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瘤足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瘤足蕨

中文學名:台灣瘤足蕨

拉丁學名:Plagiogyria formosana

界:植物界

台灣瘤足蕨(學名:Plagiogyria formosana)為瘤足蕨科瘤足蕨屬下的一個種。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物種辨識 [1]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粗,下方有粗壯的匍匐枝向四面橫走。不育葉的柄長15-30厘米,粗約3-4毫米,堅硬,自基部向上通體有氣囊體,略被暗棕色絨毛,上面有深縱槽。葉片奇數羽狀,長15-50厘米,寬10-16厘米或稍寬,長圓形;羽片13-30對,對生或近對生,相距1.3-15厘米,彼此接近,基部的稍短,斜向下,中部的6-11厘米,寬1厘米,狹披斜針形,常近於鐮刀狀,漸尖頭,基部楔圓形,幾無柄,下方有一褐色瘤狀的氣囊體,向頂部的羽片稍縮短,有時略合生,邊緣有尖鋸齒,三角形,尖端向前稍彎。葉脈幾平展,少有分叉,通直,上下兩面可見。葉為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被厚的白粉末,有時為灰白色。能育葉同不育葉等高,柄較長,葉片較短,羽片線形,長3.5-8厘米,幾無柄,鈍頭。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林下。

分布範圍

台灣阿里山特有種。

物種辨識

本種的形體最近於南洋羣島產的 P.glauca(Bl.)Mett.,但其葉片頂端有一長羽片,長等於下部的側生羽片,這些羽片為披斜狀,近鐮刀形,葉下面有較厚的一層白粉。

參考資料

  1. 台灣瘤足蕨 ,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