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十八陵

增加 7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唐十八陵.png|260px|缩略图|右|<big>唐十八陵</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317/707814283f2a4264bebd2bbb7b0ae74f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63966342_35769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唐十八陵'''是指[[唐朝]]19位皇帝位于[[渭河平原]]的18座陵墓。从高祖[[李渊]]算起至哀帝李祝,唐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末的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的和陵,哀帝李祝葬[[山东]]菏泽的温陵之外,又因[[武则天]]与高宗合葬,因此有18座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陵墓]]。陵墓区西起乾县、礼泉,经泾阳、三原、富平,东止蒲城凡6县(分属咸阳、渭南两市)约150千米。
唐十八陵按营造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土为冢,仿照秦汉陵墓所建,如高祖李渊的献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以及僖宗[[李儇]]的靖陵共4座。献陵积土为“山陵”是因为唐初国势财力尚不强盛所致;而晚唐的庄陵、端陵和靖陵则是由于国势衰微财力不支的原因。另一种方法是因山为陵,始自太宗昭陵,完善于高宗乾陵,此后形成制度,共14座。此法亦源自前朝,[[汉文帝]]治霸陵“因其山,不起坟”,即地面上不起封土。[[东晋]]和[[南朝]]诸帝亦多仿照。依山为陵的方法,是从半山腰开凿墓道,至山体之中修筑墓室。此种墓制以石砌筑,异常坚固,要比积土为冢的陵墓更为坚固和安全。但目前因开山采石,依山为陵的帝王陵遭到严重破坏。14座陵墓中,除[[乾陵]] <ref>[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3-10/15/content_30296412.htm 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乾陵之谜],中国网,2013-10-15</ref> 和[[昭陵]]等个别陵墓主峰看起来还是完整的,其余无一幸免。
==帝陵简介==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ref>[https://www.sohu.com/a/284738684_203478 帝国气象|大唐十八陵石刻旧影],搜狐, 2018-12-26</ref> 。 ==视频== ===<center> 唐十八陵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影像唐十八陵</center><center>{{#iDisplay:p0813okw6a9|560|390|qq}}</center> <center>航拍唐十八陵</center><center>{{#iDisplay:s0813lkh87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