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吴印咸

增加 4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道夫·龙格尔 (著名演员)吴印咸| 圖像 =[[File:LgerWy7.jpg|缩略图|居中|400px|[httpshttp://staticm.meiguoshenpoxinhuanet.com/image2018-05/20141222/22110130437137197948_15269799195251n.jpg 原图链接][httpshttp://wwwm.meiguoshenpoxinhuanet.com/mingren2018-05/d12302022/c_137197948.html htm 原图来自]<ref>[http://m.xinhuanet.com/2018-05/22/c_137197948.htm 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将于5月25日在沭阳开幕 ]. 中国网 [2018-05-22 ]</ref>]]
| 图片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57年11月3 1900年9月21 日| 出生地点 = 斯德哥尔摩江苏沭阳县| 國籍 = 瑞典中国
| 民族 =
| 别名 = 道夫·龙格尔 / 杜夫·朗格林 / 多夫·伦德格伦 / 杜夫·朗格吴荫诚
| 星座 =
| 毕业院校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悉尼大 上海美术专科 | 職業 = 演员/ 摄影师、 导演/武术家 / 编剧 / 制片
| 活躍年代 =
| 知名原因 =1980年欧洲极真空手道冠军 1981年欧洲极真空手道冠军 1982年澳 第1届 利亚极真空手道冠军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 知名作品 = 《 惩罚者 延安与八路军 》</br>《 再造战士 风云儿女 》</br>《 敢死队 白求恩大夫 》</br>《纤夫》</br>《归途》</br>《负重》</br>
}}
''' 吴印咸 ''' 是中国老一辈摄影艺术家,1900年9月21日出生于江苏 [[ 沭阳县 ]] ,1994年9月7日晨,吴印咸逝世,终年94岁 <ref>[5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237350/c33dIsPBRJAwAk1FqDy8dKqG1Vd3NyHz7iEn2zDZq9t_qGVakGEUkofnoELQuKQCbc1bF-V0VvjjfuqwyDfuaGVf69HuTNt7-RcR7xVJcSWC 1994年9月7日 摄影家吴印咸在北京逝世 ] . 网 易</ref> 。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他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 [[ 东北电影制片厂 ]] 技术部长、副厂长、厂长, [[ 北京电影学院 ]] 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
1934年,拍摄图片《田螺》,他凭借该图片获得瑞士摄影沙龙荣誉奖 [1] 。1935年,在上海与许幸之联合举办个人第一次“绘画、摄影展” [2] ;同年,拍摄剧情电影《风云儿女》,该片是吴印咸的电影摄影处女作 [1] 。1938年,在陕西中部的黄帝陵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个镜头 [3] 。1943年,摄制完成纪录片《南泥湾》。1945年,在延安宝塔山下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 [4] 。1949年,开始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3] 。1952年,拍摄图片《喂鸟人》。1955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3] 。1963年,担任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总摄影师。1970年,担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副校长,主持电影系教学工作 [3] 。1982年,担任剧情电影《骆驼祥子》的摄影指导。1988年,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 [3] 。1990年,由其拍摄的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得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 [3]
中文名 吴印咸 外文名 吴荫诚(原名)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星 座 处女座 出生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出生日期 1900年9月21日 逝世日期 1994年9月7日 职 业 摄影师、导演 毕业院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风云儿女、生死同心、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骆驼祥子 主要成就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祖 籍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沣溪西南村目录1 人物经历2 个人生活3 主要作品▪ 摄影作品▪ 文学作品▪ 导演作品4 获奖记录5 人物评价6 后世纪念 == 人物经历 编辑== === 早年经历吴印咸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吴印咸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幼时考入生产棉布和线毯的江苏省立第四工厂半工半读,半天学习文化知识,半天当织毯工人。因他自幼喜爱绘画、书法、篆刻,工作之余常常收集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图案,尝试自己设计线毯图案,获得厂方认可与市场的欢迎。18岁毕业时他被留在厂里,半日教授图画课,半日设计线毯图案,并自修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文化修养的基础。===
1919年,他19岁时,在亲戚和朋友资助下,考取了绘画大师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基本训练。在美专学习的时候 1900年9月21日 ,吴印咸 在旧货市场上用三块银元买回 生于[[江苏省]]沭阳县 台老式"勃朗尼"方匣子照相机 个清贫的书香之家 开始对摄影发 幼时考入 了兴趣。他买了过期 产棉布和线毯 胶卷、相纸,在集体宿舍床铺下面建 江苏省 了一个小小的"暗房" 第四工厂半工半读 半天学 起摄影。床铺低矮 文化知识 他只能趴在下面操作 半天当织毯工人 日后 戏称 己是"蛙式"作业。就这样,他在学习 幼喜爱 绘画 、书法、篆刻,工作之余常常收集各种具有民族特色 同时 美术图案 开辟了 尝试 自己 设计线毯图案,获得厂方认可与市场 "第二 欢迎。18岁毕业时他被留在厂里,半日教授图画 堂"。吴印咸感到摄影比绘画更真实、更自然、更具魅力 也更能够反映现实生活 半日设计线毯图案 因而,在 并自修了中 习绘画 同时 全部课程 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钻研摄影 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文化修养 技术与艺术 基础
1920 1919 (20 ,他19 那年) 时, 亲戚和朋友资助下,考取了绘画大师[[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 ,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基本训练。在美专 学习 期间 的时候 路过北京路的 吴印咸在 旧货 商店,看中 市场上用三块银元买回 架美国 台老式" 勃朗尼 " 方匣 照相机, 要价3块大洋 开始对摄影发生了兴趣。他买了过期的胶卷、相纸,在集体宿舍床铺下面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暗房",研习起摄影。床铺低矮,他只能趴在下面操作。日后他戏称自己是"蛙式"作业。就这样,他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开辟了自己的"第二课堂" 。吴印咸 感到摄影比绘画更真 、更自然、更具魅力,也更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因而, 好奇 学习绘画的同时 愣是省下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只有一个快门速度 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钻研摄影的技术与艺术
1922 1920 (20岁那年) 上海美术专科学 毕业,回到家乡,一面在县立高小、县立中 、县师范学校教授美术,一面利用课余时 习期 继续心爱的摄影创作 拍摄了反映苏 路过[[ 农村小镇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京]]路 许多 旧货商店,看中一架美国[[勃朗尼]]牌方匣 相机,要价3块大洋 在美专接受的绘画训练对于 吴印咸 的摄影创作发生着重要影响。他的摄影作品十分讲究光线效果 实在好奇 精于画面布局和构图 愣是省下钱 倾注 他的智慧和匠心 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只有一个快门速度
1922-1923 " 他在[[ 上海 ]] 美术专科学校" 毕业 沭阳任 到家乡,一面在县立高小、县立中学、县师范学校 授美术 一面利用课余时间 继续 从事 心爱的 摄影 活动 创作,拍摄了反映苏北农村小镇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许多照片。在美专接受的绘画训练对于吴印咸的摄影创作发生着重要影响。他的摄影作品十分讲究光线效果,精于画面布局和构图,倾注了他的智慧和匠心
1922-1923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返回沭阳任教,继续从事摄影活动。 摄影作品有:《晓市》、《觅食》、《饥寒交迫》、《过别墅有感》等。
1927年沭阳发生土豪劣绅勾结军阀武装镇压民主力量的"一·六事件",他被迫离开沭阳前往上海谋生。
折叠编辑本段 === 演艺经历吴印咸吴印咸从1927年起,吴印咸离开家乡回到上海谋生,先后在艺海布景公司绘制舞台布景和照相室布景,在红灯照相馆任摄影师,并在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首次接触到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并继续从事业余摄影创作。在此期间,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有《纤夫》、《负重》、《归途》等,表现了劳动人民所经受的生活煎熬,反映出吴印咸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和他的正义感。1928年,他来到上海,做起了演出布景师。===
1930 1927 昔日同学合资 吴印咸离 家乡回到上海谋生,先后在艺海布景公司绘制舞台布景和照相室布景,在 红灯照相馆 任摄影师,并在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 首次接触到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并继续从事业余摄影创作。 四川北路 此期间,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有《纤夫》、《负重》、《归途》等,表现了劳动人民所经受的生活煎熬,反映出吴印咸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和他的正义感。1928年,他来到上 宁路口 ,做起了演出布景师
1930年,昔日同学合资开了红灯照相馆,就在[[四川]]北路海宁路口。 1934年他拍摄的《田螺》,曾获得 [[ 瑞士 ]] 摄影沙龙荣誉奖。
《晓市》是吴印咸早期的摄影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的家乡沭阳县承辉门下人们为生计而忙碌的身影。逆光照射下,人们劳作的剪影衬托在闪现着晨露的石板路上,活灵活现地记录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写照。它说明,吴印咸的摄影创作不仅十分注重光、影、画面结构等艺术表现形式,也把摄影用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直到晚年,这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作品,一直悬挂在吴印咸书房兼会客室的墙壁上,成为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青年时代的吴印咸,在他的摄影创作中,更多地把照相机镜头对准旧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表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蒙受的苦难,给予他们极大地同情。他拍摄了《饥寒交迫》、《过别墅有感》、《纤夫》等摄影作品,表现了劳苦大众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社会现实,期待着变革。
1935年与 [[ 许幸之 ]] 联合举办"绘画、摄影展",这是吴印咸第一次举办个人影展,展出作品56幅。  离开天一影片公司,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影片《风云儿女》。  随后又拍摄了由 [[ 袁牧之 ]] 编导的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  摄影作品有:《呐喊》、《侧目而视》等。
1935年,吴印咸应电影界及文化界泰斗夏衍之邀,到 [[ 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 拍摄由田汉编剧、许幸之执导的影片《风云儿女》,成为电影摄影师。该影片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表现了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到觉醒奋斗、走向革命的过程,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强烈愿望。这部影片于1935年5月在上海公演,引起轰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和斗志。尤其是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将影片主题更加深化,成为风行全国、激励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日后成为我国的国歌。此后,吴印咸又拍摄了由袁牧之编导的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该片运用不同的喜剧表现手法,讽刺、鞭笞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迂腐。
后来,他又为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拍摄了《生死同心》和《马路天使》两部影片。前者表现的是革命历史题材,后者则反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赞美了他们美好善良的心灵,表现了他们为争取自由而开展的抗争。该片上映后在上海其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收到了极为轰动的社会效果。《马路天使》成为30年代左翼电影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这部影片也是吴印咸的成名作,标志着他电影摄影技巧的成熟,也使他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影摄影师。1980年-1981年,该片在英国伦敦、美国 [[ 旧金山 ]] 及法国 [[ 巴黎 ]] [[ 里昂 ]] 举行的"中国电影月"上放映,均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舆论的重视。1982年2月,在 [[ 意大利 ]] 都灵市举办的"中国电影五十年回顾展"开幕式上放映了《马路天使》,受到广泛赞扬。该国著名影评家 [[ 达西拉奇 ]] 著文写道:"新现实主义诞生于上海"。该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吴印咸在摄制影片的同时,一直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摄影创作。这期间他拍摄了《呐喊》、《霹雳》等多幅摄影作品。《呐喊》以疾声大喊的人物造型宣泄了被压迫的人们要反抗的内心世界。《霹雳》则以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寓意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期望着深刻的变革。
1936年完成了《生死同心》的拍摄,紧接着又拍摄了由袁牧之编导的影片《马路天使》。
1937年"八·一三"之后,上海沦陷。吴印咸为了生存,在太原、上海、香港奔波了一年多。正在此时,袁牧之于1938年夏发来电报,邀他到 [[ 武汉 ]] 有要事相商。原来,在武汉工作的中共中央代表、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邀请袁牧之到延安、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拍摄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生活与战斗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吴印咸毅然决定:接受邀请,到延安去!
接到消息后,吴印咸立即离港经上海赴武汉。于汉口逗留期间,他受 [[ 周恩来 ]] 委托,在一天夜里,到指定地点接受了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送给八路军的一台只有一个镜头的"埃姆"电影摄影机和二千英尺胶片。袁牧之又从香港购买了16毫米电影摄影机及部分胶片,吴印咸倾囊购置了三台照相机,他们于当年八月到达延安,直接投入了抗日救国事业。在延安成立的"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简称"延安电影团")中,吴印咸任摄影队队长(后任电影团的负责人),与袁牧之等人担负起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纪录片的重任,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斗争,同时也包括 [[ 毛泽东 ]] [[ 刘少奇 ]] 、周恩来、 [[ 朱德 ]] 等中共领导人的珍贵革命史料。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当时延安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更不必说拍电影的器材。拍电影的底片使用完了,大家就用印制拷贝的正片代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吴印咸和他的同事们还拍摄了大量的历史性照片,洗印并放大制作出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周恩来亲自领导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中外真实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事业。
1938年9月,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团长由总政治部副主任 [[ 谭政 ]] 兼任,政治指导员 [[ 李肃 ]] ,艺术及编导负责人袁牧之,技术及摄影负责人吴印咸,摄影 [[ 徐肖冰 ]] 及总务、勤杂等六、七人组成 。10月1日,应周恩来之邀去[[延安]]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陕西中部的皇帝陵拍摄了第一个镜头,该片是人民电影的第一部作品。此间的摄影作品有:《宝塔山》、《延安远眺》、《驼铃叮咚》、《抗大午餐》等
10月1日,应周恩来之邀去延安 1939年 拍摄 《白求恩 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在陕西中部 皇帝陵拍 新闻素材片。 了第一个镜头,该片是人民电 的第一部 作品 有:《[[白求恩]]大夫》、《红缨林立》等
此间的摄影作品有:《宝塔山》、《延安远眺》、《驼铃叮咚》、《抗大午餐》等。 1939年拍摄《白求恩大夫》的新闻素材片。 摄影作品有:《白求恩大夫》、《红缨林立》等。 1939年,电影团在延安拍摄后,开赴华北抗日战场,摄制八路军与日寇英勇作战和根据地人民的支前活动。吴印咸在前线亲自拍摄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烽火的前线,抢救八路军伤员的纪录电影和《白求恩大夫》这幅摄影名作。在晋察冀根据地,吴印咸又应《抗敌报》社长邓拓和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科长沙飞之邀,撰写了《摄影常识》一书,作为培训摄影干部的教材,提供八路军和解放区的摄影干部阅读。该书虽篇幅不大,却是解放区编辑出版的第一部摄影教科书。它是吴印咸冒着酷暑在田边树下的大石头上、在老百姓家里的土炕上、在微弱的蓖麻油灯下撰写而成的。此书由 [[ 邓拓 ]] 、沙飞各自撰写序言,并由抗敌报社印刷出版,发行到部队和地方广大地区,它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1940年拍摄了《延安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大会》、《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和《追悼会》、《国际青年节》等素材。
摄影作品有:《朱德》、《周恩来》等一系列人物照片。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电影界代表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担任会议摄影师。摄影作品有:《艰苦创业》、《拓垦》、《骑兵演练》、《延安文艺座谈会》等
1943年大型纪录片《南泥湾》摄制完成。摄影 为电影界代表参加 品有:《组织起来》、《 延安 文艺座谈会,并担任会议摄影师 大白菜》、《兄妹开荒》、《志同道合》等
摄影作品有:《艰苦创业》、《拓垦》、《骑兵演练》、《延安文艺座谈会》等。 1943年大型纪录片《南泥湾》摄制完成。 摄影作品有:《组织起来》、《延安大白菜》、《兄妹开荒》、《志同道合》等。 1945年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开学,吴印咸主持教学。  摄影作品有:《毛主席论联合政府》、《登机告别》、《归来》、《七大会场》、《朱德报告》、《刘少奇报告》等。
吴印咸意识到,要使摄影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有力武器,就必须发展党的摄影队伍,培养更多的摄影人才。1945年初,他和电影团的同志们克服物质条件的匮乏,在延安宝塔山下,在延河边,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该班由吴印咸主持,并主讲摄影课程。这期训练班除讲授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外,还突出讲授了摄影工作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以及摄影工作者的任务,教导学员要坚持摄影为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为人民服务,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训练班的学员每人只能分得两张过期的电影胶片,拍摄后必须立即做好记录,待底片和照片冲洗出来后,再对照拍摄记录进行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吴印咸亲自编写了教材,图文并茂,上面的插图照片均由他自己拍摄、印放制作。因为胶卷奇缺,他们常常采取"空弹射击"的训练方法--当时用于教学实习的照相机中,有的装了胶片,有的则未装胶片,但学员们并不知情,仍旧十分认真地选景、采光,仔细拍摄。当然,相机里安装了胶片的学员所拍摄的照片便成为课堂讲评的对象。就这样,学员们学会了拍摄、制作图片的全套技术,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1945年11月,电影团奉命随东北挺进干部支队,离开延安前往东北新区开展工作。吴印咸和电影团的同志们开办了第二期摄影训练班。后因战局变化暂时中止。至1946年,第二期训练班继续开课,仍由吴印咸主持授课,讲授电影摄影技术与电影制作的基本知识。不久,吴印咸跟随 [[ 叶剑英 ]] 去北平军调部工作,摄影训练班由其他同志主持。
解放战争时期,吴印咸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在东影举办了4期有相当规模的训练班,培训各类干部数百人。吴印咸在担负厂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在训练班中讲授摄影课程。结业后的学员大大充实了电影厂各部门的力量,并为日后输出摄影专业干部打下了基础。在延安与东北培养的这些摄影干部,在解放战争中,分别工作在中南、西南、西北等战场前线,成为摄影报道主力,一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新华社和其他媒体的知名摄影记者。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吴印咸任技术部主任,年底任副厂长。
1947年赴 [[ 捷克斯洛伐克 ]] 参加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任摄影记者。
1949-1954年吴印咸接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任厂长期间,东影生产了《中华儿女》、《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等优秀影片
任厂长期间,东影生产了《中华儿女》、《赵一曼》、《白吴印咸吴印咸毛女》、《钢铁战士》等优秀影片。 1952年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 [[ 印度 ]] 第一届国际电影节。  摄影作品有:《喂鸟人》等。
1954年因病离职休养。
1955年参加 [[ 北京电影学院 ]] 筹建工作 。作品有《瓯江帆影》、《节日的北海》、《故宫太和殿》等
作品有《瓯江帆影》、《节日的北海》、《故宫太和殿》等。 1955年,吴印咸从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岗位上调任北京,奉命与章泯、 [[ 钟敬之 ]] 等同志筹建中国第一所电影教育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从那时起,吴印咸更是呕心沥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北京电影学院是新中国最早的艺术院校之一,也是自50年代起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唯一的一所培养电影艺术创作人才的高等学府。自她建立之日起,吴印咸便出任该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他最主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是,认为经过大学的教育,应使学生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掌握高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在这方面,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付出了许多心血。
吴印咸以其师德、人品、艺术学养,深得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吴印咸是我国电影界和摄影界的泰斗,为人却十分谦和,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的教师、年轻的同学充满关爱。摄影系的同学每逢有集体活动,他都为同学们拍照,并用自己的相纸放大制作出来,送给每人一张。为了节约,照片当然不大。60年代初他去桂林摄影创作,由于拍的胶卷很多,让一个助教帮他一道显影。他自己冲洗画幅较小的135胶卷,助教冲洗画幅较大的120胶卷。助教心里很明白,吴院长120胶片不多,不到节骨眼儿上是舍不得动用120的,凡120必是重要画面,所以格外谨慎。无奈当时经验不多,注入显影液时带进不少气泡,误认为药液已满,结果使一卷重要底片报废。助教看着那残缺不全的影像,傻了眼,内疚极了。正当助教惶恐不安时,吴印咸却慢慢地说:"没关系,第二卷就好了。"这样,那助教才能够继续操作下去。这事使那位助教一直牢牢记着,从那以后,不管是他自己的底片,也不管是别人要他冲洗的底片,不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从未出现冲洗事故。
1956年9月1日,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吴印咸任副院长,兼任摄影系主任。  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吴印咸被推选为理事。
1960年中国摄影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吴印咸被选为副主席。
1972年,吴印咸重回延安采风,入住时,整个宾馆都传开消息:"毛主席的摄影师来了!"这个头衔成就了吴印咸,也设定了他一生的底色。
1979年11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吴印咸为副主席。  摄影作品有:《作家茅盾》、《画家黄胄》等  1984年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成立,吴印咸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摄影作品有:《宁静的海滨》、《遥摄者》、《腾飞》、《澳门炮台上》等。 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吴印咸当选副主席。 摄影作品有:《〈九歌〉剧照》、《月季》、《牡丹》等。 1987年赴哈尔滨参加《吴印咸摄影六十年作品展》开幕式。 1988年4月,应邀访美,在美国接受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授予的"摄影功勋证书",并展出作品43幅,展览名为《新中国诞生地--延安》。 7月参加"第十九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11月,上海第二届国际摄影展举办《吴印咸摄影回顾展》,展出作品121幅
世界 1984年中国人像 摄影 理事 授予 成立, 吴印咸" 被推举为 名誉 会员"称号 主席。摄影作品有:《宁静的海滨》、《遥摄者》、《腾飞》、《澳门炮台上》等
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吴印咸 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 当选副主席。摄影作品有:《〈九歌〉剧照》、《月季》、 世界名人录 牡丹
1989 1987 北京电影学院授予 赴[[哈尔滨]]参加《 吴印咸"荣誉教授"衔 摄影六十年作品展》开幕式
1988年4月,应邀访美,在美国接受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授予的"摄影功勋证书",并展出作品43幅,展览名为《新 中国 诞生地--延安》。7月参加"第十九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11月,上海第二届国际摄 展举办《吴印咸 摄影 师学会选为名誉主席 回顾展》,展出作品121幅
在新疆乌鲁木齐参加《 世界摄影理事会授予吴印咸"名誉会员"称号。 吴印咸 摄影回顾展 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 开幕式
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吴印咸"荣誉教授"衔。被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选为名誉主席。在新疆[[乌鲁木齐]]参加《吴印咸摄影回顾展》开幕式。 摄影作品有:《火焰山》等。
1990年,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
1991年1月,《吴印咸抗日战争时期摄影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展出作品69幅。  在第五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大会上,吴印咸被推举为协会名誉主席。
1992年3月赴 [[ 深圳 ]] 参加深圳摄影大厦落成时开幕的《吴印咸摄影吴印咸 作品展》,展出作品160幅。10月,中国第二届 摄影 的影视剧照 节期间在北京展出《 吴印咸摄影 作品及使用相机展》,展出作品165幅。参加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举办 《中日摄 视剧照作品 名家二十人联 展》,展出作 品160 品12 。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摄影第一届评奖委员会授予"电影摄影优秀奖"之"特别奖"。北京电影学院授予"金烛奖"
10 1993年6 ,中国第二届 《吴印咸 摄影 节期间 作品展》 北京 瑞士[[维拉博物馆]]展出, 展出 作品90幅。 《吴印咸摄影作品 及使用相机展 珍藏 ,展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品165幅
参加为 1994年 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 国老摄影家协会成立,吴印咸被推 办的 为名誉主席。 吴印咸风光花卉摄影集》由 国广东老 摄影 二十人 协会、中国广东华侨摄影学会、中国广联实业株式会社 展》 合出版。3月,港澳摄影协会颁授"摄影大师"名衔。9月7日晨与世长辞 展出作品12幅 终年94岁
获"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电影摄影第一届评奖委员会授予"电影摄影优秀奖"之"特别奖"。 北京电影学院授予"金烛奖"。 1993年6月《吴印咸摄影作品展》在瑞士维拉博物馆展出,展出作品90幅。 《吴印咸摄影作品珍藏》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94年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成立,吴印咸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吴印咸风光花卉摄影集》由中国广东老摄影家协会、中国广东华侨摄影学会、中国广联实业株式会社联合出版。 3月,港澳摄影协会颁授"摄影大师"名衔。 9月7日晨与世长辞,终年94岁。  == 主要作品 编辑==折叠 === 摄影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吴印咸在延安拍摄了《南泥湾》、《白求恩大夫》、《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延安与八路军》、党的七大会议等新闻纪录片,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白求恩拍下了很多历史珍贵镜头,成为中国革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50、60年代,吴印咸的摄影代表作有《未来》、《向人民致敬》、《瓯江帆影》、《玉屏夜色》、《刘三姐》、《红旗谱》等。
生死同心(1936)....摄影
吴印咸作品集
吴印咸作品集
风云儿女(1935)....摄影
延安和八路军(1938)....导演
折叠 === 影展===
吴印咸30年代在沭阳举办影展,开沭阳影展之先河。之后,拍摄了《风云儿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影片。
80年代初,他的摄影作品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日本、法国和香港的多家报刊选用,美国 [[ 纽约 ]] 国际摄影中心、法国阿兰艺术城、巴西 [[ 圣保罗 ]] [[ 里约热内卢 ]] 等都举办过吴印咸摄影展。 ===文学作品==={| class="wikitable"|-! 时间 !! 名称 !! 出版社|-| 20世纪80年代 || 《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彩色摄影》、《摄影滤光镜使用法》 || -------|-|1983年 || 《摄影构图120例》 || [[新华出版社]]|-| 1983年 || 《吴印咸摄影著作集1》 ||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 《摄影构图一百廿例》 || 新华出版社|-| 1981年 || 《吴印咸摄影集》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摄影用光》 || [[中国摄影出版社]]|-| 1965 || 《漫谈《红旗谱》的摄影创作》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4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摄影理论)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4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39 ||《摄影常识》 || -------|} ===导演作品==={| class="wikitable"|-! 时间 !! 名称 !! 类型|-| 1938年 || 《延安和八路军》 || 电影|}  ==获奖记录== ===大众电影百花奖==={| class="wikitable"|-! 时间 !! 名称 !! 作品|-| 1962年 || 第1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 《红旗谱》 (获奖)|}
文学作品===其它奖项==={| class="wikitable"|- ! 时间 !! 名称 !! 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 《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彩色摄影》、《摄影滤光镜使用法》 /1983年 《摄影构图120例》 新华出版社1983年 《吴印咸摄影著作集1》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摄影构图一百廿例》 新华出版社1981年 《吴印咸摄影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摄影用光》 中国摄影出版社1965年 《漫谈《红旗谱》的摄影创作》 中国电影出版社1964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摄影理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 中国电影出版社1939年 《摄影常识》 /导演 作品时间 名称 类型1938年 《延安和八路军》 电影 获奖 记录编辑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 || ▪ 1962 第1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14] 《红旗谱》 (获奖) 其它奖项▪ 1994 港澳摄影协会授予的“摄影大师”头衔[4] || (获奖) |-| 1992 || 北京电影学院授予的“金烛奖[12] || (获奖) |-| 1990 || ▪ 1990 第16届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获奖) |-| 1988 ||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授予的“功勋证书”<ref>[http://m.xinhuanet.com/2018-05/22/c_137197948.htm 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将于5月25日在沭阳开幕 ]. 中国网 [52018-05-22 ] </ref> || (获奖) |-| ------ || ▪ 0000 新加坡影艺研究会授予的“荣誉高级会士”头衔 || (获奖) |-| ------ || ▪ 0000 中国电影摄影第一届评奖委员会授予的“电影摄影优秀奖”之“特别奖” || (获奖) ▪ 0000 |} 世界摄影理事会颁发的“名誉会员”称号[4] (获奖) == 人物评价 编辑==由吴印咸拍摄的以文人、画家、艺术家为对象的人像作品,大多以干净的素色为背景,景别也没有过多区分,大多拍摄的是人物半侧面以及正面,人物神态也较为放松。撇开这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也许并不能够分辨出画面中人物的职业。相对于吴印咸早期在照相馆的创作来说,它们甚至更像是某种符合标准像要求的摄影作品。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作品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与性格,是艺术性与纪实性兼具的时代记录。在对北大荒人、各地女民兵、丰收农民等形象的塑造中,吴印咸致力于体现群体的特质,以表现工农兵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善良朴实的特质为主要目的,打破了过度展示劳动成果、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突出丰收喜悦的视觉壁垒,相对于民兵操练等题材更关注民兵日常生活 <ref>[[17戴婧瑶]] . 历史转折中的吴印咸摄影作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f> (南京师范大学戴婧瑶评)。 纵观吴印咸的摄影创作,可以看出他的摄影创作受到了苏联电影、西部文化的影响,他坚持以现实为基础,在摄影中以纪实的手法拍摄环境和人物,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光影跟着时代走”、“万变不离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善于用特写展现人物,他经常在电影的开场中使用特写。在电影《都市风光》的开场中,他用特写展现了着急买票进城的人们伸长脖颈的滑稽样貌;在电影《马路天使》的开场中,吴印咸通过脚步的特写和打鼓的特写将拍摄“地下层”的视角转到了地面;在电影《白求恩大夫》开场中,他使用了特写来展现白求恩大夫在海上坐船即将奔赴前线的场景;在电影《红旗谱》的开场中,他使用了特写来展现朱老巩磨刀的场景。在拍摄手法上,相较于运动镜头,吴印咸更喜欢使用固定镜头来表现人物 <ref>[[18刘林茹] ]. 光影跟着时代走[D].南京艺术学院,2018.</ref> (南京艺术学院刘林茹评)。后世 == 纪念 编辑==
2000年,全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纪念吴印咸诞生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程从北京到沭阳、上海、延安等地拍摄电视专题片《镜头后的人生》以及他在各地活动情况的资料。在沭阳期间,到郝巷内拍摄了吴印咸的故居,并拍摄吴印咸早期在沭城工作和活动的一些旧地的现状,当年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2015年7月8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光影见史——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方厅举行,该展览是中国美术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展事之一,也是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之一。该展览以吴印咸摄影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为线索,通过艺术初探·影像立名(1920-1937)、时代纪实·历史见证(1938-1946)、光影随心·春华秋实(1947-1994)三个部分,以230余件摄影和影像文献史料等,展现吴印咸艺为人生、赤诚奉献的真挚艺术情怀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ref>[19[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237350/0bb8OqAQqFsRUon6BCb6HXwENzd9D7EGpHXN3bk8Oe2F5Wmeq-PIANgD3SxAsBx6PbPDzOvo7I4h6Wkd5ArqQkq_B2yIKzhCIp98gMqQQWF000lJgDj-JAGn1w 光影见史——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开幕 ] .艺术中国 2020.2.12</ref> 。 2018年5月25日上午,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中国沭阳主题学术摄影展”在沭阳美术馆开幕,该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沭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沭阳县委宣传部、江苏吴门雅集文化公司承办。为了纪念吴印咸记录时代扎根人民的精神,体现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此次“双年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现花木之乡的特色之美 <ref>[[20]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237350/5ccflnoAxMtQBPPyPx5Hoe-Y5R8wzvU1eT3lt_uTaM1VjcP4BH0o67k5ZOxXpU9FC3Z3FveEon_Vvi-mPASPprdNSwQfvvXJCRIb56Lw7NaJKGC8xnoGFPikGFpk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词条图片词条图片(1) 首届 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在沭阳开幕 吴印咸(6)].中国江苏网 2020.2.12</ref> 。
==参考资料==
{{reflist}}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