丽、空气清新的春景图。
  5. 这句诗是如此的词真意切,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一觉睡到自然醒能说的这么富有诗意、富有美感,也就数这位内心无忧无虑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了。
  6. 诗人一觉睡到天亮,睡眠质量很高,完全赶走了春困,浑身说不出的轻松惬意舒服,当然心情也是很好的。

处处闻啼鸟

  1. 这一句紧承第一句,如此的春日早晨,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少了鸟儿的歌声呢?这是诗人还躺在床上就感知到的,从窗外传来的阵阵悦耳的鸟鸣声中可以感知到,这是一个迷人的早晨。这一句诗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和谐欢快的音乐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2. 首先就是“处处”二字,这两个叠字连用,恰恰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孟浩然居住的环境非常好,庭院四周都是绿树环抱,鸟儿的鸣叫声才会从各个角度传入诗人的耳中。这样的一个庭院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少了纷繁的建筑和人声的嘈杂,这样的一处家居环境也是孟浩然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安居之所。
  3. 其次就是“闻啼鸟”,在这样一个自然睡醒的早晨,一醒来,袅袅的鸟鸣声就传入耳朵,悦耳动听,无形中为这个早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一个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少了鸟儿的歌声呢?
  4. 这一句诗没有写出树木的繁茂,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还有就是诗句中没有写明是什么鸟儿在鸣叫,只用一个“啼”字和一个“鸟”字,就把各种鸟儿的鸣叫声都表现了出来,高度的凝练,其实我们也能想象的出来,这就是莺歌燕舞的场景,百鸟争鸣的场景。
  5. 树是鸟儿们的家园,鸟儿在阵阵啼鸣声中迎接着美好一天的到来,迎接着天边的朝霞,一切都是万物初醒、生机勃勃的样子。
  6. 在这个“处处闻啼鸟”的早晨,怎么能缺少了花香呢?有鸟语也要有花香呀,这才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可是花香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 孟浩然听着鸟儿的歌声,一时非常惬意,他突然记起来昨天晚上刮风了,也下雨了,此刻他才如梦初醒。
  2. “夜来风雨声”这一句是诗意的转折,诗人沉浸在欢快的鸟语中,突然记起了屋外开放的花儿,夜里可是又刮风又下雨的,正在开放的花儿怎么样了?
  3. 风吹雨打之下,花瓣会不会掉落呢?会不会落红满地呢?昨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一个好天气,昨天孟浩然还在欣赏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色。
  4. 可是天气说变就变,夜里就是刮风下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天天气的多变。孟浩然本打算今天继续欣赏这悦目的满园春色,可是一想到花儿被风吹雨打,内心不由得担心起花儿的命运来。
  5. “夜来风雨声”是诗人的回忆,回忆昨晚的风雨,这句转折是插叙的写作手法,展示的是一份天气的晴雨表。叙事中插入回忆、天气的变化,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都高度集中在“夜来风雨声”这一句中。也让这样一份美丽的春景画卷更多了一些层次。
  6. “花落知多少”落红满地是诗人不愿看到的,这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惜春的真实情感,全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都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升华
  7. “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内心的担忧,孟浩然很清楚花儿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外面是不是已经落红遍地,花儿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昨日万紫千红的娇艳?
  8. 这是诗人内心真正的担忧:这一句似落花之声的悄无声息,和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句又好似诗人内心在喃喃细语,却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惋惜之情。
  9. 落红满地大抵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这更加表达出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实感情。
  10. 从这句诗中也能看出来孟浩然所担心的重点,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里,雨水是很珍贵的,常言道“春雨贵如油”,田地里的庄稼应该是最需要雨水滋润的。
  11. 可是诗人担心的却恰恰是开放的花儿,这是诗人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恬静自然性格的真实反映,全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也都体现在这一句中。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春晓》动画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