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吕梁土特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140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离石区。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代管的孝义市和下辖的柳林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历史文化

  1. 吕梁地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是山西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今日的旅游地。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2. 吕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元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重化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吕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除煤炭外,还有赤铁矿、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吕梁地区汾阳市内。武则天、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也在吕梁地区。吕梁地区历史上人材辈出,宋代名将狄青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唐代大将郭子仪也都是汾阳人。

旅游资源

该区旅游资源数量大,个性突出。境内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优美,文物古迹景点甚多,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闻名中外,享有“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山”,以其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刑态神妙而著称。为人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玄中寺“作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和日本佛教净土法门的祖庭,同样以其山石奇峭、建筑独特、幽净典雅而闻名中外。“蔡家崖”纪念地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刘胡兰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纪念地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革命纪念胜地。[1]

孝义火烧

孝义火烧 是山西省孝义市具有独特风味的一种传统饼类小吃。孝义火烧种类众多,各人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不同的口味食用,火烧味道鲜美,口感酥脆,绵软不粘,香鲜可口,层次均匀,质地酥脆,宜于热吃。

历史传说

  1. 孝义火烧据说与“火烧中阳楼”有关。孝义旧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场,市中心有一座宏伟高大、壮观绚丽的古楼——中阳楼。此楼相传建自汉魏,自汉唐设郡以后,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弥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其间。凡事至邑者,必身临其境,瞻仰其楼,而后赞之:真乃高矣!如此数代相传,颇有名声。而孝义人也常以其傲之。逢人便说:“俺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此话确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恼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烬之。
  2. 清朝顺治辛卯年四月十五日,永安市场大会,中阳楼下的四条大街,商铺错落,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小吃摊上人们品尝着各种风味小吃。中午时辰,街市正红火。中阳楼下又增添了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楼的卖火烧老翁。老翁眉头紧锁,似有忧闷之情。他一面制作火烧,一面高声反复叫卖;“世人快来买火烧,吞掉火烧,火就不烧”。老翁奇特的叫卖声,引来众人围观。一个年青的后生问老翁:“多少钱一个?”翁答:“百两黄金,千两白银”。“小小火烧,这般昂贵,怪事!”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深感怪异,百思不解。老翁愤激地说:“嫌我的火烧小,那你们等大火烧吧!”说罢,老翁收摊而去。中午刚过,中阳楼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砾一堆。事后,人们把中阳楼火灾与卖火烧老翁的出现联在一起,以为是神的点化。于是,城里人普吃火烧,认为不吃火烧,火即烧房燃屋,随着乡里人也照做。此后,火烧便成了邑人的食俗。至今,汾孝一带过年都吃火烧,多在大年除夕夜食,谓之“翻身火烧”。

种类

孝义火烧有糖火烧、菜火烧、咸火烧之分。咸火烧是内包咸盐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时,若佐以葱花、大蒜、醋、酱油、盐、味精,更是美味可口。

糖火烧

制作方法

将老酵、碱面和凉水一起放入盆内搅成稀糊,再倒入面粉和成团、面和好后,以手蘸凉水反复搓揉,直到面团光润时,盖上湿布饧三十分钟。同时把红糖、芝麻酱、桂花搅拌调成糖酱。然后把面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搓成长条、切块、摁扁,再横着擀成五寸长、三寸宽的厚片,然后,左手(拇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拿着厚片的左端将面提起,再反腕向案板右方一甩(甩时劲头要匀,动作要利落),“啪”地一声横落案板上成为尺把长的面片。上面抹匀糖酱,用左手托起面片左端轻轻向外伸长,同时右手把面片由右向左卷成卷,搓匀后揪成面剂,捏成桃形,收口朝上摁成圆饼。按此法将其余面块全部做完。 铁鏊在微火上烧热,徐抹麻油,火烧饼坯放鏊上烙烤,烤约五分钟,再翻过来烙正面(两面约烤十分钟左右)。随后放在烤炉中,用微火烤成酱黄色即可。

菜火烧

菜火烧有荤素之分。

荤火烧

猪肉或羊肉剁成肉沫,配以萝卜白菜,再加花椒、盐、姜沫、味精、葱,搅拌成馅。

素火烧

素火烧纯蔬菜绡拌调料。面用温水和起,放入苏打,揉均匀,盖上湿布饧30分钟。在案板上铺撒面粉,将饧好的面团放在上面,搓成圆条,揪成面剂,并摁成圆皮,包馅,揪去收口处的面头,再摁成圆饼,上鏊烙烤。

咸火烧

咸火烧是内包咸盐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时,若佐以葱花、大蒜、醋、酱油、盐、味精,更是美味可口。[2]

碗托

“碗秃则”也叫“碗托”又是一道山西风味的小吃,去过平遥的朋友一定知道,并且这是你绝对值得品尝的风味小吃。“碗秃则”“碗托”在山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三个地方的碗托是比较有名的:晋中地区平遥县的碗托、吕梁地区柳林县的碗托、忻州地区保德县的碗托。由于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所以,平遥的碗托也被人们所知晓。

历史传说

据传,公元280年,西晋建立后,战乱频繁,人民灾难深重。西晋初年,匈奴人内迁,但遭到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西晋统治者不但要他们纳税而且强迫他们当兵,甚至掠夺为奴婢,不少人陷于破产的境地,沦为流民,迫使各族人民奋起抗争。眼看西晋统治阶级摇摇欲坠,匈奴贵族刘渊,利用各族人民对西晋的怨恨,打起了反晋旗号。他顺应民心,从离石派大将石勒(羯族)统领三军发兵进攻西晋都城洛阳,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石勒当过农民,曾被西晋官僚司马腾作为奴隶出卖,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对下层人民十分了解同情。石勒治军严谨,秋毫无犯,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然而兵乱与自然灾害两面夹击,群众生活苦不堪言,石勒的军粮也是大问题。石勒派出军士四处购买军粮,量甚少,也不过是些荞麦之类的粗粮。粮多时干稀配合,粮紧时就把荞麦磨碎后熬粥喝,干饭改稀饭。某次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点,回来后,荞面粥已凝结成块,饥肠难耐的士兵只得将就,把碗内的凉荞面块,抓而食之,倒也津津有味。吃法细者,则把那结成的块切成条,随便撒了些盐巴辣椒,感觉更好。后来条件允许,人们就把荞面切成长条,佐以香醋、蒜泥,给石勒品尝,石勒也颇欣赏。军队饱食此碗脱餐,精神大振。军传民,民改进,一道不错的柳林小吃——碗秃则就这样出笼了。

制作方法

原材料

小麦面粉100克、荞麦面粉30克、清水适量。

调味料

生姜片、八角1个、食盐少许。

方法

  1. 都是把调好的面糊装入碗内蒸制而成,听起来并不难,但要想真正做好一道美味的碗托,真是要耗费一番功夫,有许多技巧需要仔细深研究的。碗托,从字面上来理解,碗托离不开一个“碗”字。碗,是用来蒸制碗托的工具。碗托的原料很简单———荞麦、水、盐,不过,工艺不同,口感有别。面浆的调制是关键,由于荞麦面易发,所以面浆必须当天加工当天用,隔天的都不行,用隔天加工的荞麦面做出的“碗托”,劲道不够。这浆忌稠亦忌稀,稠则发硬,意思是调制面浆的水少了,碗托又太硬,不弹牙。稀则发脆,则是调制面浆的水多了,蒸出来的碗托没嚼头。做碗托的功夫就在于面和水两者比例的掌握。入碗蒸时,托的中央寸许为宜,厚也不美,薄亦不好,蒸用时间约半个钟头左右,长了便“老”,短了太“嫩”,期间还需筷子搅动一次,否则里生外熟,抑或上稀下稠缺了均匀。
  2. 说到面浆及制作工具,三个地方的碗托制作还是有区别的。平遥碗托是将白面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调稀后盛入五寸小碟内上笼蒸15分钟左右,蒸熟凉切后即成。平遥的碗托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
  3. 吕梁地区的柳林碗托和忻州地区的保德碗托都是先把荞麦面粉内加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先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适合切面条的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亦称饧面。待面团光亮利手饧好后,点滴加凉水搓揉面团,使其稀释,变成稠糊糊,再点滴加水并朝同一方向不断搅动稀释,直到面糊能挂住勺碗边沿,面糊就好了。这揉面是非常关键的,全凭一双手来揉和面粉,揉的时间越长,做出来碗托的口感就越细腻、香而且爽口。[3]

合楞子

楞子是山西省吕梁市的特色小吃。合楞子是流行于吕梁山区用土豆做的传统食品,尤其在山西省临县比较知名。山西十佳传统小吃之一。

产地

  1.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尤其是吕梁地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老区,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盛产的土豆皮薄个大,口感沙沙的,味道鲜香。而勤劳质朴的老区人民利用土豆这一最简单最平凡的食材,却可以打造出一桌花色各样、种类不同的土豆宴。
  2. “合楞子”就是其中的一种,原料简单便宜,做法却十分复杂,所以这道菜的好吃,都看做菜人的功夫。选上好的土豆,洗净削皮,拿擦子擦成小片状,再用擀面杖捣成泥状,然后放进锅内略蒸。切记,放在锅里蒸的时候一定要在土豆下面铺一层笼布,以免蒸熟后拎不起来,而且只能蒸两分熟,蒸过了便失去了弹性。蒸好后从锅里取出,拿一笼布在手上,用勺子挑一块土豆泥,大约鸡蛋大小,放在笼布中间,然后把笼布合起,从上到下挤笼布,致使笼布内土豆泥中的水分都被挤出,土豆泥也变得紧实细密,且成球状。挤笼布一定要用力,挤出的水越多,做成的“合楞子”越好吃。把土豆泥都做成球状后,就上锅蒸。只见箅子上放满了白白圆圆的“合楞子”,猛火快蒸20分钟,“合楞子”就熟透了。

做法

原材料

中等大小土豆2个、面粉、擦子(可以把材料擦成泥)

制作过程

  1. 土豆洗净,用刮皮刀削去皮,用擦子把土豆擦成糊状;
  2. 擦好的土豆糊放在一干净的百洁布中,拎起四个角包好用手挤去水分;挤干的土豆泥放在一容器内;往土豆泥上撒少许的面粉;
  3. 用手把土豆泥和面粉拌匀;用手取一个小土豆面团,两手掌心相对,揉搓土豆团;揉成一个圆球形状,揉好的土豆球摆放在盘中。

蒸制过程

锅内放水,支好蒸架,把装有土豆球的盘子放在蒸架上;盖好锅盖,开大火蒸制20分钟左右,蒸熟的土豆球取出。

制作经验与心得

  1. 所选用的擦子就是那种可以用来擦蒜泥的擦子就行;
  2. 擦好的土豆泥遇空气土豆里有许多的水份、淀粉和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接触空气后,很容易氧化从而变成红色,所以操作的时候动作要快,但要注意不要擦到手;
  3. 如果动作不够娴熟,遇到土豆糊变红色,可以把擦好的土豆泥泡在加有白醋的冷水中泡一下,红色就会褪去;
  4. 挤土豆糊的时候一定要把水分挤干,水分挤得越干,做好的土豆弹性越强;
  5. 拌面粉的时候不需要多,只要轻轻的撒一层就好。撒面粉的目的一是裹住土豆本身的营养不流失,二是为了把土豆泥聚在一起,可以捏成球状;
  6. 做好的土豆上笼蒸制时要用大火,蒸好的合楞子一颗一颗,呈暗灰色,但不失晶莹剔透的本质。[4]

视频

吕梁城市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