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周公旦

移除 141 位元組, 4 年前
周公摄政
《[[尚书]]·金縢》篇载[[周武王]]在克[[商朝|商]]后的第二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周太王|太王]]、[[周王季|王季]]、文王,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诵([[周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旦当政称王<ref>{{Cite book |title = 《[[荀子 (书)|荀子]]·儒效》 |quote =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ref>。
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周公僭位称王之事,辩解成周公辅佐[[周成王|成王]]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R|社会变迁|page1=131—132}} 。铭文有,“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图于卫”。《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顾颉刚]]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ref>{{Cite journal |title = 《周公执政称王》 |journal = 《[[文史]]》 |volume = 第二十三辑}}</ref>。
《尚书·周书》记述周公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篇记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周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王”称呼。《康诰》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卫康叔|康叔]]于卫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称“弟”。《酒诰》篇、《梓材》篇的性质与《康诰》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洛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称王七年。《[[韩非子]]·难二》载,“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礼记]]·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认为周公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的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R|西周史|page1=140}}{{R|社会变迁|page1=132}} 。《[[逸周书]]·度邑》载,“[[武王|王]]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周公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
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在商代习见、周先公[[周太王|亶父]]传于三子[[王季|季历]]、文王不传于[[伯邑考]]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R|社会变迁|page1=133}} 。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R|西周史|page1=138}}
==青铜器铭文记载==
4,6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