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吊灯花(中药材)


吊灯花
400308fa332c12fe11721ed296f878c2.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52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吊灯花

汉语拼音:Diào Dēnɡ Huā
别名:裂瓣朱槿、裂瓣槿、风铃佛桑花、五凤花、吐丝红、红花、南洋红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消食行滞
主治:食积

吊灯花,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吊灯扶桑Hibiscusschizoptalus(Mast.)Hook.f.的根。具有消食行滞之功效。常用于食积。[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吊灯花

拼音名:Diào Dēnɡ Huā

英文名:Herb of Christensen Ceropegia

别名:裂瓣朱槿、裂瓣槿、风铃佛桑花、五凤花、吐丝红、红花、南洋红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schizoptalus (Mast.) Hook.f.[Hibiscus rosasinensis L.var.schizopetatus Mast]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吊灯扶桑的根。

采收和储藏

秋后或冬季采挖,洗去泥沙,切片,晒干。

原形态

吊灯扶桑 常绿直立灌木,高达3m。小枝细瘦,常下垂,平滑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长约2mm,常早落;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宽楔形,边缘具齿缺,两面均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细瘦,下垂,长8-14cm,平滑无毛或具纤毛,中部具节;小苞片5,极小,披针形,长1-2mm,被纤毛;花萼管状,长约1.5cm,疏被细毛,具5浅齿裂,常一边开裂;花瓣5,红色,长约5cm,深细裂作流苏状,向上反曲;雄蕊柱长而突出,下垂,长9-10cm,无毛;花柱枝5,无毛。蒴果长圆柱形,长约4cm,直径约1cm。花期全年。

生境分部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引人栽培。原产东非热带。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最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适合在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上栽培。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于春季3月,选取二年生健壮的枝条,长15cm左右,按行珠距15cm×5cm斜插,人士深度为枝条的2/3,插后压紧,浇水。生根长叶后,选阴雨天气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每穴种植1株。

性味

辛;凉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消食行滞。主食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各家论述

  •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骨折。
  • 2.《贵州药植目录》:滋补,治虚弱。[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吊灯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吊灯花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