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哀兵必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2月3日 (一) 10:58 由 风清扬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故事
前往: 導覽搜尋
 哀兵必勝

近義詞師直為壯

反義詞驕兵必敗

出 處 :《老子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哀兵必勝,是一個中國漢語成語。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也有將「哀」當做慈悲、不忍之意,意為兩軍交戰慈悲的一方可以獲勝。出自《老子》。[1]

原文

《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老子》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故事

故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不久,勾踐擊敗吳王闔閭,闔閭在悲憤中死去。兩年後,繼位的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令越國王族為奴。勾踐為奴三年,被放回越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嘗膽,使越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可是吳王對此卻毫不警惕。428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稱霸中原,帶領精銳部隊傾巢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國家。越王勾踐趁機大敗吳國軍隊,攻克姑蘇城,夫差回軍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滅亡。面對失敗和恥辱,越王勾踐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東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驕傲自滿,從而走向失敗的深淵。

故事二

周襄王二十四年,秦國帶着軍隊攻打鄭國。軍隊經過了周天子所管轄的京畿北門。當時,王孫滿恰好看到秦國軍隊路過北門。他就對周襄王說,秦國的軍隊會打敗仗,受到上天的罪罰。周天子聽了很驚訝,問王孫滿為何看到秦國的軍隊路過,就能下這樣的斷言。

王孫滿說:「因為經過周天子之處應當行禮,這是尊重天子。可是秦國軍隊經過的時候,只是摘頭盔了,卻沒有脫甲,走了幾步之後馬上又跳上了車。可見這些士兵只是敷衍應付,並不是誠心行禮,對周天子並不是真正恭敬,輕狂傲慢。而且這樣做的人很多,占軍隊大部分,足有三百輛戰車。」

王孫滿接着分析:「秦國軍隊非常輕狂又驕傲。輕狂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難以做到深謀遠慮,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且輕狂則會輕率,傲慢則會無禮。人一旦無禮,做什麼事都會隨便散漫。整個軍隊就是這樣輕率而不慎重,態度散漫隨便。軍隊以這樣的態度去打仗應戰,面對危險,那必敗無疑。」

果然,秦國不僅打鄭國沒有打成,還在回來時在晉國邊境被晉國打得落花流水,三名大將都被俘獲。

寓意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心態對戰爭的影響實在太大,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時刻注意自己的不足,保持跌入低谷也不放棄的鬥志,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這就是哀兵必勝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的。

《老子》中記載:「古代善於用兵的人講過,我不能主動進攻他人,但要迎擊敵人的進攻,不能入侵他國一寸土地,但也不能讓出自己國土一尺,這就是所謂的柔可克剛之理。但禍患莫大於輕敵,輕敵就將葬身,所以說對敵兩軍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因受侵害而憤慨的一方必定能戰勝另一方。」兩句總合而言,意指恃強輕敵的軍隊必打敗仗,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能取勝。

視頻

成語:哀兵必勝

參考資料

  1. 哀兵必勝,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