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传佛教

来自网络的图片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魏晋南北朝绝对不能错过的环节,就是宗教的成形。[1]

不论是哪个文明,自古以来皆有神话。

神话跟统治权,本是密不可分。

而随着第一阶段的神王体系崩溃,宗教信仰才会随之诞生。

说得更准确一些,当人们确实体会到现实(王)与超现实(神)的区别后,文明将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统治者。

大汉天威,是一个建筑在“真命天子论”上的王朝。而东汉三国两百年,逐渐在演绎着人人可能是天子的现象。

西晋一统,却成了神话的终点。

此后百年,每一个自称神之子的人,都无法掌握天命。

来到南北朝,特别是从外国来的这些鲜卑人,有着跟中土地区不一样的神话。

当你的神不是我的神,所产生的是“研究价值”。

姑且称为神秘学吧。

我们就来看看,《魏书》最“神秘”的篇章:释老志。 中国的神秘学,要追溯至伏羲。

当北魏展开“太武灭佛”时,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政治舞台。

伏羲留下了“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能够看破其中的奥秘,就能了解天地,规范世道,统率万民。

但秦始皇没有勘破,一样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他可不希望未来有人能凭着伏羲秘法颠覆王朝,遂决定烧毁相关典籍。

史称“焚书”。

……我可不是在写《天子传奇》的开场白,这就是《释老志》的翻译。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后人所谓的“焚书坑儒”,当时确实是针对方士与方术在进行肃清。那随着汉朝推翻暴秦,大家就纷纷把保留下来的断篇残章聚集起来。

也是司马迁,就分门别类,整理了六家之学:“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啊其实是他爸爸做的《六家要旨》啦,外国人就写个简洁不要太吹毛求疵。

六家学问日渐茁壮,在两汉至今大放光彩。

然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释氏之学”,却不在这六家当中。

根据我们的考证,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征讨匈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率领族人降于汉朝。

这边插一个八卦,同时代的作品《后汉书》,其实有意指“昆邪王”就是卫青的暗示。 来降的匈奴,带来了一尊近三公尺“长”的大金人。汉武帝认为这是蛮族之神,就陈列在他的甘泉宫。

那根据匈奴的说法,这个大神不能拜牲礼祭品,也没有特殊的仪典,就是烧香礼敬即可。

后来,从通西域的博望侯张骞那里才知道,这个大金人乃是天竺国“浮屠教”的神明。

其实汉代说身高,也都说“身长八尺”,所以看到写“金人率长丈余”也没特别觉得怎样。

等到发现这是浮屠教的金人,就不得不发挥一下想象力了。

是的,公元二世纪开始,佛教就已经出现所谓的犍陀罗佛陀雕像。


这是吸收了希腊的雕刻技术所产生,所以当时的佛像长得非常阿部宽。

虽然主要保留至今的以石像为主,但犍陀罗佛像也是有金属铜像的。

在历史通论中,中国人知道铜很好用,但其实产铜不多……贵金属才拿来作钱?

做铜像自然是一件奢华至极的事情,也难怪汉武帝会认为金人为神。

喔,鲜卑人胡话很多的,这种都仅供参考。

再来是汉哀帝年间,就是王莽准备要上位之前。

有中国博士弟子跟大月氏使节团接触,请大月氏人口述浮屠教经典作为记录。

这比《四十二章经》还早,不过口说无凭嘛。

《四十二章经》,则是东汉第二任,明帝时来到中土。

故事大家就熟悉得多,汉明帝夜梦金人,遂问群臣,有人就说这是天竺的“佛”。

然后就去取经了。

不只取回《四十二章经》,更得释迦立像,并沙门东来,遂立白马寺。

序言到这边,接着开始说的就比较是北魏自己的理解。

包括把浮屠正“字”为佛陀,反正是外来语。

浮屠的“华言译之则谓净觉”。

提到“华言”一定要引一下原文。

佛教的宗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所以最重要就是“修心”。

魏人认为佛教的修行跟儒家的修身是很类似的。 比如佛法僧三归,跟中土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差不多。

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与仁义礼智信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遵守戒律你就会转生到好地方,一直触犯就去鬼畜道。

当时也就已经开始要剃须发,离家门,拜师守戒群居修行这些规矩。

这些修佛的人,称为沙门,也是外来语有各种不同,正“字”为僧。

沙门是修行者,比丘是负责行乞……化缘啦阿弥陀佛。那刚开始修行的,就叫沙弥。

妇女也欢迎入教,一律都叫比丘尼。

气势满满。 沙弥修十诫就可以沙门了。

比丘尼要修五百诫,根据你的修行情况增加哇哩咧。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辰,在这里也是有记载的。

“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

距离作这个记录的(北)魏武定八年,已经过了一千二百三十七年。

中国历法也是很厉害的,用得太习惯反而常常遗忘。

对了,一开始的翻译不是“释迦牟尼”,而是释迦文。

姓释迦,明文。

鲜卑人对于这种音译姓很习惯的,不要说两个字,鲜卑自己连三个字的都有。 佛教设定不要介绍太多,我们先回到时间流里,《魏书》记录的佛教踪迹。

汉明帝取经之后,他的弟弟楚王刘英就觉得很好很棒开始信奉佛教。

东汉末年,汉桓帝时,博士襄楷也以佛道来劝诫桓帝。

这个,其实《后汉书》是说,襄楷主要是拿佛教跟道家的学问,来跟汉桓帝推荐《太平清领道》。

懒人包就是,襄楷基本上是南华老仙的原型啦。

后来,魏明帝曹睿在修建宫室时,想要打掉西边的浮屠。一个外国沙门就来表演了神通,曹睿才打消念头,反而为浮屠增建周边。

曹睿是大建筑家,整治假山假园林一把罩,后来他弄的园林还变成西晋灭亡后,洛阳城的主要驻军点,帅吧?

从这边可以注意到的是,最少曹丕就对佛教相当尊重了,不然哪来的宫西浮屠。

而曹睿弄了这个佛教建筑群,就引来了一个沙门昙柯迦罗,颁布了佛教戒律本。洛阳也开始重建白马寺,兴建浮屠。 到了晋朝,洛阳共有四十二座浮屠了。

喔,浮屠建筑普遍解释是“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木有?

那值得注意的是,昙柯迦罗颁布戒律时,已经是曹芳时代。后续能够蓬勃发展起来,事情就很明显:司马家也愿意“尊重佛教”。

考虑到曹爽时代的青年革命,司马师也是其中一员。“有限度”信佛的人,搞不好是司马懿。

想象一下司马懿施展如来神掌大战诸葛孔明七星灯……

好,那句是多余的。

晋惠帝时,又有胡沙门翻译《法华经》等。

不是我在换前缀,《魏书》真的有分:外国沙门,胡沙门,后面还有常山沙门。 放心他不是赵子龙也不是燎原火。

读懂南北朝之前的中国史就会清楚,胡是中国人,所以外国人要另列。

到了西晋,所谓的胡,当作居住地来看待就行了。所以胡跟常山可以并列,都是指他们的出身地。

接下来五胡乱华啦。

佛图澄,是第一个被称为“大和尚”的沙门,堪称后赵国师。

其弟子道安大师,同样对政局有着巨大影响力,这些《魏晋风云》都提过的。

不过后来后赵崩盘,北方大乱,道安就带着门徒来到新野,不做刘备做孔明。 啥意思?道安让弟子往四方诸国传教,或入蜀,或往晋,而他自己坐镇襄阳,等到北方明珠苻坚出世才又北归。

在传播中国佛教上,道安系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那待在前秦,就又碰上了胡沙门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西域胡,虽然他爸算天竺人。

在两大佛师的共同努力下,经典大盛。中原佛教,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前秦马上就垮台了。[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