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吴昌硕

增加 1,04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工篆刻、书画。其画取法[[赵之谦]],上追八大、[[石涛]]、[[陈淳]]、[[徐渭]],并以金石、书法的笔法入画。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诗文和不凡的书法,并加盖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1927 年 11 月 6 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在上海寓所去世,享年 84 岁。 1933 年 11 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宋梅亭畔<ref name="刘江1995">{{cite book|author=刘江|title=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k1GAQAAIAAJ|year=1995|publisher=西泠印社}}</ref>。
==生平==
吴昌硕生于浙江孝丰县鄣吴村,其地古属安吉州,22岁以前已移家安吉,遂以安 吉为籍贯。他前两代人都是举人但家境并不富裕。出身书香门第的吴昌硕,10岁左 右开始学作诗、刻印,求学甚勤。17岁那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吉安、孝丰一带激战, 在逃难途中与家人失散,只身流亡,受尽苦难,在外地流浪达五年之久。返家后苦读 诗文,钻研书法篆刻。22岁中秀才后,曾凑钱捐了个典史,生活寒酸,自嘲为“酸寒 尉"。1872年离家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师访友,期间见识了不少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收藏家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与修养。后长期居住上海, 以卖画为生。1896年,他经友人举荐,做了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因看不惯官场 黑暗,到任一个月便弃官而去,仍寄居上海卖画<ref name="曹洞颇2006">{{cite book|author=曹洞颇|title=丹青妙笔的意蕴——中国绘画欣赏|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sKaDwAAQBAJ&pg=PT219|date=1 May 2006|publisher=Beijing Book Co. Inc.|isbn=978-7-999048-31-2|pages=219–}}</ref>。
== 艺术大器晚成的画家==
吴昌硕从艺所经历的是先篆刻、书法、诗文,而后才正式从事钻研绘画之路。是篆刻、书法、诗文已有相当成就时,借助已有的艺术功力底蕴进而转向绘画艺术。中国书画理论的书画同源说,是由来已久的,扩大说,其实是诗书、画、印其理相通的<ref>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hl=zh-TW&id=McEyAQAAIAAJ&dq=%E5%90%B4%E6%98%8C%E7%A1%95+%E6%88%90%E5%B0%B1&focus=searchwithinvolume&q=%E4%B9%A6%E7%94%BB%E7%9B%B8%E9%80%9A</ref>。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海派书画艺术风格的最后确立和艺术影响的最大辐射是吴昌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在书画印三个领域实行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整体性的创新,并以自己深厚的文学造诣滋润着自己的丹青笔墨和金石篆刻,成了一代开宗立派的大师<ref>{{cite book|title=海派文化与国际影响力|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wcRAQAAMAAJ|year=2006|publisher=上海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18-027-5}}</ref>。
 
他自 20 世纪初定居上海以后,不断受到日本和欧美市场的启示和赞助,在艺术实践和学术观念上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1912 年他应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主任冈仓天心( 1863 — 1919 )之邀,为该馆题写了“与古为徒”的篆书匾额,表明了传统东方艺术在新的世界文化艺术潮流中的位置。翌年 10 月,他在《中华名画:史德匿藏画影本》序文中提出“与古为新”的重要口号<ref>{{cite book|title=黃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 关山月美术馆首屆学术论坛|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r1HAQAAIAAJ|year=2008|publisher=广西美术出版社}}</ref>。
==交友==
常熟盛产竹笋,鲜嫩洁白,形状宛如象牙,称"象笋" ,沈石友念及老友,每每为他寄来,而吴昌硕在大快朵颐之际,也感于石友的一片挚博,便作《象笋图》聊表谢意,于是,也就有了"写笋作图寄公周" (沈石友号公周)之句。沈石友的诗对吴昌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吴昌硕也以师友的感情尊敬沈石友。吴昌硕在《二友诗寄养浩石友》一诗中曾从“三人必有师”的观点出发,赞扬“石友介于石,锈肝淘俗尘”的清高和兀傲<ref name="刘海粟1986">{{cite book|author=刘海粟|title=回憶吴昌碩|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7EpAQAAIAAJ|year=1986|publisher=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