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合宜住宅

合宜住宅
图片来自ltn

合宜住宅中华民国内政部于2010年4月22日推动的“健全房屋市场方案”办理的出售式公共住宅。为了改善以往国宅建筑品质不佳的问题,由政府提供土地,低价卖给民间厂商,由民间厂商提供资金技术兴建,承购需符合限定资格,提供无自有住宅的中低收入家庭以合宜价位购买,以达促进台北都会区住宅供给与需求之均衡,舒缓房价上涨情形之政策目标。但合宜住宅弊案爆发后,内政部表示将不再续推此政策。

目录

政策发展说明

住宅政策长期以来以辅助人民购置住宅为主要施政方向,惟对于整体住宅发展的掌握及展望尚有不足。面对照顾弱势者居住需求的新潮流,对于国内住宅照顾对象及协助方式,宜有所检讨及整合。长期住宅供需失调,庞大馀屋资源闲置造成的资金积压和民众期望的居住环境提升也是影响整体发展的因素。

2005年5月奉行政院核定“整体住宅政策”,揭示在“尊重市场机能”、“维护社会公义”、“鼓励民间参与”及“保障居住权利”的原则下,以达“健全住宅市场”、“建立公平效率之住宅补贴制度”及“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三大政策目标,结合政府与民间资源,在健全的住宅市场、合宜的居住品质、公平效率的住宅补贴与社会住宅的规划下,使不同所得水准、身心机能、性别、年龄、家户组成、族群文化之国民,拥有适居且有尊严的居住环境。[1]

由于台北都会地区房价高涨,造成中低收入及受薪阶级买不起房子的民怨。房屋市场的供需及价格存有相当大的地区差异,其中台北市因需求强劲,涨幅最高,此现象与区域发展、都市化程度、产业及人口空间分布等因素均密切相关。同时,土地供给、住宅资讯对称、市场资金、房贷利率、贷款条件及税负等,皆会影响房市供需及价格。

为回应高房价民怨,2009年底行政院长吴敦义宣布于机场捷运A7站兴建“平价住宅”,当时的营建署长叶世文为实际推动者。后来平价住宅更名为“合宜住宅”,于2010年的“健全房屋市场方案”纳为行政院正式政策。而后,陆续核定“板桥浮洲合宜住宅”,提拟“淡海新市镇二期合宜住宅”,以及由地方政府自行推动的“桃园八德合宜住宅”、“台中精密园区合宜住宅”等,所有合宜住宅合计约13,000户,已成为政府推行的首要住宅政策。

2010年建全房屋市场方案经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根据内政部营建署2009年下半年“住宅需求动向调查”资料,购屋者购屋之主要考量为价格因素者占40%,其次为交通便利性占21%;在公共设施的期望方面,有31%的欲购屋者认为邻近捷运或火车站最为重要,其次为公园,显见交通的便利性对于购屋者而言非常重要。因此,经建会提议政府如能于都会区周边提供合宜价格的房屋,加上交通运输系统的改善,例如开辟道路或捷运系统,对于新购屋者将具有高度吸引力,应可适度纾解都会区中心都市住宅需求的压力,提升住民生活品质。

2014年6月27日,因应高房价的问题,中央银行宣布扩大房贷管制区范围,增列新北及桃园共8个行政区,并新增第三户房贷规范、紧缩豪宅贷款及公司法人购置住宅贷款等四大打房措施。

参考文献

  1. 整体住宅政策. 营建署国民住宅组. [200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