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古辞

心平气和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26日 (二) 13:1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古辞.jpg|thumb|350px|right|[http://www.kfzimg.com/sw/kfzimg/355/4561effa78542cf8_b.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38607/1537667930 图片来自孔…”)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古辞,拼音为gǔ cí,汉语词语,是指古乐府诗。

目录

注音

ㄍㄨˇ ㄘㄧˊ

出处

《晋书·乐志下》

词语解释

(1).指古乐府诗。《晋书·乐志下》:"凡乐章古辞,今之存者,并 汉 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也。"《文选·乐府上》"古辞" 吕延济 注:" 汉武帝 定郊祀,乃立乐府,散采 齐 、 楚 、 赵 、 魏 之声以入乐府也。名字磨灭,不知其作者,故称古辞。"

(2).泛指古诗。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晋辞:主要是指以陶渊明的辞为代表。

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