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代」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周代</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代</big>'''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周代</big> '''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788d43f8794a4c25e4d796c0df41bd5ad6e390e&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3138897&t=affd3be75579565a22eab0b1bc0a6bdd width="300"></center>
|[[File:|缩略 |居中|[ 链接]]]
+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4%BB%A3&step_word=&hs=0&pn=8&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148762468%2C1361416216&os=3750207228%2C2169375328&simid=4101884747%2C363976903&adpicid=0&lpn=0&ln=1037&fr=&fmq=1670546927304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788d43f8794a4c25e4d796c0df41bd5ad6e390e%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3138897%26t%3Daffd3be75579565a22eab0b1bc0a6bd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l8%25Ab%25E9%25BB%25An%25Ec%25AE%25Bm%25Eb%25b0%25An%25Ec%25bb%25Bm%25Ec%25BA%25Am%25E0%25Aa%25l9%25E0%25Al%25BmAzdH3F8mdbm9al&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2LDQsNSw4LDcsOQ%3D%3D 来自 呢 ]</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行 17: 行 12: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
中文名;周代
 +
   
 +
外文名;The Zhou Dynasty
 +
   
 +
时  间;约前11世纪~前256年
 +
   
 +
帝  王;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
 +
   
 +
都  城;丰京、镐京、成周、王城、洛邑、犬丘、南郑
 +
   
 +
主要城市;商丘、宛丘、营丘、曲阜、郢、朝歌、陶
 +
   
 +
货  币;贝币、刀币、布币
 +
   
 +
所属时期;周朝
 +
   
 +
开创者;周武王姬发
 +
   
 +
属  性;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最后一个集权国家
 +
   
 
|}
 
|}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 奴隶制]] 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
 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 时期]] 。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ref>[ ], , --</ref>
+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 继承]] 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6830077488236684.html 周代分为几个时期? ], 百度知道 , 2019年12月26日</ref>
  
 
==国号==
 
==国号==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 渭河]] 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周的始祖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诗经·大雅·生民]]》记述了弃降生的神话传说。姜嫄祈祷求子,因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弃。周族在姜嫄所生活的时期大约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但至弃所生活的时期时,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说弃是周族的始祖。
 
 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周的始祖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诗经·大雅·生民]]》记述了弃降生的神话传说。姜嫄祈祷求子,因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弃。周族在姜嫄所生活的时期大约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但至弃所生活的时期时,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说弃是周族的始祖。
行 37: 行 52:
 
 也有人认为周族应出自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白狄族,也就是远古时期的黄帝族。
 
 也有人认为周族应出自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白狄族,也就是远古时期的黄帝族。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到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耕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到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耕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 岐山]] 以南之周原。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人成为黄河领域共主的大商王朝的臣民,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的概念。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人成为黄河领域共主的大商王朝的臣民,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的概念。
行 47: 行 62:
 
 季历之时,商周关系开始密切,《[[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大商王朝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虽然关系密切,殷商却总是时刻提防着这股新生力量,周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但仍以周人为西伯,商朝和周人的关系可以参考周朝和楚人的关系。
 
 季历之时,商周关系开始密切,《[[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大商王朝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虽然关系密切,殷商却总是时刻提防着这股新生力量,周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但仍以周人为西伯,商朝和周人的关系可以参考周朝和楚人的关系。
  
 西伯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为商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帝辛,求得释放文王。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
 西伯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为商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帝辛,求得释放文王。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 范围]] 。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灭商建周==
 
==灭商建周==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背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姜太公在周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他族姓为姜,出自羌人中的吕氏部族。
+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背[[ 珠宝玉器]] 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姜太公在周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他族姓为姜,出自羌人中的吕氏部族。
  
 
==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
行 63: 行 78:
 
 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昭王亲征荆楚,南国镇国曾国鄂国等诸侯国出兵相随,深入江汉以南地区。
 
 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昭王亲征荆楚,南国镇国曾国鄂国等诸侯国出兵相随,深入江汉以南地区。
  
 南征共3次,最后一次周昭王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覆没。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穆王向四方发展,西伐犬戎,南征荆楚。但好游行,以致朝政松弛。东方徐国趁周穆王西游之际,率九夷反叛周,周穆王东征,东方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出兵相随,平乱得胜。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
 南征共3次,最后一次周昭王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覆没。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穆王向四方发展,西伐犬戎,南征荆楚。但好游行,以致朝政松弛。东方徐国趁周穆王西游之际,率九夷反叛周,周穆王东征,东方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出兵相随,平乱得胜。周穆王在位[[ 期间]] 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一种观点认为,周穆王时曾迁都南郑(即后世郑县),就此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周穆王时曾迁都南郑(即后世郑县),就此存在争议。
行 79: 行 94:
 
==犬戎之祸==
 
==犬戎之祸==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宠爱褒姒,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为外甥、女儿讨回公道,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宠爱褒姒,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为外甥、女儿讨回公道,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 陕西]] 西安)。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
行 95: 行 110:
 
 郑庄公称霸
 
 郑庄公称霸
  
 东周开始后,郑国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他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扩张,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号称小霸。由于郑庄公朝中的势力太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于是周平王逐渐起用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权力,这引起郑庄公的强烈不满。而周平王在很多事情又必须依赖郑庄公,因此不得不向郑庄公解释,于是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
+
 东周开始后,郑国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他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扩张,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号称小霸。由于郑庄公朝中的势力太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于是周平王逐渐起用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权力,这引起郑庄公的强烈不满。而周平王在很多事情又必须依赖郑庄公,因此不得不向[[ 郑庄公]] 解释,于是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崩,周朝廷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国在这年先后收割了温地的麦和成周的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到了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周桓王因为郑国擅自领军取用王畿的麦,不以礼接待郑庄公。郑庄公不满周王的做法,公元前716年未有禀告周王便和鲁国交换领土 (该协议于前711年落实)。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崩,周朝廷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国在这年先后收割了温地的麦和成周的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到了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周桓王因为郑国擅自领军取用王畿的麦,不以礼接待郑庄公。郑庄公不满周王的做法,公元前716年未有禀告周王便和鲁国交换领土 (该协议于前711年落实)。
行 115: 行 130: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 封建]] ”的由来。
  
 
 详细看词条“'''周代'''诸侯列表”。
 
 详细看词条“'''周代'''诸侯列表”。
行 135: 行 150:
 
==军事==
 
==军事==
  
 很可能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弩,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它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兵器。军事技术的其他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
 很可能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弩,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它一直是一种主要的[[ 兵器]] 。军事技术的其他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经济==
 
==经济==
行 149: 行 164:
 
==雕刻==
 
==雕刻==
  
 周朝时期雕刻技艺远不如同时期希腊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艺美术品。从类型的复杂性和材质手法的丰富性来说,又是希腊雕刻所不及的。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玉石、泥、木等材质制作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鸟、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画出性格特征。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此时已具雏形,这一传统影响是极为深远。
+
 周朝时期雕刻技艺远不如同时期希腊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艺美术品。从类型的复杂性和材质手法的丰富性来说,又是希腊雕刻所不及的。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 玉石]] 、泥、木等材质制作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鸟、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画出性格特征。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此时已具雏形,这一传统影响是极为深远。
  
 
==书法==
 
==书法==
行 157: 行 172:
 
==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其社会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上层来说,音乐舞蹈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礼,对百姓来说主要是娱乐休息。起初,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是严格分家的。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乐舞,这些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是历史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曾引起一些守旧人士的恐慌和反对,但乐舞的变革同历史进步一样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期的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除用于祭祀的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在音乐理论方面,先秦诸子百家均有自己的音乐观。道家、墨家、法家对乐舞持否定态度,但反对的出发点和否定的程度又存在差别:儒家肯定乐舞,而孔、孟、荀在肯定的同时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都从某一方面给人以启示,都值得后人研究。
+
 音乐舞蹈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其社会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上层来说,音乐舞蹈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礼,对百姓来说主要是娱乐休息。起初,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是严格分家的。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乐舞,这些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是历史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曾引起一些守旧人士的恐慌和反对,但乐舞的变革同历史进步一样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 战国时期]] 的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除用于祭祀的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在音乐理论方面,先秦诸子百家均有自己的音乐观。道家、墨家、法家对乐舞持否定态度,但反对的出发点和否定的程度又存在差别:儒家肯定乐舞,而孔、孟、荀在肯定的同时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都从某一方面给人以启示,都值得后人研究。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周朝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周代出现了工艺极其精湛和先进的青铜器,采用了浑铸、熔模铸造(失蜡法)、铜焊、镶嵌、铆接等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平雕、浮雕、圆雕、透雕、错金、镶嵌等多种装饰工艺,集先秦青铜制造技术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国当时先进的青铜冶铸水平。东周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艺的精进,出现异常丰富的纹饰样式,有的并嵌错金银或玉石材料,使青铜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现效果。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周朝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周代出现了工艺极其精湛和先进的[[ 青铜器]] ,采用了浑铸、熔模铸造(失蜡法)、铜焊、镶嵌、铆接等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平雕、浮雕、圆雕、透雕、错金、镶嵌等多种装饰工艺,集先秦青铜制造技术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国当时先进的青铜冶铸水平。东周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艺的精进,出现异常丰富的纹饰样式,有的并嵌错金银或玉石材料,使青铜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现效果。
  
 
==玉石工艺==
 
==玉石工艺==
行 165: 行 180: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工具。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工具。
  
 玉作为显示贵族身分的装饰物,与佩饰者朝夕相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象征君子之德,有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说。玉器的演变,相较于商代多立体玉雕,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玉器则日渐平面化,品种渐少,但制作更为精致。已经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大多殉葬有玉器,而且数量大,制作精美。如河南南阳淅川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玉器达三千多件。一般的墓葬出土玉器也有一二百件。有的制作之精,令今人叹为观止,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玉佩;都城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人形玉佩饰,从选料到琢制都十分出色。
+
 玉作为显示贵族身分的装饰物,与佩饰者朝夕相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象征君子之德,有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说。玉器的演变,相较于商代多立体玉雕,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玉器则日渐平面化,品种渐少,但制作更为精致。已经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大多殉葬有玉器,而且数量大,制作精美。如河南南阳淅川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玉器达三千多件。一般的墓葬出土玉器也有一二百件。有的制作之精,令今人叹为观止,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玉佩;都城[[ 洛阳]] 金村韩墓出土的人形玉佩饰,从选料到琢制都十分出色。
  
 
==漆器工艺==
 
==漆器工艺==
行 177: 行 192: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
+
 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在文献[[ 记载]] 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
  
 
 周代墓葬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金器,造型或古拙奇巧、或精致雅观,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萌芽期的黄金冶炼和制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周代墓葬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金器,造型或古拙奇巧、或精致雅观,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萌芽期的黄金冶炼和制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行 191: 行 206:
 
 刘国忠、陈剑、董珊、黄人二、朱风瀚、晁福林先生等都主张“周亡王九年”当是“周无王九年”,指携王灭后九年周有九年时间没有王。
 
 刘国忠、陈剑、董珊、黄人二、朱风瀚、晁福林先生等都主张“周亡王九年”当是“周无王九年”,指携王灭后九年周有九年时间没有王。
  
 “携王灭后九年”说实际承认了周末曾出现了无周王在位的空档,这等于是将携王当做了合法继位的一代周天子。
+
 “携王灭后九年”说实际承认了周末曾[[ 出现]] 了无周王在位的空档,这等于是将携王当做了合法继位的一代周[[ 天子]]
  
 
 王红亮等学者则认为此说不能成立。
 
 王红亮等学者则认为此说不能成立。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
<center>
 +
{{#iDisplay:y3015npqx84|480|270|qq}}
 +
<center>周朝有多少年的历史?</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Category: ]]
 

於 2022年12月9日 (五) 08:58 的最新修訂

周代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周代

外文名;The Zhou Dynasty

時  間;約前11世紀~前256年

帝  王;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

都  城;豐京、鎬京、成周、王城、洛邑、犬丘、南鄭

主要城市;商丘、宛丘、營丘、曲阜、郢、朝歌、陶

貨  幣;貝幣、刀幣、布幣

所屬時期;周朝

開創者;周武王姬發

屬  性;夏商周三代奴隸社會最後一個集權國家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周成王時營建(或曰遷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陽),並在此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

其後周穆王又築宮南鄭, 其後周懿王又遷都犬丘(今陝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華夏族群的自我認同和命名,始於春秋「諸夏」。「諸夏」之名有西周淵源,周王室嘗自稱「夏」,「諸夏」即分享周室禮儀與榮譽之諸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跨氏族的族群觀念。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因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區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冊封為西伯(意即西部諸侯之長),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周王則為「天下共主」。 周王朝繼承了夏商兩代,是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王朝。[1]

國號

周人早期居於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族是居於今陝甘黃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帶的古老部族,相傳因「姬水」而得姓為姬。周的始祖名棄,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詩經·大雅·生民》記述了棄降生的神話傳說。姜嫄祈禱求子,因踩了巨大的腳印而懷孕,生下了棄。周族在姜嫄所生活的時期大約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但至棄所生活的時期時,已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階段,所以說棄是周族的始祖。

據《詩經》記述,周族始祖母叫姜嫄。姜、羌相通,周人的祖先大概是從羌人中分化出來的一支。

也有人認為周族應出自陝北黃土高原一帶的白狄族,也就是遠古時期的黃帝族。

商朝初年,后稷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周人早期居於陝西武功一帶,到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由耕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遷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迅速恢復壯大。遷到周原以後,周人成為黃河領域共主的大商王朝的臣民,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護下積聚力量,並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體系,特別是有關於天命的觀念,周朝建立之後,這套天命觀念經過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為治世立國的政治法理基礎,進而形成了影響後代王朝數千年「奉天承運」的君權神授的概念。

古公亶父之時,周部落已頗具規模。而且有三子,偏愛小兒季歷。長子太伯及次子仲雍為順父意傳位與季歷,自身逃亡荊蠻,與當地本土氏族結合,後為吳國。根據《竹書紀年》以及民國之後疑古派顧頡剛等人的看法,此時期的周國已經有了「翦商」的想法。

周人崛起

季歷之時,商周關係開始密切,《後漢書·西羌傳》載:古公亶父傳位季歷,季歷不僅與大商王朝聯姻,娶妻商室,還被商王文丁封為「牧師」,成為商王朝在西方最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歷在甲骨文中有時又稱公季。周此時已是商朝屬下一強大方國。雖然關係密切,殷商卻總是時刻提防着這股新生力量,周國也逐漸併吞其他小國家,特別是親商的諸侯國。最終,商王文丁為扼制周族勢力發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脅,殺了不再那麼聽話的季歷,但仍以周人為西伯,商朝和周人的關係可以參考周朝和楚人的關係。

西伯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商對抗,故繼續臣服於商,為商西伯。但殷商對周並不放心。商紂一度囚禁姬昌於羑里,並殺其子作為肉湯、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寶馬、美女賄賂帝辛,求得釋放文王。文王歸國後,謀商之心並無鬆懈。他一方面增強周族實力,使周國附近一些部落歸附。另一方面進行武力擴張,根據《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討伐西方犬戎、密須等小國,以固後方,接着東伐耆國(在今山西長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陽),最後伐崇國,深入到商朝勢力範圍。此時周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遷都於豐都(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灃河西岸),準備進取殷商。

滅商建周

周國興盛於周文王昌作首領的時候,在他的統治使周國勢力強盛,文王死,次子姬發即位,在灃河東岸又建鎬京,豐鎬二京隔水相望,有橋相連,並稱豐鎬城。姬發率兵會盟軍於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紀,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與商朝十七萬軍隊大戰於牧野(今河南汲縣)。周軍大勝,紂王於鹿台身背珠寶玉器自焚。商朝亡,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朝立。姜太公在周人的滅商事業里作用巨大,他族姓為姜,出自羌人中的呂氏部族。

周公攝政

周武王滅商之後,公元前1045年,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於齊、召公奭於燕等,另封子帝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叔鮮、叔度、叔處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前1043年,周武王崩,子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三監(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看不慣周公旦輔政,而管叔鮮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歲小卻執掌輔政大權,於是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周公旦平定此亂,武庚及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廢為庶民。周公旦在洛陽盆地伊、洛二水一帶建洛邑,是為成周 。

成康之治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崩,其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崩。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996年的四十六年間,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周公還政周成王,周朝進入鞏固時期, 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死後,其子姬瑕繼位,是為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昭王親征荊楚,南國鎮國曾國鄂國等諸侯國出兵相隨,深入江漢以南地區。

南征共3次,最後一次周昭王還師渡漢水時,遇天災溺死,三軍覆沒。其子姬滿繼位,是為周穆王,繼位時年已五十。穆王向四方發展,西伐犬戎,南征荊楚。但好遊行,以致朝政鬆弛。東方徐國趁周穆王西遊之際,率九夷反叛周,周穆王東征,東方齊國魯國等諸侯國出兵相隨,平亂得勝。周穆王在位期間東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斷擴大,有力地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一種觀點認為,周穆王時曾遷都南鄭(即後世鄭縣),就此存在爭議。

由盛轉衰

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漸不如前。這一時期,西北戎狄漸興。周懿王時,戎狄交侵,暴虐中國。周人深為所苦,遷都犬丘(陝西西安)。

周厲王時期,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同時,周厲王以榮夷公為卿士,壟斷社會財富及資源。為壓制國人不滿,周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殺。結果人人自危,終於釀成國人暴動。前841年,周朝暴動,厲王出奔到彘(今山西霍縣)。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兩大臣行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遷都鎬京,勵精圖治,政通人和,諸侯來朝。周宣王先後平定了北之獫狁、西之戎狄、東之淮夷、南之楚國的叛亂,開拓了廣袤的疆土,重現興盛景象,史稱「宣王中興」。

宣王晚年,干涉魯國君位承繼,以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快。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結果慘敗。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於千畝,再慘敗。

犬戎之禍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寵愛褒姒,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幽王廢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為外甥、女兒討回公道,聯合繒國與犬戎攻入鎬京(今陝西西安)。周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平王東遷

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維繫的西周社會秩序,經過270餘年的時光腐蝕,到公元前8世紀末,已經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了,僅靠着歷史的慣性還得以維持。社會中各種矛盾並存,整個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雖然周宣王繼位後,汲取教訓,改變政策,實現了「中興」,但其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西周的滅亡已經是無法挽回的。

周幽王被殺後,申侯與繒侯與鄭、衛、晉等諸侯大敗犬戎,犬戎退走。鄭、衛、晉等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平王東遷,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與此同時,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為王,史稱「攜王」,這樣便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但諸侯絕大多數隻承認周平王,而不承認周攜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殺周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春秋時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那時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盟,強迫諸侯承認「霸主」地位。 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大國兼併小國,諸侯國數量逐漸減少。華夏族的活動範圍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在北方有北狄、獫狁,在西北有氐羌,在四川有巴族和蜀族,在湖南、湖北、安徽有楚族,在江蘇、浙江有吳、越族。

隨着諸侯間漫長的爭霸事業,各族群不斷雜處融合。春秋時期,一些貴族把公田化為私田,逐漸採取了新的剝削方式,讓種田的勞動者交出大部分產品,保留一部分產品。

鄭莊公稱霸

東周開始後,鄭國的鄭武公、鄭莊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他們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條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擴張,使鄭國成為春秋初年一個強國,號稱小霸。由於鄭莊公朝中的勢力太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滿。於是周平王逐漸起用虢公以削弱鄭莊公的權力,這引起鄭莊公的強烈不滿。而周平王在很多事情又必須依賴鄭莊公,因此不得不向鄭莊公解釋,於是發生了周鄭交質的事件。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崩,周朝廷準備委任虢公執政,取代鄭莊公。鄭國在這年先後收割了溫地的麥和成周的禾,周鄭關係進一步惡化。到了前717年,鄭莊公入朝,周桓王因為鄭國擅自領軍取用王畿的麥,不以禮接待鄭莊公。鄭莊公不滿周王的做法,公元前716年未有稟告周王便和魯國交換領土 (該協議於前711年落實)。

公元前706年,周桓王收回鄭莊公在周朝的權力,鄭莊公不朝見周桓王,於是周桓王組織聯軍攻打鄭國,但被鄭國擊敗。是為繻葛之戰。

最大時期

在成康之治這段時間,周朝進入了前期興盛的一段時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鮮一帶,是為箕子朝鮮。

這個時候淮水地區的淮夷臣服了,其餘的商朝遺民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睢陽區呆着了,是宋國。這個時期我國東北的肅慎聽說周成王東征的英姿,特地前來朝貢。

此時周朝的領土,東北抵遼東半島,西北到達陝西南部一帶,南直取長江,這個時候周朝的疆域最為廣大。

行政區劃

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又說:「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詳細看詞條「周代諸侯列表」。

按照周制,大國諸侯有時還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衛康叔為周司寇,西周末期鄭桓公為周司徒,都是其例。諸侯在其封國內設置的官制,大略與王室相等,還有軍隊各自成為一方之主。

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左傳》昭公十三年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除貢納外,還需朝覲述職,出兵從征。周天子有權干涉諸侯內政,有時還向諸侯國派遣監國的使臣,與諸侯並稱為「諸侯、諸監」。

西周時期,周天子尚能號令諸侯,進入東周,周王室權威下降,諸侯多不履行對王室的義務。王室本身還要依附當時之大國晉、鄭與衛,更不用提號令諸侯之事。周鄭交質與「射桓王肩」,更讓周天子之僅存之威嚴也亦喪失。

然列國之諸侯在名義上仍為周王之臣屬,除楚國之外,多無譖越稱王之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為自己本國利益服務,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號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實則行擴張兼併之實。

進入戰國之後,國家兼併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諸侯國,僅剩20多個,其中最大者七,號為戰國七雄。戰國之世,除魏惠王、齊威王曾有朝周之舉,然亦是作秀,其他諸侯國之國君已再無朝周之舉。

世卿與世祿

周王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周王有師、保兩大官僚。師、保即太師和太保,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並且為青少國君的監護者。這種政治上的長老監護制度,是從貴族家內幼兒保育和監護的禮制發展而來,並由此形成的一種官職。

軍事

很可能約在同一時期,中國人發明了弩,在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中,它一直是一種主要的兵器。軍事技術的其他進展包括與攻防有城牆的城池有關的那些戰術改進。

經濟

晚周時期工商業無疑有了相當的發展,雖然像其他許多情況那樣,無法精確地估量所發生的情況。一個重要的標誌是在不同的國家出現了不同的、有固定價值的金屬貨幣,在公元前5和4世紀更是如此。

史記》和其他史籍還記載了幾個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貢,直至秦統一全國之前不久的丞相呂不韋。大商人不經營主要商品,它們量大,容易壞,只有在短缺時才有利可圖;他們寧願集中經營奢侈品或者通山澤之利。政府並不像集散主要商品那樣直接關心這些商品。

繪畫

周朝文獻記載是頗為豐富的,特別是壁畫。從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楚國的詩人屈原《天問》反映的內容,可以窺見當時壁畫所曾有過的巨大規模,可惜均未流傳至今。只能從青銅器畫面、漆器畫面和僅存的兩幅帛畫來了解當時的繪畫。透過龐大複雜的青銅畫面:採桑、狩獵、習射、宴樂、水陸攻戰等,可以看出周朝的工匠已具有相當高的構圖能力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已經初步掌握均衡對稱、對比等藝術法則。雖因條件限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無面部表情,但儀態生動,比例適當,間接表達出人物的心態,正如荀子所說的 形具而神生.墓葬出土的漆器,都描繪有圖案,色彩單純明快,其上的人物形象也以動態取勝,五官表情刻畫較簡單,繪畫尚處在幼年時代,而幼年天真活潑、富有生命力的特點均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了。有的漆棺紋飾用 油漆 繪成,可視為最早的 油畫.流傳至今的四幅戰國帛畫,特別是《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代表了當時繪畫的最高水平。如構圖,均衡中有變化,形象比例動態、線條力度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人物御龍圖》,線條勁挺有力,富有彈性,佩劍男子形象的刻畫,線條的表現力等,都更顯得成熟。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特點已露端倪。分布廣泛、多彩多姿的岩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繪畫內容。

雕刻

周朝時期雕刻技藝遠不如同時期希臘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刻作品尚未發現,當時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隨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製成動物形、人形的青銅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藝美術品。從類型的複雜性和材質手法的豐富性來說,又是希臘雕刻所不及的。已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銅、玉石、泥、木等材質製作的,形象有動物、人物、神怪、禽鳥、龍鳳等,手法有圓雕、浮雕、彩繪、鑲嵌。對人物的刻畫,不僅能區分出尊卑貴賤等級差別,男女老少性別年齡特徵,個別的還能刻畫出性格特徵。中國傳統雕刻所具有的裝飾性、繪畫性、象徵性等特點,此時已具雛形,這一傳統影響是極為深遠。

書法

周朝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何尊銘文(金文)及石鼓文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其風格或蒼勁古樸,或清秀典雅,具有特殊的美感,為後世所珍重。盟書、簡冊,無論是丹書或朱書,其字體又別具風韻。如侯馬盟書,刀鋒筆痕明顯,轉折頓挫有力,線條粗細略有變化,入筆出筆形成蠶頭,有人稱之為 蝌蚪書 ,形成一種特殊的美感。璽印文字為後來的印章篆刻藝術提供了最早的典範。

音樂舞蹈

音樂舞蹈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和各階層人民的喜愛,其社會作用是相當大的。對上層來說,音樂舞蹈首先是用於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禮,對百姓來說主要是娛樂休息。起初,宮廷樂舞與民間樂舞是嚴格分家的。到戰國時代,宮廷樂舞吸收了不少民間樂舞成分,產生了鄭聲、楚舞、楚音、宋音、衛音、齊音等等樂舞,這些帶有濃厚民間樂舞色彩的宮廷樂舞,是歷史前進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曾引起一些守舊人士的恐慌和反對,但樂舞的變革同歷史進步一樣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從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看,戰國時期的宮廷樂舞活動的規模是很大的,從曾侯乙墓出土數十件成套的編鐘、編磬來看,不僅規模大,而且樂器功能也相當先進,解決了音樂史上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當時除用於祭祀的樂舞外,用於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發達,如蜡祭、儺儀,從宮廷到民間都很流行。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為代表。在音樂理論方面,先秦諸子百家均有自己的音樂觀。道家、墨家、法家對樂舞持否定態度,但反對的出發點和否定的程度又存在差別:儒家肯定樂舞,而孔、孟、荀在肯定的同時又有各自的側重點。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都闡述了自己的理由,都從某一方面給人以啟示,都值得後人研究。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青銅器鼎盛時代,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禮器是古代的禮儀中使用的,或陳於廟堂,或用於宴飲、盥洗,還有一些是專門做殉葬的明器,所有青銅器中,禮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禮器種類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類。周朝青銅器裝飾最為精美,文飾種類也較多。周代出現了工藝極其精湛和先進的青銅器,採用了渾鑄、熔模鑄造(失蠟法)、銅焊、鑲嵌、鉚接等青銅器製作工藝,以及平雕、浮雕、圓雕、透雕、錯金、鑲嵌等多種裝飾工藝,集先秦青銅製造技術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國當時先進的青銅冶鑄水平。東周時期由於青銅鑄造技藝的精進,出現異常豐富的紋飾樣式,有的並嵌錯金銀或玉石材料,使青銅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現效果。

玉石工藝

由於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帶來了各諸侯國禮制觀念的更新。與統治階級密切相關的禮玉、飾玉也隨之發生變化,飾玉種類增多。春秋戰國時代的玉器種類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飾、勒、瑗、環、玦、圭、璋、柄形器、戈、帶鈎、鏡架、匕等,多數為禮器,少部分為生活工具。

玉作為顯示貴族身分的裝飾物,與佩飾者朝夕相伴,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象徵君子之德,有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說。玉器的演變,相較於商代多立體玉雕,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玉器則日漸平面化,品種漸少,但製作更為精緻。已經發掘的春秋戰國墓葬,大多殉葬有玉器,而且數量大,製作精美。如河南南陽淅川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玉器達三千多件。一般的墓葬出土玉器也有一二百件。有的製作之精,令今人嘆為觀止,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節龍玉佩;都城洛陽金村韓墓出土的人形玉佩飾,從選料到琢制都十分出色。

漆器工藝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國家,商周時代漆器工藝很發達。春秋戰國時代漆器的使用範圍更廣了,技術也大有提高,並出現了地方風格。戰國漆器在中國漆器史上是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分布範圍廣,品種大增,製作水平空前提高,在許多方面有新的改進。首先胎骨比較多樣,木胎之外還有夾紵胎、皮胎、竹胎等;使用色彩也較前朝更為豐富,有紅、黑、白、紫、褐、綠、藍、黃、金、銀等,以黑、紅為主調;圖案紋飾繁褥而有規律。此外,髹漆與雕刻、繪畫相結合,甚至與鑲嵌相結合,也是東周漆器的一大特徵。

冶金技術

西周時期,中國開始出現成規模的鐵器冶煉和鑄造,已發現西周晚期的冶鐵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鐵器的使用和鐵犁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誌着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中國開始使用鐵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7世紀,或者甚至不會晚於公元前6世紀。在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材料見之於《左傳》,此書記載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法於一套鐵鼎之上。從戰國時代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兵器、農具和器皿都是鐵製的。

周代墓葬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金器,造型或古拙奇巧、或精緻雅觀,反映了中國當時處於萌芽期的黃金冶煉和製作,達到了一定的水準。

織繡工藝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在織繡工藝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1982年在湖北江陵馬山一座小型墓葬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衣物35件。出土紡織品有絲、麻兩大類。絲織品包括絹、綈、紗、羅、綺、錦、絛、組八大類,製作之精也是前所未有的。

國君世系

參見:周朝君主,本表中周幽王后君主尚有周攜王姬余臣,《清華簡·系年》作攜惠王、惠王。《清華竹簡系年》記述「……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

劉國忠、陳劍、董珊、黃人二、朱風瀚、晁福林先生等都主張「周亡王九年」當是「周無王九年」,指攜王滅後九年周有九年時間沒有王。

「攜王滅後九年」說實際承認了周末曾出現了無周王在位的空檔,這等於是將攜王當做了合法繼位的一代周天子

王紅亮等學者則認為此說不能成立。

參考來源

周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參考資料

  1. 周代分為幾個時期? ,百度知道 , 2019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