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晔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叶晔,男,1981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人物履历

浙江大学文学学士(2003)、文学硕士(2006),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9),历任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2013)、教授(2017),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国文学近世转型研究。 ==学术成果

专著、编著

01.《全明词补编》(合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2/2;

02.《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1;

03.《晚明曲家及文献辑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1;

04.《西海遗珠:欧美明清诗文论集》(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2;

学术论文

01.《张岱、曹雪芹文人心态比较论》,《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期;

02.《晚明党争人物的地理分布和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期;

03.《清代词选集中的擅改原作现象——以〈明词综〉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春之卷;

04.《明词中的次韵宋元名家词现象——以苏轼、崔与之、倪瓒词的接受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秋之卷;

05.《李应策〈苏愚山洞续集〉的戏曲文献价值》,《文献》2008年第3期;

06.《珍稀明集中新辑九家十二通与汤显祖尺牍的考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07.《明人域外赋双璧:董越〈朝鲜赋〉与湛若水〈交南赋〉》,《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08.《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中所录珍稀年谱十种述略》,《历史文献》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09.《明代莆田文风与中央文学的下行渗透》,《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明代绍兴府进士地理分布与望族的关系》,《中国越学》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

11.《冯敏効〈小有亭集〉及其生平考略——兼补〈全明散曲〉48小令4套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

12.《明代礼乐制度与乐章体词曲》,《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3.《论李应策散曲及其散曲史意义》,《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14.《庶吉士馆选制度与明代文学群落的形成》,《复旦古籍所学报》第1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5.《从刘基佚作看宗谱中名家作品的真伪问题》,《中正汉学研究》2012年第1期;

16.《中国古代文学中虚构人物的历史重塑》,《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

17.《有关明词分期断限的反思和新说》,《词学》第2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8.《拐点在宋:从地志的文学化到文学的地志化》,《文学遗产》2013年第4期;

19.《论明幛词的起源与演变》,《词学》第3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0.《元僧竺月华词事的前世今生》,《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2期;

21.《从阳明伪作考源看宗谱文献中的互袭与套用现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2.《竹枝词的名、实问题与中国风土诗歌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23.《有关明人歌词之法的四种途径》,《吴熊和教授纪念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24.《关于明词研究新体系之建构前提的思考》,《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

25.《汤显祖〈芳树〉与徐渭〈渔乐图〉关系发覆》,《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

26.《英语世界绍兴地方史研究的四十年回顾》,《薪火学刊》第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27.《论古典小说、戏曲中的词“别是一家”》,《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28.《明人分调编次观与唐宋词的分调经典化》,《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29.《材料的声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选材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30.《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辨伪》,《文献》2016年第4期;

31.《江南词学版图与“环太湖词圈”的动态考察》,《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32.《“五子”诗人群列与王世贞的文学排名观》,《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33.《论袁枚的“以棋喻诗”说及其源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34.《论官僚体制下生碑记的书写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35.《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与宋元明文学的流动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36.《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文学遗产》2017年第5期;

37.《互见与内向转型:论范成大的地方书写观念》,《新宋学》第6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38.《文本网络与知识史:明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浙江学刊》2017年第6期;

39.《别体同传: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斯文》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40.《从书仪到活套:南宋文章文本生成中的近世转型》,《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

41.《陈德武〈白雪遗音〉创作时代考论》,《江海学刊》2018年第1期;

42.《第三条道路:词乐式微与格律词的日用之道》,《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43.《游与居:地理观看与山岳赋书写体制的近世转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44.《严嵩与明中叶上层文学秩序》,《中华文史论丛》2018年第3期; 45.《明词北方图景与“南词北进”的通代考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46.《“诗史”传统与晚明清初的乐府变运动》,《文史哲》2019年第1期;

47.《宁夏词学传统与词中“贺兰”意象的演变》,《文学遗产》2019年第3期;

48.《〈牡丹亭〉集句与汤显祖的唐诗阅读——基于文本文献的阅读史研究》,《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

49.《明词视域下重观唐宋词的三种方式》,《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50.《演事与题画:诗曲交侵下的组词类型及其形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51.《投书与示法:唐宋古文家论文书牍的发生语境》,《中华文史论丛》2020年第1期;

52.《明代:古典文学的文本凝定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53.《走出金元明词的“精读困局”》,《文学与文化》2020年第3期;

54.《〈齐州吟稿〉与曾巩地方诗歌的存录方式》,《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55.《外少陵而内元白——晚明乐府变中“诗史”知识的隐显》,《文学遗产》2020年第5期;

56.《论文书牍与明代文学论争的“境内”驱动》,《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6期;

57.《〈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江海学刊》2021年第1期;

58.《中国“词史”传统的潜流与特立》,《中华文史论丛》2021年第2期;

59.《“效体”误读与高丽朝鲜词的另一种活力》,《国学学刊》2021年第2期;

60. Yuan-Ming Sanqu Songs as Communal Texts: Discovering Their Literary Vitality from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8(2021), Issue 1.

61.《“今文苑”与“小说言”:论李开先的群像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62. 《女性词的早期阅读及其历史认识的形成》,《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

学术评论

01.《文学实证之“由静趋动”——评陈广宏〈文本、史案与实证:明代文学文献考论〉》,《中正汉学研究》2013年第2期;

02.《明:盛世皇朝五十年——大英博物馆特展》,《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

03.《重整烟海:读〈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之随想》,《中华读书报》2017年7月19日;

04.《关于明散曲整理之后续空间的思考——〈明清散曲辑补〉之我观》,《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05.《词史观的三重维度——评沈松勤〈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国学学刊》]]2018年第4期;

06.《评内山精也〈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人文中国学报》第27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07.《赏戏台繁花,听丝管细流——读〈稀见明代戏曲丛刊〉有感》,《光明日报》2019年1月19日;

08.《〈明人年谱知见录〉序》,汤志波、李佳琪编《明人年谱知见录》,中西书局,2020年;

09.《断代词总集整理的本位之别——〈全金元词〉〈全元词〉校读笔记》,《中外论坛》2021年第4期;[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