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温新阶)

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
圖片來自创意悠悠花园

《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中国当代作家温新阶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

资丘,真的可以说历史悠久。

公元558年,北魏在资丘设置亭州,后设资田郡,辖盐水县;公元581年,隋朝废除资田郡,公元605年,改亭州为庸州,又置清江郡,辖巴山、盐水二县。据《隋书·地理志》记载:“盐水历隶江州、津洲、清江郡。”公元621年,唐朝废除庸州、清江郡,有史以来前后于资丘置州郡共60余年。

南北朝时期,长阳称为盐水县,县治设资丘。

资丘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过去,陆路交通极不发达,江河是主要的交通通道,货运、客运依赖舟楫,而清江,则是鄂西南的黄金水道,但是,清江上滩多水急,仅从巴东入境出宜都段共148公里,就有险滩110处。木船上行至资丘,因为向王滩阻隔,不能继续前行。因而,资丘就成了鄂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食盐、布匹等工业品在这里卸船起旱,运往恩施、鹤峰、建始、巴东以及长阳周围的大山深处,而这些地方的生漆、桐油、药材等山货土产也从四山五岳集中到此,上船运到宜都、沙市、汉口、湖南。

商人对于商机是最敏感的,很多商人看到了资丘的地理优势,陆陆续续纷至沓来。最先是江西帮进入资丘,继而汉阳帮不甘落后尾随而来,当然也还有本地帮。也许是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三帮都能恪守职业操守,他们有竞争,但是并没有形成尖锐的矛盾。不像今天的有些同行非得斗到你死我活,其结果是两败俱伤。资丘的商家们公平竞争,和气生财,形成了“共赢”的局面,才促进了资丘商业的长期繁荣。

就像晋商的发达促进了票号业的兴起一样,资丘商业的繁荣,使资丘率先使用“票据结算”,解决了商家之间货款划拨问题。据《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江西姜广成在资丘西街设姜万盛药号,他后来又在宜都、江口、汉口设庄,“竖式台账”的票据来往不断,古镇本地的一些熟人、熟店也跟着在他的庄号实行票据交换,开庄号的老板收取本地老板的少量汇兑费用,都有实惠。所以,当时有人形容姜老板,“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资丘当老板”。

抗战时,国民政府设在陪都重庆,湖北省政府设在恩施,长阳县政府设在资丘,三级政府相距甚近,资丘的地位再次提升。1944年10月,政府准备修一条从巴东绿葱坡到资丘的专用公路---绿资公路,把中央政府、湖北省政府、长阳县政府连成一线,这条公路可以说具有很深远的战略意义。1945年4月,这条公路的长阳段已基本完成了土石方,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公路才全线停工。笔者举出这个例子,意在说明资丘在抗战时期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湖北银行在资丘成立了县银行,中央电报局、湖北省电话局、中国邮政局都在古镇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信汇自带”、“邮政汇兑”、“电信密押汇款”等业务,资丘的“票据结算”又前进了一步。

因为商业的繁荣,商家的增多,1922年,资丘商会成立,推选吕梁炯为会长,皮佑泉为副会长,会址设于资丘刘家祠堂。其宗旨为,联络商情,改良商品。资丘商会为资丘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除了商会外,还成立了行业公会。如船业公会,1924年成立,由船商曾某组织。1940年2月,县国民政府为配合抗日,对船业公会进行改组,使其成为半军事化团体,接受军政双重领导。船业公会在清江沿岸设多个办事处,管理进出船只,负责各港口货物登记和装卸秩序,运价的制定及军差调配。船业公会做的井井有条,受到政府的赞誉。

在资丘这片商业沃土上,必定会生长出商业的大树。经营药材的皮恒盛、皮同盛,经营红茶的彝薪公司,经营布匹的范珍记,经营糕点的同发斋等就是商户中的佼佼者。

经营药材是江西商人的强项,他们在全国形成了药材经营的网络,做起药材生意来顺风顺水,得心应手。资丘的皮恒盛、皮同盛占据了鄂西南药材生意的半壁江山,在业界影响很大。

经营红茶的彝薪公司是西湾人吕瑞璜创立的,该公司制作的红茶还得过国际大奖。据《长阳县商业志》记载:“清光绪末年,西湾吕瑞璜创立彝薪公司,制作红茶,出赛湖北劝业展览会及南洋劝业奖进会,皆得奖。”

范珍记是资丘专做布匹杂货生意的一大商号。老板范珍山本是宜昌县范家湖人。范家历代重商贸,善经济,早就听说资丘集中了九个省的几百名商人在此做生意,有“小汉口”之称,是长阳的第一大商埠。范珍山13岁时,家里就把他送到资丘谦泰商号当学徒,三年期满后又在这里参师一年。一晃就到了17岁。他的二爹范才华在宜都帮张生白开办同丰商号,以收购棉布为主要经营业务。因为有二爹在宜都,范珍山怀揣着在资丘学到的经商知识,跑到宜都做行商生意,货物由木船运输,人行陆路,日夜兼程,跑在货到之前。范珍山在资丘结识的人多,又不断有货物运来,各商号都和他格外亲近,加之他运来的布匹杂货都以微薄利润批售,他的货总是出手快,资金周转快,也很受商家的欢迎。后来,他和桃山的田家华结为干亲家,田家将所收的山货土产交给范珍山带到宜都销售。这样,既使田家减少了贩运路费,又为范珍山提供了周转资金。

跑了十年行商,范珍山积累了资金,也积累了经验和人脉,1931年,他携带妻儿到资丘租用刘彩章的房子,设了门面,聘请了一位当家先生从事坐商,从此,范珍记的牌号诞生了。

1933年,范珍山第一次雇请了学徒,到1936年,已经有了6个学徒。学徒工不拿工资,商号提供衣被,供给生活。学徒初进店时只能扫地、擦洗柜台,继而搞货物包扎、管账、上柜台熟悉经营业务,三年期满后,有的继续参师,有的离店。

范珍山生意非常成功,这其中有很多跟其他商人相同的经验,同时也有他自己的特点。

范珍山坚持不买黄金,不购房子,不置田产。他常对家里人说:黄金是死货,外人知道了也不安全;房子搬不动,不便流动经商;田产也是负担,有了田产没有政治背景也收不到课(田租)。范珍山的妻子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背着范珍山做了两件事:一是买了一斤多黄金(解放后交给了人民政府);二是1941年范珍山外出,他妻子做主买了刘仁甫的房子,范珍山回家后得知,执意要退掉,后经当家先生和家人反复劝说,才搬了进去。范珍山的二舅负责范珍记淋湘溪分店的经营,经人介绍,为范珍山买了一份课田,范珍山极力反对,中人没有办法,只好以一栋房子换过来,交给他二舅居住。

范珍山看中的人放心使用,从不怀疑。陈惠之是范珍山开始从事坐商时请来的当家先生,他为人正直,办事尽心尽责,和范珍山脾气相投,两人相处融洽。范珍山外出进货,跑宜都、沙市、沔阳等地,店内业务全有陈惠之掌管,范珍山很少过问。两人共事二十多年,从未产生过矛盾。其间,陈惠之两次离店个人经商,范珍山都予以资助,但是,陈惠之两次都亏了本,范珍山仍让他回店里做当家先生。

范珍山做生意特别注重信誉。因为讲究信誉,商户都乐于跟他做生意。所以,从来都不需要外出拉生意,仍然客商盈门。从资丘到枝柘坪,从榔坪到巴东、利川,都有老主顾。大的客商来了,有的留住店内,有的住客店由范珍记结宿费,安排生活。

范珍山洁身自好,从不结交政界上层人士,国民党政府上层人士和一些社团拉拢他都被他拒绝。曾有人劝他加入“哥老会”,他不同意,国民党县党部有意要他加入国民党,他也不干。范珍山二爹所在的宜都同丰商号派项贡九来资丘经营布匹生意,虽然范珍记也是以经营布匹为主,但是范项二人来往密切,项贡九的弟弟项文清也常来范家,后来,项文清当了国民党的军法处长,范珍山就再也不和项家来往了。1949年,湖北反共救国军第一路总指挥何大熙驻资丘,要求各商家捐款做军衣,范珍山直到最后被关禁闭还是顶着不办。

范珍山没有什么特别嗜好,生活简朴,和店员们一起开餐,从不开小灶。他最大的爱好是听戏,剧社的演出他一次不拉,但毕竟演出少,满足不了他听戏的需求,他用30斤黄蜡换回一部留声机,天天可以听戏,在资丘轰动一时。

1955年,范珍山携范珍记参加了公私合营,1957年到枝城参加政治学习一年,后在国营企业工作直至病逝。

经营糕点的同发斋开始是陈平陔和一姓杨的合股开办的。陈平陔是宜都陆城人,15岁时进入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满师后又在该店当了两年店员,1918年,20岁的陈平陔听说了“小汉口”资丘的名声,到资丘和姓杨的股东各出200块银元,租了一栋房子,雇请了掌作师傅、辅助师傅、学徒和管账先生,开办同发斋糕点。

三年后,杨姓股东退股,同发斋由陈平陔独营。

陈平陔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善于经营。到1938年,同发斋已经积累资金2500块银元,同发斋的糕点声名远播荆沙及鄂西各县。大户人家来了客人,若能端出一盘同发斋的点心招待客人,必定令人刮目相看。不料,1938年12月12日一场大火,使陈平陔苦心经营20年的同发斋大部分付之一炬,恰在此时,本地人刘时道父子也开设了一家斋铺,取名同兴斋。虽然又多了一家糕点铺,陈平陔仔细谋算,增加百货业务,到199年,又积累了资金数千元。

1953年,同发斋和同兴斋合作,实行了公私合营,命名为股群酥食店。

经营了35年的同发斋,此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资丘,曾经的昳丽和繁华,造就出来的商界精英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只好割爱了。

2

记不清去过资丘多少次,每去一次,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情就加浓一分。

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在长阳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资丘纸坊头的林志华就是起义首领之一。

1796年3月,清王朝下令宜昌游击邱作训、巴东知县黄应文,湖南九溪营守备张鼎分三路对林之华、秦佳耀(榔坪人)的起义军进行围剿。3月27日,三路人马向驻扎榔坪的起义军发起进攻。

榔坪一战,起义军大获全胜,邱作训、黄应文、张鼎人命丧黄泉。

清军在榔坪大败,嘉庆皇帝恼羞成怒,立即下令湖北巡抚惠龄、总兵杨秀、四川提督文图、将军成德等高级将领率兵赴长阳,围剿起义军。1796年8月,清军分三路向榔坪进攻。这一次,清军接受教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起义军无隙可乘。

面对清军强大的攻势,起义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秦佳耀率领,向西北方向佯攻,造成要向秭归、巴东方向突围的假象,而主力部队由林之华率领,运动到秀峰桥,突破清军在小峰垭设立的防线,直取资丘,随后在资丘的黄柏山安营扎寨。

林之华、秦佳耀率领的起义军占领黄柏山以后,清王朝在六天之内又派出两个清朝王室侯爵----威勇侯额勒登保、威勤侯勒保到长阳指挥作战。

起义军在黄柏山坚守了几个月,多次大战,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因为清军人员多,兵器好,占领了黄柏山。

起义军在黄柏山损失严重,但尚有数千之众,他们在五峰、巴东、建始、宣恩等县游击四月之久,8月底冲破清军重重包围,再返榔坪。在榔坪召开会议,决定入川。10月上旬,起义军在巫山同清军一战损失惨重,林之华阵亡。秦家耀率领剩下的人马返回长阳,经资丘,走西湾、进腰站,于嘉庆二年(1797年)11月进入易守难攻的朱栗山。在这里坚守了坚守了两个月,1798年元月,清军找到一条砍柴的小道,招募勇士300人,攻上朱栗山,秦佳耀率领数百人杀出重围,抢渡清江,败退秭归县,额勒登保乘胜追击,在秭归终报寨将秦佳耀捕获,押送京城。

白莲教的功过当有史学家来评说,林之华、秦佳耀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景仰。

时隔68年之后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古镇资丘再次爆发了田士珺领导的农民起义。

田士珺,资丘曲溪潘家冲人。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长田士超抚养成人。小时候,有位姓张的先生来“约学”,田士珺用红土在芭蕉叶上写了“田士珺”三个字,而后,又当着先生的面,把“田”字擦掉了,先生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士珺无田。张先生大加赞赏,当即收田士珺为学生。

田士珺天资聪慧,虽然读书没多长时间,我们从他举旗造反时写的一首诗似乎可以看到他的文学功底。诗是这样写的:

袖里龙泉夜放光,

多情赠我是张郎。

精兵教练桓桓虎,

宝剑重磨肃肃霜。

非是用心残黎庶,

只因当道化豺狼。

文章报国尤嫌浅,

自有均平齐治方。

同治三年夏,田士珺的结义兄弟王启福在五峰被捕入狱后越狱 逃跑,来到田士珺家中躲藏,五峰县令把王启福的母亲 作为人质关到了监狱。为营救王母,田士珺于8月3日潜入五峰县城,准备劫狱,由于势单力薄,未获成功。田士珺的劫 狱行动震动了五峰长阳,宜昌按察使唐际胜,严令长阳五峰县令捉拿田士珺。

田士珺回到长阳后,县长密令族长捉拿,族长诱捕田士珺,押送途中,田士珺脱逃,族长扬言要捉拿他两个哥哥,田士 珺怒火中烧,杀死了族长田青远和弟弟田桂远。

旋即,田士珺在曲溪潘家冲宣布起义。

11月29日,田士珺大败清兵于石羊滩。田士珺在石羊滩的竹林里挂起灯笼,又用羊群在竹林中走动,清军怀疑是田士珺 的大部队到来,一起向竹林开火。等到清军火药将尽,田士珺率兵绕道清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大破清军,军官马长 得、周大文战死,官兵阵亡多人。

12月,田思珺移营朱栗山,朱栗山易守难攻,清军一时束手无策,最后请大地主田崇上山送信,要求与田士珺讲和。约 定地点在都镇湾以上15华里的静安,互不带兵,和平交谈。军师唐湘云提醒不要去讲和,以防受骗,士珺说:“管他是 死是活,老子要去煎他一火。”

同治四年(1865年)11月25日,田士珺带了六个人赴静安谈判,他们没能走出谈判的李家大屋,鲜血在李家大屋丹墀流 淌,落光了叶子的柿树上落满了乌鸦,但是,没有发出一声鸣叫。田士珺的残部在朱栗山坚持到次年二月中旬,最后以 失败告终。

田士珺的起义前后只有80多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然而,田士珺在清江两岸土家儿女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至今,在资丘还流传着很多歌颂田士珺的歌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土地革命时期,这片土地上再次响起革命的春雷,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座古镇。

1929年7月9日,在中共湘鄂西前委和鄂西特委指导下,由中共长阳县委领导下的人民自卫团、长阳游击大队以及由我党 掌握的国民党县保安团在西湾举行起义,成立了工农革民军第六军。李勋任军长,陈寿山任副军长,李子骏任参谋长, 并成立了前敌委员会。

7月底,红六军前敌委员会兵分三路突袭沿头溪,大败土豪首领邓甲山,击溃团丁100余人,而后东进攻打反动团防任金 声,在王家棚遭到国民党第四师张发奎的截击。红六军前敌委员会决定避其锋芒,西撤鹤峰,和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会 和,伺机重返长阳。8月5日,红六军在资丘筹集给养时,被张发奎的第四师三面包围。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我军装备低 劣,地形不利,红六军遭受巨大损失。副军长陈寿山、参谋长李子骏、师长向泉山等数十人被捕在资丘镇烟台子下石灰 窑被张发奎部集体枪决,尸首填满了石灰窑。

江水呜咽,群山低首。

1929年8月5日,成为资丘古镇最为黑暗的日子。鲜血和硝烟的气味在繁华热闹的“小汉口”飘散了许久,隆隆的枪炮声 不断惊醒人们的睡梦,笼罩在古镇上空的阴影许久都没有散去。

我不相信轮回,但我相信因果,20年后,历史重新书写,新的政权建立,人民不会忘记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不会 忘记正是这些怀揣理想勇于牺牲的人前仆后继,才有今天的明媚阳光。1957年,长阳县人民政府从烟台子的石灰窑里清理出七十七具烈士遗骨,在资丘后山小墓坪初建“七十七烈士纪念碑”,1968年5月,在烈士牺牲地烟台子重建“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碑身雄伟高大,“七十七烈士纪念碑”八个毛体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后因隔河岩水电站兴建,资丘将全部淹没,七十七烈士纪念碑才从资丘“烟台子”迁至桃山“黑岩头”。

3

遥想当年的资丘,江边帆樯林立,街上商铺鳞次栉比,石板街上运货的马队的蹄声、脚夫们打杵的叮当声不绝于耳。

从江西、汉阳等地汇聚于此的商人中,还真是人才济济,敢于远道而来异地经商,多少没有一些文墨是不行的。于是, 就有了文化的需求,在这个山中古镇,就有了书店、剧社,还有本地唱南曲的丝竹班。

凡有文人雅士的地方都喜欢弄个八景十景,资丘更不例外。

古镇资丘东西街上下各有一桥连接,背靠巍巍隐龙山,八百里清江从镇前流过,和险峻的黄柏山、马岭岩隔江相望。桃 花开时,江浪翻滚,锦鳞翻波,镇前靠东有烟台子朝江心前突,是历代小镇居民消闲钓鱼的好去处。镇内向王庙钟声悠 远,香火旺盛,泡麻溪东岸的葫芦洞幽远深邃,泉水清甜。各种独特的自然、人文因素,形成了著名的资丘八景:“双 桥弄月”、“古寺钟声”、“烟台垂钓”、“武陵古洞”、“桃花春浪”、“黄柏晴云”、“马岭夕照”、“龙山暮 雨”。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吟景佳作。相传明末清初,湖北房县诗人时任湖北督学 的罗春台约资丘绅士张鹤轩观资丘八景,于清江听涛,美酒伴美景,歌声和鸟语,罗春台诗兴勃发,写下“堂外小园园 外滩,涛声花影出层峦,无端醉倒君家里,应作故乡风月看。”此外,诸如“桃花滩上桃花水,应有渔郎再问津”“石 立山如故,江流水自东”“劫后来游,依然古寺滩声,清溪桥影;眼前论景,最好龙山暮雨,马岭夕阳”“清溪桥影随 月影,古寺滩声伴钟声”“朝观黄柏千重翠,晚眺夕阳一点红”等名句名联,数不胜数,且至今脍炙人口。今人吟资丘 八景的佳作更多。

资丘的教育发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在资丘设立了公立初等小学,民国八年,增设高等班,民国十年,委任 晏卓甫为名誉校长,杨执恭为校长。民国十八年,改为资丘公立第二完全小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 县内享有盛名。

教育发达,必定有人才涌现,资丘自然也是人才济济。

曾担任过长阳师范校长、长阳人大副主任的杨发兴老师就是资丘曲溪人。杨老师的父亲杨斌章,在湖南做生意时结识了 贺龙,二人脾气相投,结为朋友。后来红军来到曲溪,他积极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支持红军,所以遭团练嫉恨,多次欲置 死地而后快,由于他为人仗义,很多人帮他,才躲过一劫又一劫。杨斌章急人所难,乐善好施。所以常常捉襟见肘,被 人称作“负债大王”,他的债主一旦有事急需用钱,他拆东墙补西墙一定解决这个债主的眼前困难。他自己虽时常困 难,一些乞丐流民找他时,他总是给予援助。正因为他人品好,尽管欠不少债,每至年关,债主们不但不来索债,还给 他送来粮食猪肉让他过节无忧 。

杨发兴老师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大)中文系,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尤爱学生,胜严父慈母。我在长 阳县师范就读读时,杨老师搞教师培训并不教我们的课,我们慕其名声,喜欢到杨老师家里找书看,听他讲学问上的 事,第一次去,胆小别扭,但杨老师态度温和亲热,宛若父辈,后来就随便了许多,每逢周末,总要在杨老师那度过半 天。1980年,大学招函授生,我打算报考专科,杨老师鼓励我报了华中师院中文系的本科函授插班生,没想到竟然考取 了。杨老师担任我们的辅导老师,我们有很多课其实就是杨老师讲的,他讲的课并不比华中师范学院的教授差,甚至效果更好。

杨老师著述甚丰,即使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也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出版了学术著作和诗集多部。

资丘的文化也是令人称赞的。

著名的文化人陈民洪1941年出生在资丘,一生致力于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土家吹打乐》、《长阳南曲》 等多部研究著作问世,在南曲创作、山歌改编上成就突出,他创作的南曲《昭君别乡》获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 奖,南曲《咏梅》获“群星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歌舞剧《土里巴人》,获得第五届 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央视文艺频道的编导秦新民也是资丘人,他原来在资丘中学当老师,后改行从事文化工作,当过长阳文化局副局长,宣传部副部长,宜昌市文联副主席,调中央电视台以后,一直担任文艺频道的总撰稿。参与导演了许多有影响的文艺晚 会。

资丘的低坪还走出了诗人唐德林,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辽宁的《当代诗歌》发表了组诗《山路通向山外》,并配发了该刊主编阿红写的评论,唐德林一下子火了,收到了几百份读者来信,一个叫杨桦的辽宁姑娘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跑 到低坪嫁给了唐德林。当时。资丘还不通电,更不要说通公路,后来,唐德林随杨桦迁居到了辽宁,现居住辽宁葫芦 岛,依然坚持写诗,每年发表诗歌近百首。

凌春杰是资丘花屋场的人,爱好写作,还因为写作谋到了深圳市审计局的公差,成为公家人,还娶了新疆姑娘为妻。前 几年,中国作协组织我们到广东参观考察,听说我要到深圳,他约了深圳的文友们等我吃完饭,我们从南澳岛出发,车 在路上出了故障,赶到深圳已快晚上九点,他和朋友们还在等,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春杰本不善酒力,为了让大家尽 兴,那天他喝了不少,送我到酒店的路上,吐了朋友一车……他写散文,写小说,在深圳,在广东很有影响,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作协。

春杰是一个勤奋的人,工作力争好上加好,家庭也经营得幸福美满,创作上不断攀登新台阶,他涉及的领域很多,小 说、散文、评论,他的短篇小说《跳舞的时装》获得全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他爱学习,爱写作,本职工作也做得很 好,所以他的时间就紧,QQ签名就是:拒绝闲聊。

资丘的文人真是太多了,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田天就是资丘天池口人,他的《田天报告文学选》 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长篇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还为武汉市 及省台、中央台近百台大型文艺晚会担任总撰稿,部分节目获奖;长期任武汉电视台《周末娱乐圈》、《都市茶座》等 栏目撰稿人和文学顾问,并创作情景喜剧60余集;撰写电视专题片《中国桥话》、《情歌乐园》、《武汉1938》等数十 部(集)。小说家陈孝荣原来在资丘镇当宣传委员,作为官员,他没有作出太大的影响,而作为小说家,他却取得了相 当大的成功。现已出版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多篇,1996年,《小说月报》连续选载了他两个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 文学界的地位。

第四届湖北省青年文艺金凤奖评奖,文学类的奖项最后就剩田天和陈孝荣角逐,一个省级文学奖变成了一个乡镇人的竞 争。

曾经和我在长阳电大的同事周碧麟老师是资丘中岭人,不仅古典文学教得好,散文写得苍劲老到,出版了几本散文集, 在散文界很有影响。

资丘白沙小学的徐长清老师生于曲溪,在曲溪工作多年,功底深厚,教学质量高,是山区少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教书 之余,勤于写作。尤善竹枝词,不单是长阳诗词界影响很大,在荆门、襄阳诗界享有盛誉。

资丘更是一片民族民间文化的沃土,长阳的民间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在这里都能找到代表人物和代表 作。

撒叶儿嗬又叫跳丧,它原本是丧葬舞蹈,在长阳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老年人死了,土家人认为是顺头路,是“白喜 事”,就有很多人在灵前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对于跳丧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我比较认同狩猎说,原始狩猎时期,野兽 很多,捕猎工具落后,经常有人死于狩猎,人们就围着他的尸体舞蹈,歌颂特的勇武,激励后人前仆后继,继续他的事 业。

我见过很多跳丧,以资求跳的最好。有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队伍,安装了灯光,音响,穿了花花绿绿的服装,那完全 是一场演出了,失去了跳丧本来的意义。资丘的跳丧完全是原汁原味的,他们的叫唱中间恰到好处地加了一些花儿,使 之更加生动更富有韵味,而跳的人在保证动作到堂的基础上有发挥出一些辅助动作,使之尽善尽美。

最叫人感动的是南曲。南曲和山歌风格迥异,它的词婉约缠绵,曲调悠扬婉转。据说,南曲传入长阳只有200年的历 史,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常常在想,它和山歌、撒叶儿嗬是完全不同的雅“玩意儿”,为何会在 同一片土地上同步发展呢?回答只有一个,资丘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各种文化的种子都适合在这片沃土上生长,资丘人 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所以,南曲在这里得以存活并且得到发展。

南曲过去一直是口口相传,传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资丘,有好多出名的南曲传人。王仁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仁山是资丘白沙坪人,幼时读过5年私塾,识文断字,乐感很好,年轻时,巴东一个皮影戏班来资丘演出《薛仁贵征 东》,他很快就学会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南曲更是门第师。抗战时期,生活困难,他组织20多人的贫困农民为资 丘药材商行背药材到湖南津市,挣点力钱度日。

这一天,他带领大家路过松滋县的刘家场,人地生疏,他一人到街上探听情况,打听住宿行情,忽然看到一位老板墙上 挂着一把三弦,王仁山心中一喜,走进室内将三弦摸了又摸,看了又看,老板看见问道:“请问您是何方人氏?会弹三 弦?王”仁山回答:“我是长阳人,爱好弹三弦,唱南曲。”老板愣住了,忙将三弦取下递给他,王仁山接过来自弹自 唱了一段《扫松》。老板听了,连声说:“知音呀,知音,快请坐。”王仁山说:“我还有一班人在街上等我。”“不 管多少人,今天吃住在我家,晚上好好乐一乐。”

这天晚上,两人轮流弹唱,相互切磋,王仁山一个通宵没有睡,第二天,老板又留他们玩了一天。

在南曲艺人中,王仁山文化水平较高,乐感又强,能融会贯通,他唱南曲,字正腔圆,板式稳重。1964年,受省音乐学 院聘请,执教南曲一年,享受教授待遇。他的录音录像成为该校的保留教材。

除了王仁山,出生柿贝的覃秉令也是有名的南曲艺人。

覃秉令自小跟随父亲学唱南曲,青年时即掌握数十个曲目,长于演唱《风》、《花》、《雪》、《月》及《游江》一类 咏物抒怀的传统节目。有很高的自弹自唱的艺术造诣,唱腔质朴,板式严谨,曲体规范,风格浓郁。特别是以演唱《北 调》享有盛名。在世时,人们称为“令老”或“令老寄生”。

覃秉令曾在长阳五峰一带传艺授徒,还自制三弦与乡人换取茶叶。晚年,将一把家传四代约150年的三弦赠送县文化部 门永作收藏。

南曲代代相传,现在依然活跃的南曲艺人也不少,像覃好群、谢克富、覃远新等一批新的大师以及覃远新等一批青壮年 南曲艺人正承前启后,推陈出新。资丘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南曲的校本课程,长阳南曲将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说到资丘的文件文化,不能不提到田玉成,他任资丘文化站长多年,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资源,研究民间文化,出版专著 多本,关心民间艺人生活状态,组织民间文化活动,他在全国次提出“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受到文化部领导的高度 重视。由于他对长阳民间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多次收到文化部门的表彰,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 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对于资丘,总有几分向往,总有几分崇敬。每次去,总是激动,总是兴奋,文化的大树在这里生长得蓊蓊郁郁,文化的 花朵在这里开放得姹紫嫣红,究其原因,有很多人会说领导的重视,这当然很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文化的土 壤,有适合文化生存的空气和水分,有蕴藏在每个人心头但自己或许并不觉得的文化的情结,这些,让我特别感动,好 多次,看到一排老者掀动长褂大前襟然后坐下来亮出三弦开始自弹自唱的时候,我的泪水就要夺眶而出,他们绝对胜于 宣科的乐队……

每当我离开资丘,往往就会有几分惆怅,总担心下一次来,还会是以前那个资丘吗?这些年,几乎每个地方都在变,有 的地方变得叫人啼笑皆非,我担心资丘发生这样的悲剧。

资丘千变万变,希望不要丢弃文化这件有些破旧但是永远熠熠放光的衣衫![1]

作者简介

温新阶,男,土家族,1989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