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叶楚梅叶剑英的女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的夫人。叶楚梅1928年出生在香港。

叶楚梅
出生 1928
国籍 中國
知名于 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


邹家华[1]1926年10月生,上海市人,叶剑英长女叶楚梅的丈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2]

目录

个人经历

叶楚梅,叶剑英的女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邹家华的夫人。叶楚梅1928年出生在香港。1945年,十七岁的叶楚梅被接到延安,与父亲团聚了才一个月,就被父亲送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接受磨炼,成为了一名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1948年中央选派21名中央领导人和烈士子女留学苏联的“4821”成员.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

三封信件

第一封

亲爱的梅儿,爸爸有你而感觉骄傲。鼓起你的劲儿,踏上你的长路。这不是日暮途远呀!红日恰在东升。 阳光照着艰险的途程,比起黑夜里摸索,要便宜得万万千千。急进吧!追上那先头出发的人们。急进吧!再追上一程。这里有广漠无边的地盘,等待你们去开垦。这里有大批优良的种子,等待着你们拿回来散播,赶上春耕。人民要翻身了,许多人已经翻了身。敌人着慌了,不顾一切的起来做绝望的抗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热闹的场面, 进吧!再追上一程。我们不是速胜论者。欢迎你们能够赶上这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我想你们没有一个是“坐享其成”的人。你们是铁骨铮铮。  这“诗信”是叶剑英1946年底写给在东北民主联军当战士的女儿叶楚梅的。当时叶剑英在北平,担任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在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停战、发动内战的阴谋,广泛接触和团结教育爱国民主人士那种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以热情激扬的文字,表达了慈父对女儿的关怀、教诲和期待。

叶楚梅1928年出生在香港。1927年,在革命最困苦的年代,叶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和张太雷等同志一起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到处扬言要捉拿叶剑英。此时,他把妻子和唯一的儿子送到香港秘密安置下来,没等女儿出生,就离别亲人投入了革命斗争。 直到1937年,叶剑英负伤回到广东做手术时,9岁的女儿才被人领去见父亲一面。看着眼前这位正忙着与人交谈的陌生的父亲,幼小的女儿甚至连声“爸爸”也没来得及叫,就又被人带走了。

1945年,17岁的叶楚梅几经周折被接到延安,来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她从李克农同志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许多事,消除了对父亲的陌生和顾虑。然而,仅过了短短的一个月,父亲便把女儿送到了遥远的东北。

“我从小在广东长大,初到东北民主联军当战士,生活很不适应。每天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练兵,非常艰苦。父亲却对我说,‘你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年轻时看《共产党宣言》都是要掉脑袋的。你们在革命队伍里有追求光明、学习革命理论的自由,有广阔的天地任你们驰骋,要珍惜这个环境,努力锻炼自己。’父亲希望我能尽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所以让我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革命的熔炉中去磨炼。”楚梅缓缓地向我叙说着,追忆着那过去的岁月。

慈父疼爱女儿,却没有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而为她选择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光明之路。

“当时,我把父亲写来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使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周围的同志们看了也都受到很大鼓舞,当时正是胡宗南匪帮即将进攻陕北的前夕,许多人担心延安会被敌人占领。父亲的信使大家深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延安将永远是我们的!我决心遵循父亲的教诲,做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

勤学苦练 求实做人

1948年,叶楚梅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去学习,由于她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同学们不时到医院来探望我,我就借他们的笔记一一抄下,在医院自学,然后参加学校考试;“就是在这种困境中,楚梅顽强地坚持学习。病情稍有好转,她便迫不及待地出院返回学校。

1949年6月,刘宁一同志到苏联,顺便带来了叶剑英同志给女儿的信。“家书抵万金”!楚梅接过信,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她急不可奈地拆开信读了起来:

第二封

亲爱的梅儿: 收到你最近的信,是1949年4月21日。知道你已恢复了健康,增加了体重一公斤,也增高了血色素,又在继续着你们的学习,我很高兴!女儿,爸爸很对不起你,你来过很多信,都没有答复,我知道处在遥远的国家,由于言语、习惯等等,自然要增加一些对祖国的怀念。何况祖国的人民,正在以千万倍的信心和勇气,来打断快要挣断的锁链的时候,不断胜利的狂风,吹到无限遥远的西方的时候,你们的心情爸爸是很知道的。女儿,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一代,能够在我们的国土建筑起一座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你们不能逃避这一责任,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因此。当着你们还在学习时期,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建设我们完全新的中国而努力!

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楚梅闪着一双晶莹的大眼睛,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信。它象一团火,温暖着女儿的心,给远在异国患病的女儿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由于住院耽误了课程,楚梅的学习十分艰难。“学习也像战斗,我把它当成硬仗来打来拼。”紧张的学习,使她的病反复发作了多次,然而,叶剑英却没有对患病的女儿放松要求。相反,随着中国建设的需要,不断给女儿以新的鞭策。1950年9月,叶剑英在给楚梅的信中写道-- 梅儿: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确有一点本领,拿出来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骛远,幻想多而实干少,这一点可要注意。许多人都说你学得不坏,爸爸是高兴的。但应该懂得还不够得很。望继续努力,日进不已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父亲对我讲的,我一直铭记在心,我知道父亲那颗要我们世世代代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在时时跳动、燃烧,他要我少说多干,要有做一颗小螺丝钉的精神,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时,楚梅不顾一切地努力学习,但病情再次恶化,吐血也越发厉害了。叶剑英得知后,给驻苏大使张闻天写了信,让楚梅回国治病,等将来病情好转后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康克清去苏联时顺便把楚梅带回国。“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父亲身边住了半年多的时间,父亲让我好好养病,不断给我安慰和鼓励,在父亲的关怀下,我的病终于治愈了。”

沉浸在难忘回忆中的楚梅,脸上不时泛出幸福的光采。是的,20多岁了,头一次在父亲身边生活这么久,这段往事,对她是多么的珍贵啊!

第三封

叶楚梅告诉我,叶帅曾给她写过许多信,可惜“文革”抄家时全抄走失散了。这三封信还是有关部门代转给她的。

后来,她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在生活的风浪中,却时时感到父亲那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精神的鼓舞,使她在艰难困苦中振奋精神,充满信心。 十年动乱中,叶帅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他的独生女也遭到磨难。

叶楚梅与爱人邹家华曾多次被批斗。邹家华几次被批斗回来身上都带着大大小小的斑斑伤痕。叶帅知道他们受到自己的牵连很是愤懑,但他相信他教育的儿女不是软骨头,叶帅总是对他们说;“要挺得住,要经得起群众运动,不要有什么想不开。”短短几句话,给儿女们以莫大的慰藉,然而,这又成为新的“罪状”,说叶剑英是黑后台,随之而来的是更残酷的迫害。

1968年,叶楚梅与邹家华以莫须有的罪名分别被捕入狱,虽关在同一监狱,却相互音讯杳无,一日两餐,每餐两个窝头,一碗连根带泥的咸菜汤。每次开饭只让盛有限的一点水喝,平时不供水。邹家华平素爱喝水,夏季渴得难忍,便想出一个主意:每次开饭盛水时,把凉鞋下倒立放着用鞋的前包头那块容积盛点水存着,实在渴极了,就喝几口鞋里的水。

叶楚梅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患了严重的妇女病,险些丧命。一次,在抢救时,医生给她滥用药,造成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脚指甲长得很长了,连鞋都穿不进,不得不用牙去咬,结果连牙也给崩掉了……

叶帅平素的言传身教,使他的儿女都有一股摧不垮的犟劲。虽然在“文革”中他们屡遭折磨,却没有“低头服罪”。江青曾恼怒地对叶帅说:“你的几个子女,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然而,显赫一时的“女皇”,有时也装模作样去讨好拉拢一下这位铁骨铮铮、功垂竹帛的老帅。

一次,江青为叶帅拍了一张照片,精心选放后送到了叶剑英处。叶帅看了一眼送来的照片,蔑视地说:“江青为我拍照,她一定以为我会掉两滴眼泪,买个镜框把它挂起来。可不知。我却把它卷起放在桌子底下,让耗子去磨牙了!”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周恩来等提议,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此时他的儿女却还被关在监狱里未有自由。叶帅没有为此事去找任何人求情说理,他相信“真金不怕火炼”。几年的铁窗生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的考验和锻炼,使他们尝到了革命的艰辛,懂得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儿女也能体谅父亲的心情:整个国家都在受难,需要父亲保护的干部、群众千千万万,他此时怎能抛开人民去顾念自己的骨肉?!

直到1970年前后,叶楚梅和邹家华才先后出狱。他们向父亲诉说了监狱的非人生活,叶帅没有给他们以更多的安慰,只是要把改善犯人待遇作为一个问题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后来,周总理批示了一个改善监狱犯人待遇的文件,每天的两餐也改为三餐了。

叶帅的心是向着人民的。他深知结束“文革”这场灾难的基础和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觉悟和斗争,他希望儿女们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信胜利的日子一定会到来。他曾在一位画家送给他的一幅《奔马图》上题字:“须知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时。”

1976年清明前后,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用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形式与“四人帮”进行斗争。虽然此时叶帅仍处在“四人帮”的严密监视之下,他却大义凛然让儿女们冒着危险去天安门抄诗。看着一首首小诗,犹如一枚枚射向“四人帮”心脏的炮弹,他特别高兴。楚梅说:“父亲可愿意听我们讲一些老百姓的议论和看法了。每当我们去看他时,他总是追问个不停。听我们讲到一些群众揭‘四人帮’深恶痛绝的事,他喜不自胜。有一次,他自己实在按撩不住激动的心情,也驱车去天安门广场兜了一圈。后来他的车号被人发现,追查所谓‘天安门事件’后台时还查了好一阵子。”

1976年10月,春雷响彻中国大地,从此一场历史性的灾难结束了。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同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楚梅感慨道:“打倒‘四人帮’后的一天,父亲让我们都回家吃晚饭。他神采栾奕,象小孩子似地边说边打着手势,尽情地抒发着逮捕‘四人帮’后他无比激动的感情。我们被他那兴奋的神态深深感染,非常理解父亲那为民除害后的心情。”

在叶帅的诗作中有这样两句“人在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两句诗恰是对他那为革命敢于赴汤蹈火,为人民勇于鞠躬尽瘁精神的写照! 叶楚梅告诉我:“父亲临终前什么财产也没有留给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身正气,一副铁骨,留下了父女之间的深情厚谊,留下了我们对他的永远怀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