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教」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发展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style="background: #B5A642" align= center| '''<big>印度教 神庙</big> '''
+
| style="background: #B5A642" align= center| '''<big>印度教</big> '''
 
|-
 
|-
| [[File:印度 教yd.jpg|缩略图|居中|[http://crawl.ws.126.net/58c562b9dd7196ba8ee3f0779f51cbc0.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IL9O7GI0514R9M0.html 来自网 易号 的图片]]]
+
| [[File:印度 教2.jpg|缩略图|居中|[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5/M00/0B/08/ChMkJlbHBQeINUDwAAYoH_DpTz0AAKtBQK9bdsABig3143.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4700_80084.html 来自 中关村在线摄影论坛 网 的图片]]]
 
|-
 
|-
 
| style="background:#CDCDCD" 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CDCDCD" align= center|  
行 22: 行 22:
  
 
|}
 
|}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 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ref>[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03217/ 看懂印度最贵电影《巴霍巴利王》背后的印度教文化],豆瓣</ref>。
+
[[File:印度教2.jpg|缩略图]]
 +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ref>[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03217/ 看懂印度最贵电影《巴霍巴利王》背后的印度教文化],豆瓣</ref>。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 本段 起源==
+
==起源==
  
 
 印度教能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印度教能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行 51: 行 52:
  
 
[[File:梵天.jpg|缩略图|右|[http://img.hb.aicdn.com/c76d7f045360bd4906795dd1358cab883310dccf1575d-vLpu7e_fw658 原图链接][http://www.daoyouz.com/show.php?s=%E6%BE%B6%D1%84%E2%92%8C%E6%BE%B6%E2%95%83%E5%B8%87%E9%8D%A5%E5%89%A7%E5%A2%96 来自百度图片 的图片]]]
 
[[File:梵天.jpg|缩略图|右|[http://img.hb.aicdn.com/c76d7f045360bd4906795dd1358cab883310dccf1575d-vLpu7e_fw658 原图链接][http://www.daoyouz.com/show.php?s=%E6%BE%B6%D1%84%E2%92%8C%E6%BE%B6%E2%95%83%E5%B8%87%E9%8D%A5%E5%89%A7%E5%A2%96 来自百度图片 的图片]]]
 
===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
 
 
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
 
 
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奴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印度教与佛教和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以僧侣贵族为主的第一等级[[婆罗门]]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以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为主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雅利安人]]自由平民是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牧、渔、猎等,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是第四等级首陀罗,只能从事农、牧、渔、猎等以及其他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规定: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印度教就是印度剥削阶级世袭地统治印度被剥削阶段的工具。婆罗门和刹帝利是印度的剥削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印度的被剥削阶级<ref>[https://www.meipian.cn/mbwfcg8 印度教种姓制度],美篇,2017.06.19 PadmaJungne(熊师)</ref>。
 
 
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2017年,印度剥削阶级婆罗门和刹帝利通过印度教成功地世袭地统治了印度被剥削阶级吠舍和首陀罗2617年。
 
 
===因果报应===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
 
 
解脱的道路有三种:
 
 
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
 
 
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
 
 
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祭祀万能===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
 
 
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吠陀经典===
 
===吠陀经典===
行 109: 行 60:
  
 
 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在《[[往事书]]》中被称作是世界的创造者。据说他有四只手四个头。曾创造娑罗室伐底为妻;娑罗室伐女在神话中是智慧、文艺和科学的保护神。手持[[乐器]]、[[贝叶书]]、[[念珠]]和[[莲花]],常骑[[天鹅]]或[[孔雀]]。印度教徒认为,梵天创造世界之后已经尽了他的天职。他以自己的女儿为妻是犯了忤逆的大罪。因此对梵天很不重视。只在[[普希伽尔]]有一所供奉梵天的神庙。但对[[娑罗室伐底]]的崇拜则很流行。
 
 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在《[[往事书]]》中被称作是世界的创造者。据说他有四只手四个头。曾创造娑罗室伐底为妻;娑罗室伐女在神话中是智慧、文艺和科学的保护神。手持[[乐器]]、[[贝叶书]]、[[念珠]]和[[莲花]],常骑[[天鹅]]或[[孔雀]]。印度教徒认为,梵天创造世界之后已经尽了他的天职。他以自己的女儿为妻是犯了忤逆的大罪。因此对梵天很不重视。只在[[普希伽尔]]有一所供奉梵天的神庙。但对[[娑罗室伐底]]的崇拜则很流行。
 
==不害==
 
 
印度教有显密两乘之分。在密教中盛行着轮座,对性力女神“五M”的祭仪等。另外,在民间信仰中,还流行着宰杀动物甚至活人等作为祭祀的牺牲。在另一些教派中又严格实行素食主义。提倡梵行(清净的行为)。特别信奉非暴力或“不害”的理想。
 
 
“不害”被《[[奥义书]]》列为再生族断灭轮回五种修行方法之一。《[[侏儒往事书]]》还将其作为一种人格化的女神加以崇拜。甘地继承了这种思想,使“不害”构成他的非暴力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四时段==
 
 
在传统的印度思想中,有一个叫做Yuga的时间单位。
 
 
世界的一个周期分为四个Yuga:SatyaYuga(或KritaYuga),TretaYuga,DvaparYuga,KaliYuga。
 
 
在SatyaYuga,神的力量为众生所感知,人们相互之间通过心灵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没有隔阂,世界上没有痛苦也没有悲哀,没有战争,没有宗教,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可以说这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TretaYuga是一个精神的时代,人类发现了时间,发明了工具,用自己的心智占据了世界的主导地位。人类的心灵交流受到了阻碍,也出现了战争。《[[罗摩衍那]]》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到了DvaparYuga,人类开始研究科学,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开始作出选择。他们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人与人的交流也要依赖[[文字]]。在这个时代,权力掌握在女人手里。据说Krishna的死亡就是这个时代的终结,而《[[摩诃婆罗多]]》里就描述了这一段。在《摩诃婆罗多》的最后,人类迎来了KaliYuga。
 
 
KaliYuga是一个物质的时代,男人代替女人掌握了世界的权力。人们追求物质胜过追求精神。权力和迷信开始统治人们的精神,神的存在只为少数人所感知,而使得人类了解神的方法只剩下宗教。
 
 
==学说==
 
 
印度教对于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是这样认为的: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而终,而是无穷无尽的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造作的行为(业)所决定。动物、人和神的存在都是这个连锁中的环节。一个人的善良品行,可以使他升天,邪恶则能令他来世堕为畜类。一切生命,即使在天上,都必有终期,不能在天上或人间求得快乐。虔诚的印度人的愿望是获得解脱,在那种不变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称为梵。
 
 
印度教具有正反“二元”性,它接受邪恶的存在,愿意忍受比其它宗教更多的世俗痛苦,承认人——他们自己就是善与恶、爱与恨、悲与喜、低贱与高贵、自私与利他的混合——必须服从自己的本性与宇宙的本质。因此,印度教的主要男女神只同时代表着毁灭者和创造者两个方面,既创造痛苦,又带来福祉。
 
 
因此,虔诚的,尤其是有文化的教徒,基本上是一神论者,强调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超乎类人神灵之上的唯一创造本源的尊严。即使没有宗教信仰,通过信仰、默想和对永恒真理神秘理解的各种中间媒介,也可以找到通向创造力和宇宙真理之门。
 
 
==礼仪==
 
 
印度教从未规定过一成不变的与基督教或犹太教相当的统一礼拜仪式。虔诚的印度教徒天天在每个印度教家庭都备有的简陋祭坛前背诵规定的祈祷文,他们可能频频到印度无处不在的由叫做祭司的人照管的某个寺庙中祈祷或捐赠食物和鲜花。但不存在固定的刻板的仪式,没有固定的圣职委任或教士职务,也没有专门的类似[[基督教]]的星期日、[[犹太教]]的安息日或穆斯林的礼拜五那样的宗教节日供人[[礼拜]]。
 
 
在宗教仪式中,担任专职书记员,和主要由梵文写成的吠陀经及叙事诗的朗诵员的人,都是最高等级婆罗门种姓成员,他们也是丧礼、婚礼、成年礼和代人向神祈祷的唯一执行者。这些无疑都是祭司的职能,然而并不要求执行人必为俗人与神灵之间的中间媒介。所有印度教婆罗门成员都不是祭司,虽然印度教祭司管理[[寺庙]]并接受供品,但他们远非基督教或犹太教那样正式任命的职务。
 
  
 
==节日==
 
==节日==

於 2020年1月15日 (三) 13:25 的修訂

印度教

中文名稱:印度教

外文名稱:Hinduism

時       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間

誕 生 地 :印度

影 響 力 :世界信徒人數第三多的宗教

主要分布地: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

印度教2.jpg

印度教是隨着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1]

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複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着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但是與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點「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堅定相信輪迴轉世」,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起源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迴;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迴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着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梵天統治[2],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着印度教繼續合併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只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只配偶、神只肉化身和小神只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穫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只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恒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

傳說

門上雕刻是印度教的神話傳說故事原圖鏈接來自去哪兒? 的圖片

與佛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傳說為伊朗人先知瑣羅亞斯德所創,流行於古伊朗和中亞細亞一帶,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並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間。該教教義認為,宇宙間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在鬥爭,善和光明終將戰勝惡和黑暗,而火是善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儀式是禮拜「聖火」,一切重大的祭奠祈禱都要燃起聖火。南北朝時傳入中國,稱祆教、火祆教或拜火教。——譯者)一樣,印度教接受邪惡的存在,願意忍受比其他宗教更多的世俗痛苦,承認人——他們自己就是善與惡、愛與恨、悲與喜、低賤與高貴、自私與利他的混合——必須服從自己的本性和宇宙的本質。

因而,印度教的主要男女神只同時代表着毀滅者和創造者兩個方面,既製造痛苦,又帶來福祉,是本來面目的宇宙的真正代表。在印度教發展的後期,印度教的主流教派逐漸向一神論發展,強調宇宙萬物的統一性和超乎類人神靈之上的唯一創造本原的尊嚴。即使沒有宗教信仰,沒有默想和對永恆真理神秘理解的各種中間媒介,也可能找到通向創造力和宇宙真理之門。正如印度教箴言所說,「神雖唯一,名號繁多,惟智者知之。」

印度教的改良主義流派耆那教錫克教(分別在公元前6世紀和公元14世紀後期)都有一神論傾向。

教義

吠陀經典

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梵天

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在《往事書》中被稱作是世界的創造者。據說他有四隻手四個頭。曾創造娑羅室伐底為妻;娑羅室伐女在神話中是智慧、文藝和科學的保護神。手持樂器貝葉書念珠蓮花,常騎天鵝孔雀。印度教徒認為,梵天創造世界之後已經盡了他的天職。他以自己的女兒為妻是犯了忤逆的大罪。因此對梵天很不重視。只在普希伽爾有一所供奉梵天的神廟。但對娑羅室伐底的崇拜則很流行。

節日

印度教的節日也不少,其中大多數的文化色彩與宗教色彩一樣濃厚,比如秋季的排燈節和春季的好利節

排燈節

排燈節,印度重大宗教節日之一,為期五天,相當於現在通用日曆的10月下旬。此節供奉財富女神吉祥天女[3],在孟加拉則供奉女神迦梨

好利節

好利節,印度教的春節,即公曆2、3月間的望日。該節富於縱情狂歡的特徵,屆時人們不分種姓、性別、社會地位和年齡,力求盡歡。印度教還存在到著名寺廟和聖地朝覲的古老傳統[4]

視頻

印度教 相關視頻

印度教的來龍去脈
印度教|濕婆的聖餐
印度教「大壺節」 數萬人跳入河水沐浴
觀看一個印度教的扔火節日!
軍武次位面:印度劃分四個種姓,不能自由戀愛,信仰印度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