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

来自网络的图片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是201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志远、蕾蕾。

目录

基本信息

书名;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

作者; 徐志远、蕾蕾

ISBN; 9787535444844

页数; 214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1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在"大师知行录"板块中,首先从南怀瑾先生数百万字的著述中提炼出关于人生的醒世金言,然后围绕这句话的主旨,结合其亲身经历举证一案例,或者由他讲述的故事,以此印证他在醒世金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在"大师智慧活学活用"板块中,则结合现实情况,将其人生智慧的要义加以阐述,并力图探讨一些可以用之于实践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进编者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图书目录

前言

南怀瑾人生感悟一:

"曲"者生存,难得糊涂,念好千变万化处世经

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

首先要适应现实

难得糊涂易处世

善于应变,做时代的弄潮儿

做人做事要方圆有度

隐藏锋芒,低调处世

进退有度,走好下坡路

处世不要太较真

留有余地天地宽

南怀瑾人生感悟二:

但在流传不在多,事业和工作的真谛在于付出

付出是真正的成功与富有

以超脱出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少说空话多做事

适度谨慎之后,需要果断

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用刨新头脑做事

做事要走正道

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做事要把握大关键

南怀瑾人生感悟三:

儆人是第一等学问,先做好人再做圣人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选出人生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

不要对人要求过高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与人友道相处才对

做人要如水一样

礼仪之道绝非小事

不要迁怒于人

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南怀瑾人生感悟四:

行李须趁早,不留"子欲养而集不待"的遗憾

孝是回过来还报的爱

孝之以"顺",更要孝之以"敬"

仅仅养活父母不算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出远门前要先安顿好父母

视众生如父母,大孝于天下

南怀瑾人生感悟五:

亲妇蜜却淡妇水,交朋友一定要有分寸

交朋友要讲分寸.

道不同,不相为谋

选择益友,远离损友

对朋友的规劝要适可而止

知己难求,得必珍惜

"久而敬之"使友情"全始全终"

南怀瑾人生感悟六:

掌习元处不在,吃饭穿农也修纤

吃饭穿衣是修行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所有的学问,都是死人的古董

别被学问困住手脚

勤劳而精进,不力学没有用

终身学习,"不知老之将至"

南怀瑾人生感悟七:

养生也养心,做足修身养性的真功夫

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凡事都要有限度

不要急躁,学会耐心等待

现在就是价值,要活在当下

笑:恬愉乐观可百岁

静坐修道,长生不老

要想健康,腹中常空

生物钟:遵循"人体的四季"

南怀瑾人生感悟八:

简单衍生快乐,从复杂中挣脱就是从痛苦中解脱

简单生活,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清"空"的境界,归"零"的艺术

从自我的"心狱"中释放出来

忘却也是一种幸福

放下就是快乐,真放下才能真解脱

扩展欲望,必定会遭受无限的苦果

有缺陷才是圆满,不求全方能常乐

何必寻愁觅恨怨东风

清福:一日清闲一日福

化高明为平凡,归绚烂于平淡

人生只是以人生为目的

南怀瑾人生感悟九:

失意不志形,身处逆境依然笑看满山花开

得意失意难定论

失意不忘形

得意时,莫骄狂

经历痛苦,才会成长

忍耐一切不如意

南怀理人生感悟十:

寻找自己的"立足点",虽身心交瘁却不迷失方向

在"立"字上用足工夫

保持个人的风格

认清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本相

不跟着时代转,不跟着别人学

内在的心境,永远保持不受外界的影响

一个人必须有远见

取舍之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南怀瑾人生感悟十一:

信仰使身心安佳,真正的虔诚在于心灵的恭敬

信仰如暗夜灯塔

真正的信仰在于心灵的恭敬

人要有所敬畏

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真理合一,殊途同归

图书文摘

南怀瑾认为,处世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比如说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就是"曲则全"的妙处。

南怀瑾有个朋友叫侯承业,心直口快,常因直言批评别人而得罪人。有一次,当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时,南怀瑾便请他进来,写了两句话送给他:"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然后他接着说:"你同富士(指侯承业的妻子王富士)最大的不同点是,富士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去帮助别人,就是她批评或指责了别人,别人还是心存感谢。而你呢,虽然最后目标是一样,也做了好事,但出发点不同,你是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你一定要做好,你是不服气,所以你做起来很辛苦。你可称是儒家所谓的'中流砥柱',而富士是道家所谓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势,知其力,用其势。"

侯承业认为南怀瑾这几句话,指出了他一生最大的毛病,是非常中肯的。因此,他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批评。 大师智慧活学活用 在上面这个故事里,南怀瑾先生实际上是用了"婉转批评"的"曲线"法则。他选择在办公室无人的时候与侯承业面谈,并在谈话中,将他与其妻在批评别人时的不同出发点及方式进行比较,含蓄地指出了他因直言而得罪他人的缺点,听上去没有一句批评之语,却句句中肯,句句入耳,因此侯承业才能够愉陕地接受。南怀瑾先生只稍稍转了弯,就一下子达到了批评的目的,真可谓"以曲求全"、"以曲求直"。[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