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1920年出版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使其名声大震,在此之后,他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后来由于妻子挥霍无度,而又精神失常,他也备受折磨。他经济上曾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
---|---|
原图链接 来自今日头条网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
原文名 |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
出生 |
美国 | 1896年9月24日
逝世 | 1940年12月21日 | (44岁)
国籍 | 美国 |
职业 | 作家,演员 |
知名作品 |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夜色温柔》 |
目录
人物生平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2]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祖上曾经阔气富有,传到父母这辈已家道衰落。
1913年,靠亲戚的资助,他上了美国东部著名的贵族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但他无心学业,常常缺课考试不及格,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活动上。他设法跻身学校的文学团体,应邀参加最有名的俱乐部,摆脱了乡音磨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异。
1915年普林斯顿的剧团在全美巡演他写的喜剧《邪恶之眼》时,他却因成绩原因被禁止随团演出。如果不论出身与学业,菲茨杰拉德聪明英俊,才华横溢。十八岁的他在舞会上认识了吉内瓦·金,一位富有的美丽千金。两人一见倾心,但吉内瓦清醒地明白,出身清贫的恋人和自己是难以走到一起的。 1916年8月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次去吉内瓦的家,她的父亲明确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句话终结了这段感情,也在他心上打上了一个屈辱的印记。
1917年春,美国宣布参加一战,菲茨杰拉德[3]也顺着人潮参军了,但他还未及被派上战场,一战就结束了。1918年7月,菲茨杰拉德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乡村舞会上邂逅了泽尔达。十八岁的她是舞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同样出身不凡。作为阿拉巴马最高法院法官的小女儿,精通芭蕾、法语、诗歌,连同家人的宠溺滋生了她格外的骄傲与叛逆。她早早学会抽烟喝酒,通宵达旦地跳舞,与众多男人周旋调情。不过在菲茨杰拉德看来,“我喜欢她的勇敢、诚实与火一般的自尊。 ”菲茨杰拉德展开疾风骤雨般的追求,泽尔达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不过开出条件:如果他能挣到钱让自己过上习惯的优裕生活,两人就结婚。 1918年末,菲茨杰拉德从军队退役就直奔纽约,但他仅找到一份在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写广告词的工作。 1919年6月,泽尔达失去耐心提出终止婚约。早年的种种经历,造成了菲茨杰拉德一生都对金钱二字格外敏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角黛西,正是两次恋爱女主人公的混合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
1919年,一无所有的菲茨杰拉德回到故乡。1920年2月小说《人间天堂》出版,因传达出鲜活的时代感而一炮而红,短短几天第一版竟已售罄。各家杂志开始争相向他约稿。菲茨杰拉德马上发电报给泽尔达:“书卖得好,速来纽约”。当年4月3日,他便与泽尔达结婚。
爵士时代是他最为春风得意的十年。他的年收入平均有25000美元,当时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是1299美元。夫妇俩纵情享乐,挥金如土。这对金童玉女组合还以出格的行为频频登上各类小报。比如当众跳进广场的喷泉,又浑身湿淋淋站在桌上跳舞;因过于喧闹被房东撵走……但夫妇俩的知名度反而大大提高。“他在美国和法国的私生活几乎与他的小说一样为人乐道。”读者越来越期待从他的作品中一窥那令人目眩神迷的上流社会。
1924年夫妻俩移居法国。但不久婚姻出现危机。泽尔达向来豪放,以前就与丈夫的男性朋友过分亲热。当菲茨杰拉德集中精力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泽尔达却很不满,天天在海滩游泳、舞会闹腾,认识了一个法国飞行员,跑回来要离婚。菲茨杰拉德甚至提出要同情敌决斗。缥缈不定的情绪被带入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中,成为小说令人迷幻的魅力。
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最初销量平平。但它的价值后来被发现,并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他的生活也从这一年开始在酒精中沦陷,更糟的是,泽尔达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菲茨杰拉德文学圈的朋友大部分都认为是泽尔达毁了他,她讲究排场,奢侈无度,给他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泽尔达也是一个才女,她对文字也有天生的敏感,对写作一直很有兴趣。菲茨杰拉德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大段大段随意取用她的日记、书信,甚至包括她的精神病治疗经历。他说服泽尔达将她写的短篇以自己的名字或是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因为以他的名声获得稿酬会高出许多。某报曾向泽尔达约菲茨杰拉德小说《美丽与毁灭》的书评,她在文章中公然反击:“菲茨杰拉德先生似乎相信抄袭剽窃要从家里做起。 ”
泽尔达难以忍受自己只是作为著名作家妻子的身份存在。她在27岁重拾年轻时的爱好芭蕾,但年龄所限已很难有所进益。泽尔达却开始疯狂训练,后期甚至每天练舞八小时,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于1930年首次诱发精神崩溃,她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女儿得进好学校,妻子得进好医院,一切都需要钱。他不得不放下写作的雄心与好莱坞打交道。菲茨杰拉德拿着不菲的报酬,但又不堪忍受其创作被一再删改。
1929年美国和全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属于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也悄然逝去。他在1934年出版的长篇《夜色温柔》已不负盛名。酗酒成为作家逃避生活的唯一方式,也挥霍着仅存的天才。经常拖欠稿件的恶习、不合时宜的风格,使得杂志和报社陆续中断了向他约稿。
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年仅44岁,遗留一部未竟之作《最后的大亨》。他死前已破产,遗嘱中要求举办“最便宜的葬礼”。 困在精神病院的泽尔达,最后相伴左右鼓励他写作的情人,均未能参加葬礼。仅有很少的亲友出席了葬礼,好友女诗人多罗茜·帕克失声痛哭:“这家伙真可怜。 ”在他的小说中,盖茨比寂寞的葬礼上,有人讲过一模一样的话。七年之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顶楼,活活烧死。两人最后葬在一起。他们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家喻户晓的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
主要作品
体裁 | 年份 | 著作名称 | 英文名称 |
长篇小说 | 1920 | 人间天堂 | This Side of Paradise |
长篇小说 | 1922 | 美丽与毁灭 |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
长篇小说 | 1934 | 夜色温柔 | Tender Is the Night |
长篇小说 | 1941 | 最后一个大亨(未完成) | The Last Tycoon |
中篇小说 | 1925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The Great Gatsby |
短篇小说 | 1920 |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 |
短篇小说 | 1922 | 爵士时代的故事 | Tales of the Jazz Age |
短篇小说 | 1926 |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的故事 | All the Sad Young Men |
短篇小说 | 1935 | | Taps at Reveille |
剧作 | 1926 | 蔬菜 | The Vegetable |
散文集 | 崩溃 | The Crack-Up |
文学特点
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家,菲茨杰拉德最引人瞩目的特色是他那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和风格。他的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是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力的结晶,都是他的艺术才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产物。
在小说创作方面,他受到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法国作家福楼拜、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影响,但他最为之倾心的作家却是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济慈。他把自己和济慈划归同一种类型:“成熟得早的才华往往是属于诗人类型的,我自己基本上就是如此。”从小说艺术方面看,菲茨杰拉德擅长叙述故事,作品风格幽默细腻,言语流畅,结构严谨,尤其是人物对话写的自然逼真,富有个性。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可能在文学性、技巧性、实验性上不如很多其他美国作家的小说,但他的小说却非常卖座,尤其是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更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菲茨杰拉德提出了一个任务:当代风格的悲剧和讽刺作品拥有最深刻的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正如战争是海明威的持久主题一样,菲茨杰拉德的毕生主题是美国幻梦及其破灭,这个题材以一种主题的整体性将他个人的生活,职业生涯、和他的著作连接起来。菲茨杰拉德依然是财富和名声的诱人力量的主要记录者。其他的美国作家都没有他那么集中地探索美国精神的核心。相对于海明威的硬汉风格、简练文笔以及美洲大陆以外的异域情景,福克纳的意识流、复杂写作技巧以及美国南方农村的风情,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于自身生活的真实呈现、叙述有意思的故事和美国都市生活的摩登气息。
纵观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他描写的都是当时美国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在他的小说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志青年,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青年充满激情的个人奋斗并没能实现他们梦想中的成功和财富,他们无一不遭受到命运的捉弄,往往在经历了残酷而虚假的现实冲击后,都彻底丧失了自我,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有自传倾向的自我体验式写作。他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细致地描画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或是出于他个人对人生的情感体验,或是包含了他自己人生经历中的一部分。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他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情感。
人物影响
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使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部作品被称为“美国小说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巨著之一,马尔科姆·考利把它列为美国最优秀的十二部小说之一。
人物评价
一九二五年四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纽约出版,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海明威在回忆菲茨杰拉德时写道,“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 他的评传的作者、美国学者阿·密兹纳说,“虽然有着许多明显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从某些方面看,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张爱玲:菲茨杰拉德是我最推崇的美国作家,他是个天才,写作技巧高超,美国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评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叙述清晰,文风优雅,词句多姿多彩。
美国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把亲密和疏远结合在一起:他似乎同时既站在20世纪20年代之中,又站在20年代之外;但是在写接踵而来的那段时期时,却没有人能同样地把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
美国评论家卡津:菲茨杰拉德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学家,并且长时间作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
美国文学批评家查尔斯·显恩: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是从他的灵魂深处流出来的,尽管他的作品只是显露出他自己,可是他写得如此卓越,以致他显露出来的是人性的百态。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一生为两样东西所困:一是才华,一是金钱,他都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他死的时候,评论家都批评他生活腐化、自暴自弃,所以短寿,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但他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
视频
【钢琴曲 (夜色温柔)】小黎的传说作品
参考资料
模板参数错误!(代码34)
|
- ↑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豆瓣电影网
- ↑ 菲茨杰拉德:比盖茨比更"了不起"的早逝天才(图),凤凰财经网, 2013年09月06日
-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序,易文网, 20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