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唇青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口唇青紫
圖片來自有來醫生

口唇青紫口唇失其紅潤光澤,而呈現青紫、淡紫或黯紫。

概念

指口唇失其紅潤光澤,而呈現青紫、淡紫或黯紫。[1]

解讀

指口唇失其紅潤光澤,而呈現青紫、淡紫或黯紫。為血瘀所致,多見於心氣虛、心陽虛或呼吸困難嚴重的病人。《金匱要略》載有「唇口青」一症,視為危候。[2]

中醫應用

一、病因病機

1、脾陽虛弱

脾之華在唇,脾陽不振,清陽不能上榮於唇,久之可見口唇青紫。

2、寒犯少陰

寒犯少陰,陰寒內盛,命門火衰,陽氣不運,則可見口唇青紫。

3、痰濁阻肺

夙有咳喘痰疾,肺氣不得肅降,津聚生痰;脾虛不能運化,濕停生痰。

4、氣滯血瘀

情志所傷,氣機不暢,久病由氣入血,瘀血阻絡,氣血不能上榮,故可見口唇青紫。

二、分型論治

1、脾陽虛弱

臨床表現:口唇青紫,納少便溏,食後腹脹,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弱。

治法:溫運脾陽。

方藥:附子理中湯。附子人參甘草、人參、白朮

2、寒犯少陰

臨床表現:唇青紫黯,面色黧黑,手足冷,頭眩,或動則氣喘,或腰膝痠軟,舌質淡黯,苔水滑,脈沉緊。

治法:溫腎散寒。

方藥: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

3、痰濁阻肺

臨床表現:口唇青紫,伴咳喘痰鳴,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痰濁稠黃,或痰白清稀,舌質紫黯,舌苔黃厚膩或白滑厚膩,脈滑或數。

治法:痰熱者,清化痰熱,肅降肺氣。痰濕者,溫化痰濕,健脾肅肺。

方藥:痰熱者,用麻杏石甘湯加細茶,合貝母瓜蔞散。痰濕者,方選苓桂術甘加姜辛半夏杏仁湯。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天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4、氣滯血瘀

臨床表現:口唇青紫,面色黯紅或淡青,胸悶不舒或時有刺痛,或胸脅苦滿,氣短、心慌,舌黯有瘀斑,苔薄,脈沉澀而緩。

治法:氣滯偏重者,宜行氣活血;血瘀偏重者,治宜活血化瘀。

方藥:氣滯偏重者,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血瘀偏重者,方選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半夏、白酒。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熟地、芍藥、當歸、川芎。失笑散:五靈脂、生蒲黃。

三、針灸治療

主穴:人中、地倉、承漿。

配穴:脾陽虛弱加脾俞,命門火衰加關元,痰濁內阻加陰陵泉、三陰交,氣滯血瘀加氣海、血海。

操作:諸穴均按常規消毒後,人中向鼻方向斜刺0.3-0.5寸,地倉向頰車方向透刺,承漿向舌部斜刺0.5-0.8寸。脾俞不宜深刺,關元可用灸法,如痰濁壅盛,陰陵泉、三陰交亦可用灸法。氣海、血海針用平補平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