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爾·羅哲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爾·羅哲斯

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性治療(案主中心治療),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羅傑斯1947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簡介

羅傑斯出生在美國1902年1月8日生於美國芝加哥附近的奧克帕克。他的父親Walter A. Rogers是一個土木工程師,母親Julia M. Cushing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羅傑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羅傑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宗教氛園濃厚的家庭,父母篤信基督教新教, 格守道德。羅傑斯小的時候就比較聰明,在上幼兒園之前就能很好的閱讀。他在嚴厲的宗教環境下成長。他在威斯 康星大學學習了農業、歷史和宗教。在他12歲時,全家遷往芝加哥西部的農村。羅傑斯喜歡農場的生活,到了高小階段.他對農業科學發生了興趣。關於自我的理論是羅傑斯人格理論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療理論和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羅傑斯認為,個體是完整的有機體的存在,是一切體驗的發源地,且在自我實現傾向的驅使下成長與發展,其結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發展、擴充及實現。「自我概念」和「經驗」是羅傑斯人格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自我包括個體對自身機體的整個知覺、他體驗到的其他所有知覺,體驗到的這些知覺與所處環境中與其他知覺以及整個外部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即個體對個人的特性、人際關係及其價值規範的知覺。人格由「經驗」和「自我概念」構成,當自我概念與知覺的、內藏的經驗呈現協調一致的狀態時,他便是整合的、真實而適應的人,反之他就會經歷或體驗到人格的不協調狀態。自我概念有兩種:一種是真實的自我,是較符合現實的自我形象;另一種是理想的自我,是一個人期望實現的自我形象。這兩種自我是否和諧與趨近,直接影響心理健康的質量

評價

羅傑斯用「無條件積極關注」 來解釋自我發展的機制。所謂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一種沒有價值條件的積極關注體驗.即使自我行為不夠理想時,他覺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關懷。羅傑斯認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嬰幼兒時期得到無條件積極關注。當母親給予嬰幼兒以慈愛和熱愛而較少注意他們如何行為時,這種滿足也就實現了。在一切情況下,他們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也就沒有了防禦行為的需要,在自我和現實知覺之間便不會有不一致。因此,這種人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會無拘束地發展一切潛能,達到最終指向的目標,成為一個健康人格的人。後來,羅傑斯把這一原理應用於心理治療,提出治療者對來訪者的態度也應該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這樣才有利於來訪者克服障礙,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其人格理論中,羅傑斯提出了「機能健全的人的概念,意指那些獲得無條件積極關注的人。這樣的人有這樣一些特徵:(1)經驗的開放性。對一切經驗採取開放態度,個體毫無拘束地體驗所有的情感和經驗,他們不封閉自我。(2)存在主義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有着清新感,生活於存在的每一瞬間。(3)信任自己的機體。健康的人格猶如一切資料都程序化了的計算機,並不徒勞地思慮所面臨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他們考慮問題是全面的,並且能對行動的過程迅速做出決定。(4)富有自由感。機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他們的決定都是出自個人的意願,而不是受外部的強制或內部的壓抑。他們能享受到生活的個人權力感,相信未來是自己決定的。(5)高度創造力。這種人富有創造和創新能力,而不是遵循或者消極適應社會和文化傳統。[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