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張大千入寺當逃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名人故事:張大千入寺當逃僧,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當代著名畫家張大千21歲時由日本留學返鄉,由於未婚妻忽然病故,非常傷心,便決定去太湖的松江寺削髮為僧。逸琳法師為他取法名為「大千」,意謂「三千大千世界」。當時佛門聲望最高的法師是寧波觀宗寺的諦閒和尚。大千秉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信條,不辭辛勞,一路募化,來到觀宗寺,準備受戒。臨到燒戒時,這位充滿浪漫主義幻想的青年忽然猶豫了。他向諦閒法師申辯道:「印度佛教並不燒戒。中國和尚燒戒是從梁武帝開始的。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赦天下死囚,要他們信佛,但又怕他們再犯罪後不易識別,就想出在頭上燒疤的法子。我非罪囚,信佛何必一定燒戒?不燒戒也不違釋迦的道理。」法師答應對他不燒戒了,但在舉行剃度大典前夕,這位未來的藝術大師卻連夜逃之夭夭。
註: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着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參考資料
- ↑ 名人故事:張大千入寺當逃僧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