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鄰(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月26日 (二) 14:05 由 喜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南邻》</big> ''' |- | File:杜甫5.jpg|缩略图 |居中|…”)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鄰》

作品名稱:《南鄰》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南鄰》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作者過訪南鄰朱山人家,朱山人熱情相待,又趁秋水初漲,陪同乘船遊覽,到黃昏月上,才親自送其歸家。全詩用兩幅畫面組成,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下半篇又換成另一幅江村送別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原文

譯文

錦江有一位先生頭戴黑色方巾,他的園子裡,每年可收許多的芋頭和板栗,不能算是窮人。

他家常有賓客來,孩子們都習慣了,總是樂呵呵的,鳥雀也常常在台階上覓食,它們已被馴服了。

秋天錦江里的水深不過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兩三個人。

天色已晚,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漸漸籠罩在夜色中,錦里先生把我們送出柴門,此時一輪明月剛剛升起。 [2]

賞析

《南鄰》寫作者到南鄰朱山人家造訪,朱山人熱情相待又月夜送別的日常生活。這是用兩幅畫面組成的一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杜甫到人家作客,詩先寫這家人家給予杜甫的印象。詩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頭戴「烏角巾」的山人;進門是個園子,園裡種了不少的芋頭;栗子也都熟了。說「未全貧」,則這家境況並不富裕。可是從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個安貧樂道之士,很滿足於這種樸素的田園生活。說起山人,人們總會聯想到隱士的許多怪脾氣,但這位山人卻不是這樣。進了庭院,兒童笑語相迎。原來這家時常有人來往,連孩子們都很好客。階除上啄食的鳥雀,看人來也不驚飛,因為平時並沒有人去驚擾、傷害它們。這氣氛是和諧、寧靜的。三、四兩句是具體的畫圖,是一幅形神兼備的絕妙的寫意畫,連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誠懇而又熱情的性格都給畫了出來。

隨着時間的推進,下半篇又換了另一幅江村送別圖。「秋水」一聯,自然而別饒生趣。「白沙」「翠竹」,明淨無塵,在新月掩映下,意境顯得特別清幽。這就是這家人家的外景。由於是「江村」,所以河港縱橫,「柴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野航」;來時,他也是從這兒擺渡的。 從「慣看賓客兒童喜」到「相送柴門月色新」,不難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間「具雞黍」「話桑麻」這類事情,都略而不寫。這是詩人的剪裁,也是畫家的選景。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南鄰, 詩詞名句網,
  2. 南鄰,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