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發,漢語常用字 ,讀作fā或fà,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是放出、射出,即《說文解字》:"發,射發也。"又《說文·髟部》:"發,根也。"本義也指頭發。後引申為生長、發生、送出、表達、開展等義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發

拼音; fā;fà

注音; ㄈㄚˉ;ㄈㄚˋ

繁體字; 發(fā)、發(fà)

部首; 又

字碼; U:53D1;GBK:B7A2;鄭碼:ZMXS

86五筆; NTYC

98五筆; NTCY

筆畫; 5

筆順; フノフ丶丶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0339)

平水韻; 入聲六月

字源演變

"發"是由"發"和"髪"兩個字簡化而來的。

"發",會意字。圖(A1)中,是兩個"止"(即足形),兩"止"即兩足向前並列。這是甲骨文和金文里表示物體向上或向前迅速運動的符號。圖A是甲骨文,像以"手"拿着一根"鏢竿"之類的武器向前迅速地投擲出去。表示"放出"、"擲出"的意思。

圖B是商末周初的金文,訛變很大。向前的兩足已被訛變為圖(B1)的樣子,下面的"手"和"鏢竿"已變為圖(B2)的"弓"和圖(B3)的"矢"(即箭)。"發"表"放出"的意思沒變,只是在甲骨文中,"發"所用以放射的武器是原始的棍棒鏢竿,而金文的"發"所用的武器變成"弓"和"矢。

""發"字發展到圖C的秦小篆時期,字頭依然是兩足向前運動的符號,但是圖(B3)中的"矢"已經訛變為圖(C1)中的"殳"(shū,音書)。此後的"發"字以小篆形體為基礎,進一步發展為圖D的隸書和圖E的楷書。晉唐時期,草書興起,不少書法家把"發"寫成圖F的草書。現今使用的"發"字(圖G)便是將草書楷化後的簡體字。

"髪",形聲字。金文的"髪"字從首犮聲,本義為頭髮。秦代篆文字改從髟。《說文》:"發,頭上毛也。從髟、犮聲。"隸變後楷書寫作"髪"。如今也簡化作"發"。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弓部】

發,䠶發也。從弓癹聲。方伐切

【卷九】【髟部】

發,根也。從髟犮聲。頖,發或從首。礦,古文。方伐切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方伐切,音發。《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注: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為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䱶畝之中。

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注:發揚此德也。

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注: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為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注:謂起屨也。

又《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又《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注:謂發明大體也。

又《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慎毋有所發。注:謂興舉眾事也。

又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又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又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注:發禮往賀也。

又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注:樂多其外見也。

又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又泄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又《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又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又《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又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注: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又《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軰魏之閒謂之稅。注: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又《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又《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發,東夷也。

又淸發,水名。見《左傳》。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乾縣,屬東郡。

又姓。《史記·封禪書》:游水髮根。注:游水,縣名。髮根,人姓名。

又《集韻》《正韻》:並北末切,音撥。《詩·衛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又葉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葉下烈烈。音例。

又葉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衛,衛字為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葉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方伐切,音發。《說文》:根也。《玉篇》:首上毛也。《釋名》:發,拔也。拔擢而出也。《黃帝素問》:腎之華在發。《草木子》:血之榮以發。

又《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音義》:發,猶毛也。北極之下,無毛之地也。毛,草也。地理書雲:山以草木為發。

又姓。《前漢·儒林傳》:東海發福。

又禿髮,複姓。

又葉方味切,音沸。《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書法欣賞

篆書書法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