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寧市原圖鏈接
南宁( Nanning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简称邕,古称邕州,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壯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南寧滿城皆綠,四季常青,有"綠城"的美譽。南寧處於中國華南西南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位於廣西中部偏南,是環北部灣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國面向東盟國家的區域性國際城市

2016年1月,南寧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2016年4月25日,南寧市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承辦權,計劃於2018年12月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同期舉辦。[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南寧市

面積:22,112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Nanning(英文)

人口:729.66萬(2014年)

別名:綠城、邕城、五象城

方言:粵語-邕潯片-南寧話、壯語、平話

行政區類別:首府、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著名景點:青秀山、大明山、花花大世界、南湖公園、揚美古鎮等

下轄地區:7區、5縣

機場: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南寧伶俐通用機場(在建)

政府駐地:青秀區嘉賓路1號

火車站:南寧東站、南寧站、南寧西站、南寧南站

電話區號:0771

車牌代碼:桂A

郵政區碼:530000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北回歸線以南

行政代碼:450100

大學:廣西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等

地區生產總值:3148.30億元(2014年)

市樹:扁桃樹

市花:朱槿花

壯文名稱:Nanzningz Si

簡稱:邕

歷史沿革

南寧行政區劃原圖鏈接

南寧歷史悠久,古代屬於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318年)。距今已有169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為「南寧」。南寧由此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2]

越族分枝繁多,史稱「百越」,其中西頤和駱越兩個支系,就是南寧壯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年)置桂林郡、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南寧為其轄地。

西漢王朝建立後。推行州郡縣制。西漢元鼎六年(前110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平定趙興的南越國後,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信耳、朱崖等9郡,南寧屬鬱林郡領方縣轄地。

三國時,南寧屬吳國轄地。吳把領方縣改名臨浦縣。並從原屬交州改屬廣州。這樣,南寧便屬廣州鬱林郡臨浦縣,一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時,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下轄晉興等4個縣。南寧為廣州晉興郡晉興縣,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第一次成為既是縣級又是郡級治所。是南寧建制的開始(一說為隋開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一說為西晉太康五、六年即284年、285年,下同)。

南朝時,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先後更替,南寧隸屬郡縣均與東晉相同。隋統一南北朝後,開皇十八年(598年),將晉興縣改為宣化縣,南寧為宣化縣治所,歸鬱林郡統轄。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縣置南晉州,領宣化一縣,州縣並存。武德五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晉興等5縣隸屬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外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年)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朗寧郡為邕州。咸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這就是說,這就是說。南寧在唐朝時已成為省級治所。

五代十國時,南寧為南漢國地,仍屬邕州,歸楚。

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南寧仍為邕州和宣化縣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今南寧為路總管府治所,下轄宣化、武緣兩縣,並管左右兩江溪桐。泰定元年(1324年)為慶邊疆之綏服,寓南疆安寧之意,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南寧得名,即始於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今南寧為府治所。隸屬廣西布政使司。

清朝時,改廣西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設在今桂林市。南寧府此時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轄州、縣基本沿襲明朝。南寧既為南寧府治又為左江道治和宣化縣治。

清宣統三年九月(1911年),南寧宣布獨立。民國元年(1912年)廢宣化縣,以南寧府長理事,直屬廣西軍政府,後改稱廣西省政府。三次遷省:第一次遷省: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第二次遷省: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回桂林。第三次遷省:1950年。1958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民國31年4月(1943年),原第八、第九區合併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寧。建國前,南寧城分為興寧、邕西、邕南、德鄰、邕北、模範、寧武7鎮(由原來的10個鎮合併)。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劃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郊區工委(轄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7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1965年國務院決定改僮族為壯族。

1958年-2002年間。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南寧市和南寧(專區)地區並存。

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南部憑祥市和崇左、扶綏、大新、寧明、龍州等縣。原南寧地區邕寧、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劃歸南寧市。

名稱來源

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廣西境內由「邕」改為「南寧」,南寧由此而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設南寧為自治區首府;至此,南寧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南寧市行政區劃為七區五縣,共84個鎮、15個鄉、3個民族鄉、22個街道。

市轄區:青秀區、興寧區、江南區、良慶區、邕寧區、西鄉塘區、武鳴區,其中下轄高新經濟開發區、東盟經濟開發區、五象新區、橫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

2005年,城區重新劃分,撤消城北區、永新區、邕寧縣,設立西鄉塘區、邕寧區和良慶區;擴大興寧區、江南區管轄範圍;將新城區列名為青秀區,並擴大其管轄範圍。調整後,南寧市區變成了六縣六城區。

2015年2月26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武鳴縣,設立南寧市武鳴區,以原武鳴縣的行政區域為武鳴區的行政區域,武鳴區人民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 調整後,南寧市區變成了五縣七城區。[3]

興寧區:總面積751平方千米。總人口29.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17萬人;壯族人口18.14萬人。轄2個街道、3個鎮:民生街道、朝陽街道、三塘鎮、五塘鎮、崑崙鎮。共有38個社區、37個行政村,330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廂竹大道。

青秀區:總面積872平方千米。總人口58.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05萬人;壯族人口15.56萬人。轄5個街道、4個鎮:新竹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津頭街道、劉圩鎮、南陽鎮、伶俐鎮、長塘鎮。共有58個社區、46個行政村,276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東葛路。

江南區: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總人口44.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19萬人;壯族人口21.83萬人。轄4個街道、4個鎮:福建園街道、江南街道、沙井街道、那洪街道、吳圩鎮、蘇圩鎮、延安鎮、江西鎮。共有28個社區、68個行政村,780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壯錦大道19號。其中,那洪街道由南寧經濟開發區託管。

西鄉塘區:總面積1298平方千米。總人口77.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21萬人;壯族人口28.89萬人。轄10個街道、3個鎮:衡陽街道、北湖街道、西鄉塘街道、安吉街道、華強街道、新陽街道、上堯街道、安寧街道、石埠街道、心圩街道、金陵鎮、雙定鎮、壇洛鎮。共有76個社區、69個行政村,372個自然村(坡、屯)。區政府駐衡陽西路11號。其中,心圩街道由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

良慶區:總面積1379平方千米。總人口23.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13萬人;壯族人口20.97萬人。轄1個街道、5個鎮:大沙田街道、良慶鎮、那馬鎮、那陳鎮、大塘鎮、南曉鎮。共有12個社區、57個行政村,436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德政路。

邕寧區總面積1255平方千米。總人口33.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50萬人;壯族人口30.66萬人。轄3個鎮、2個鄉:蒲廟鎮、那樓鎮、新江鎮、百濟鄉、中和鄉。共有9個社區、65個行政村,455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蒲廟鎮紅星路18號。

武鳴區:總面積3378.36平方千米。總人口68.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4萬人;壯族人口59.46萬人。轄13個鎮:城廂鎮、太平鎮、雙橋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陸斡鎮、兩江鎮、羅波鎮、靈馬鎮、甘圩鎮、馬頭鎮。共有20個社區、198個行政村,1796個自然村(屯)。區政府駐城廂鎮。

隆安縣:總面積2277平方千米。總人口39.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36萬人;壯族人口37.95萬人。轄6個鎮、4個鄉:城廂鎮、南圩鎮、雁江鎮、那桐鎮、喬建鎮、丁當鎮、古潭鄉、都結鄉、布泉鄉、屏山鄉。共有13個社區、118個行政村,1240個自然村(屯)。縣政府駐城廂鎮。

馬山縣:總面積2345平方千米。總人口53.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17萬人;壯族人口40.02萬人。轄7個鎮、4個鄉(其中2個瑤族鄉):白山鎮、百龍灘鎮、林圩鎮、古零鎮、金釵鎮、周鹿鎮、永州鎮、喬利鄉、加方鄉、古寨瑤族鄉、里當瑤族鄉。共有6個社區、145個行政村,3001個自然村(屯)。縣政府駐白山鎮。

上林縣:總面積1869.64平方千米。總人口48.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01萬人;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85%。轄7個鎮、4個鄉(其中1個瑤族鄉):大豐鎮、明亮鎮、巷賢鎮、白圩鎮、三里鎮、喬賢鎮、西燕鎮、澄泰鄉、木山鄉、塘紅鄉、鎮圩瑤族鄉。共有16個社區、131個行政村,1355個自然村(屯)。縣政府駐大豐鎮。

賓陽縣:總面積2308平方千米。總人口103.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28萬人;壯族人口20.12萬人。轄15個鎮、1個鄉:賓州鎮、黎塘鎮、甘棠鎮、思隴鎮、新橋鎮、新圩鎮、鄒圩鎮、大橋鎮、武陵鎮、中華鎮、古辣鎮、露圩鎮、王靈鎮、和吉鎮、洋橋鎮、陳平鄉。共有40個社區、193個行政村,1892個自然村(屯)。縣政府駐賓州鎮(2009年10月13日蘆圩鎮更名為賓州鎮)。

橫縣:總面積3464平方千米。總人口1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4.22萬人;壯族人口44.07萬人。轄14個鎮、3個鄉:橫州鎮、百合鎮、那陽鎮、南鄉鎮、新福鎮、蓮塘鎮、平馬鎮、巒城鎮、六景鎮、石塘鎮、陶圩鎮、校椅鎮、雲表鎮、馬嶺鎮、馬山鄉、平朗鄉、鎮龍鄉。共有26個社區、276個行政村,1404個自然村(屯)。縣政府駐橫州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偏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及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 22112 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42平方千米。地理區位上具有「兩近兩沿」的特點。「近海」,距欽州、防城港、北海3個沿海城市分別110千米、170千米、200千米;「近邊」,距中越邊境的東興、憑祥2個城市分別200千米、230千米;「沿(鐵路)線」,湘桂、南廣、南昆、南防、黎欽等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華南地區 重要的鐵路樞紐;「沿江」,橫穿南寧的邕江是珠江幹流西江的上游段。南寧毗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成為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成為西南出海通道最便捷的樞紐。在西部大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南寧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南寧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穿域而過,介於東經107°45′~108°51′,北緯22°13′~23°32′之間,地理坐標東經108°22′,北緯22°48′。截至2013年底,南寧市總面積3311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2112平方公里。[4]

南寧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重要經濟中心。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鄰粵港澳瓊、西接印度半島,是華南沿海和西南腹地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及東南亞經濟圈的連接點,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樞紐城市。

地質環境

南寧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種類型。平地是南寧市面積最大的地貌類型,面積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57.78%,分布於左、右江下游匯合處和邕江兩岸。低山總面積82.6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4.6%,分布於市區西部邊緣的鳳凰山,為一穹窿山地,一般海拔300米―600米,坡度25度―40度;位於市北部的高峰嶺,為一列褶皺低山,呈東北東――西南西走向,一般海拔250米―450米,坡度20度―40度。石山面積46.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2.61%,主要分布於西北部邊緣和壇洛鎮一帶,分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兩大類,峰林石山海拔300米―400米,谷地海拔120米―160米;孤峰石山一般海拔200米―250米,平地海拔80米―100米。丘陵總面積27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15.59%。台地多為第三系的侵蝕面,微切割,起伏和緩,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剝蝕面,一般呈緩坡起伏而頂面齊平的地貌。

地形地貌

南寧市地形是以邕江廣大河谷為中心的盆地形態。這個盆地向東開口,南、北、西三面均為山地圍繞,北為高峰嶺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鳳凰山(西大明山東部山地)。形成了西起鳳凰山,東至青秀山的長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為各河流集中地點,右江從西北來,左江從西南來,良鳳江從南來,心圩江從北來,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匯口處,南北兩邊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線,把長形河谷、盆地分割成兩個小盆地,一是以南寧市區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壇洛鎮為中心的侵蝕――溶蝕盆地。

氣候環境

南寧位於北回歸線南側,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氣候溫和,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在21.6度左右,極端最高氣溫40.4度,極端最低氣溫-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攝氏度,夏季最熱的7、8月平均28.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達1304.2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9%,氣候特點是炎熱潮濕。相對而言,一般是夏季潮濕,而冬季稍顯乾燥,乾濕季節分明。夏天比冬天長得多,炎熱時間較長。春秋兩季氣候溫和,集中的雨季是在夏天。南寧一年四季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物產豐富。「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說也是名副其實。

水文環境

南寧市主要河流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較大的河流有邕江、右江、左江、紅水河、武鳴河、八尺江等。鬱江在南寧及邕寧區境內稱邕江,河道全長116.4Km,上游從距南寧水文站38Km的永新區江西鄉同江村開始(俗稱三江口),下游至邕寧區伶俐鎮那車村止,為南寧市重要飲用水水源河流,流域面積73728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18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290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06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為95.6 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含沙量0.24Kg/立方米,平均侵蝕模數95.6t/平方公里。邕江南寧市河段河床寬約485m,深約21m,平均水面寬307m,枯水水深8m~9m。邕江的上游分別為右江和左江。右江發源於雲南省廣南縣雲龍山,流經西林縣、田林縣、百色市、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隆安縣進入南寧市,河長707Km,流域面積3861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7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36Kg/立方米,平均侵蝕模數252t/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南寧市水資源較為豐富。南寧市地處亞熱帶,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41毫米~1753毫米之間,其中南寧市區為1310毫米,上林縣為1753.2毫米。南寧市轄區河系發達,河流眾多,流域集水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鬱江、右江、左江、武鳴河、八尺江、清水河、良鳳江、香山河、東班江、沙江、鎮龍江等39條。最大的河流是鬱江,流過邕寧區,也流經橫縣。右江的下游經過隆安縣,在南寧市宋村附近與左江匯合形成鬱江。鬱江(南寧水文站)平均天然徑流量397億立方米,其中入境水量382.5億立方米。熔岩地區地下伏流發育,地下水資源豐富,根據地下水調查和分析,南寧市轄區多年平均地下水量模數為每平方公里11.1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資源補給量為25億立方米。地表徑流為15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556億立方米左右。各江河的多年平均含沙量較少,絕大多數測站均為每立方米0.1公斤~0.5公斤。

植物資源

南寧市地處亞熱帶南緣,北回歸線從北部武鳴縣、上林縣、馬山縣及大明山穿過,地形多樣,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以平原和丘陵為主。良好的水、熱條件孕育着豐富的植物資源。2011年,全市有維管束植物209科、764屬、3000餘種。其中:蕨類植物42科、84屬、250種;裸子植物7科、9屬、18種;被子植物160科、671屬、1755種。喬木樹有600種以上,以殼斗科、茶科、杜鵑花科、樟科、胡桃科、木蘭科、大戟科為優勢。國家公布保護的一、二級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龍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龍虎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三十六弄-隴均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弄拉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在龍虎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中國特有植物,被《中國物種紅皮名錄》收錄的極危樹種——龍州錐。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南寧市自然分布的野生脊椎動物有31目90科208屬272種,其中兩棲類19種,主要有大鯢、棘胸蛙、虎紋蛙、澤蛙、大綠蛙、斑腿樹蛙等;爬行類42種,主要有蟒蛇、山瑞鱉、大壁虎、大頭平胸龜、烏龜、百花錦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王蛇、五步蛇、滑鼠蛇等;鳥類151種,主要有原雞、林三趾鶉、風頭鵑隼、雀雕、猛隼、小鴉鵑、草鴞、長尾闊嘴鳥等;哺乳類60種,主要有黑葉猴、獼猴、小靈貓、大靈貓、林麝、蘇門羚、黑熊、穿山甲等。國家公布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龍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龍虎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三十六弄—隴均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弄拉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西津湖水庫。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南寧市已勘查發現礦產資源63種,主要有:能源礦產褐煤、無煙煤、石煤,地熱(熱礦水)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釩、鈦;有色金屬礦產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鉍、鉬、銻;貴金屬礦產有金、銀;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有磷、硫鐵礦、芒硝、砷、泥炭、重晶石;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螢石、耐火黏土;建材和其他非金屬礦產壓電水晶、熔煉水晶、滑石、葉臘石、石膏、水泥用石灰岩、建築石材用灰岩、高嶺土、膨潤土、陶粒用粘土、磚瓦用黏土、玻璃用砂、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粉石英、水泥配料用黏土、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飾面用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方解石、硅灰岩、建築用砂(河沙);水汽礦產礦泉水等。優勢礦產有鎢、銀、釩、銅、金、石灰岩、花崗岩、芒硝、耐火粘土、滑石、水晶、砂岩。平勢礦產有煤、錳、鋁、鉛、鋅、硫、鐵礦、膨潤土、高嶺土、石膏。探明礦床590處,其中大型礦床9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28處;有礦山564個,已開發利用的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557處,年產礦石2000萬噸。[5]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根據《南寧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703萬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45.42萬人,占51.85%;女性人口為320.74萬人,占48.1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7.69;0-14歲人口為120.82萬人,占18.14%;15-59歲人口為459.66萬人,占69.00%;60歲及以上人口為85.68萬人,占12.8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9.30萬人,占8.9%;全市常住人口中,其中壯族人口339萬,占50.09%。漢族人口為312萬人,占46.9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66萬人,占3.09%。

截至2012年末,南寧市戶籍總數2180344戶,總人口7134979人,比上年增加20100人,增長0.28%。其中市轄區人口2745458人,增加17277人,增長0.63%;非農業人口1392528人,減少3276人。全市戶籍人口713.50萬人,比上年增加2.01萬人,增長0.28%,其中市區人口274.55萬人,增加1.73萬人,增長0.63%。據計生委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3.06‰,比上年增加1.0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99‰,比上年增加1.3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07‰,比上年下降0.26個千分點。

民族詳情

南寧市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居住着滿仫佬布依毛南蒙古拉祜俄羅斯仡佬高山土家朝鮮納西錫伯維吾爾哈尼景頗普米阿昌德昂柯爾克孜哈薩克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布朗保安東鄉裕固塔塔爾基諾等48個民族,其中人口總數超過1000人以上的依次為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滿族毛南族土家族等10個民族。

壯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漢族為秦漢以後陸續遷入;回族為元朝以後遷入;瑤族和苗族大多為清代以後遷入;其餘民族多於解放後陸續從全國各地遷來。[6]

歷史文化

=文化現象

截至2012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全年文藝演出1284場,觀眾142.2萬人次。全市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6個,圖書總藏量5732.3千冊、件。博物館6個。文化館12個。鄉鎮文化站102個。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98.02%,電視人口覆蓋率99.38%。全市有線電視用戶71.8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5.02萬戶,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備19.54萬座。

方言俚語

南寧城區人通用南寧白話(為粵語方言之一),郊區部分使用平話(漢語方言之一),壯族使用壯語(分別屬於南部方言邕南土語和北部方言邕北土語)。整個南寧市最通行的是南寧白話以及混雜粵語元素的普通話,各族人民大部分能使用普通話。

主要宗教

南寧市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全市教徒約10000多人,宗教教職人員近百人。

南寧升級為I級大城市原圖鏈接

地方風俗

賽龍舟:又叫扒龍船。是群眾喜愛的民間體育活動。南寧市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慣。民國23年(1934年)南寧民國日報記載:「扒龍船舊習,行見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駛競技矣」。解放後,端午節賽龍舟更成為南寧市別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且規模逐年擴大,賽事越辦越好。1997年,南寧市和壇路鄉舉辦的龍舟賽由於規模大,形式新,被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龍舟協會授予「全國百萬群眾龍舟通訊賽最優賽區」稱號。

搶花炮:每年三月三民歌節時,南寧被陳運和詩稱為「穿彩裙的城市」,最激動人心的活動就是搶花炮了。參加者以各村寨的壯男各組成一隊,互相競賽。所謂花炮,就是一枚直徑約5厘米,用紅布纏繞的鐵環。將花炮放在裝滿火藥的發射器上,點燃後即「轟」的一聲將花炮射上高空。待花炮落下時,各寨的花炮隊蜂擁而上。激烈拼搶,拾得花炮者在隊友的掩護下。衝破對方的搶奪和阻擋,奔向對方的炮台,將花炮投入花籃中,即為勝利。搶花炮的拼搶非常激烈,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欖球,所以被譽為「東方的橄欖球」。

板鞋舞:在壯族的文體技藝中最妙趣橫生的就是像軍陣般有威有勢的「板鞋競技」和「板鞋舞」。板鞋競技是以幾個人為一隊,大家同穿一對長板鞋賽跑;參加者必須步調一致,同心全力,誰要是一個不少心,就會令全隊人仰馬翻。相傳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間,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領廣西郎兵赴浙江抗擊倭寇,她用三人縛腿賽跑的方法訓練郎兵,使得軍紀嚴明、同心協力,後來便演變成這種有趣的運動了。

踩高蹺踢足球:這是壯族的「高腳球」,玩起來很像足球。不過卻不能用腳來踢,無論奔跑、拼搶和踢球都 能用那對「義肢」。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初南宋時期踢的可是柚子。原來,早在南宋時,廣西南丹縣人就有踢柚子的遊戲;每逢中秋還要舉行踢柚子比賽,近代發展為踩高蹺踢足球。更是別開生面。

獅子上金山:在高架上騰空起舞 在壯族人眼裡,獅子是祥瑞之物。壯族的舞獅絕技,有高台舞獅、雙獅戲球、獅子梅花椿、過天橋、刀尖獅技、獅子上金山等。這一招「獅子上金山」,更是險象環生。「金山」是用約35張長條凳疊成17層,高8.5米;表演者扮成「獅子」登上「金山」,在晃蕩不定的「金山」上跳躍、騰空、起舞,驚險萬狀,令人叫絕。

上刀山下火海:瑤族是民風較為強悍的民族,他們在祭祀、祈福、驅邪的儀式中,往往要進行一系列的絕技神功,以顯示所向無敵的氣概,赤足爬刀梯、過火海就是其中兩項驚險的絕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裝鋒利的刀子作為梯級,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腳底的肌膚竟絲毫無損。 過火海有幾種形式:一是將若干個鐵犁頭燒得通紅,赤足一步一犁踏在上面疾行而過;一是走過燃燒木炭的「火海」;一是「走足燈」,即用竹筒做成的燈排成行,一步踏一燈地走過。燈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乎其技。

搶糍粑:是仫佬族最興高采烈的活動,他們三人為一「冬」(組),共三「冬」人輪番用長筷子去搶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但是三個人只能共用三隻腳着地,全靠手拉手、腳扣腳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搶到的粽子也會掉下地。一時之間滿場喝彩吶喊和擊鼓助威聲不絕,直到缸里的粽粑搶完為止,搶得粽粑最多的一「冬」為勝者。三角粽是仫佬族依飯節的吉祥物,仫佬族人相信,誰搶得多,得「福」也越多。

打磨秋:有一個很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大旱不雨,莊稼無收,人們陷入恐怖和絕望之中。有兩兄弟想出個辦法:用木頭做成磨秋,盪到天去,求老天爺開恩。他們打了15個晝夜的磨秋,終於感動了蒼天,普降甘霖 ,但兄弟兩因過勞而死去。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在節日時打磨秋。 打磨秋時,橫杆上兩端各有1人或兩人,交替蹬彈地面使橫杆上下起落旋轉,同時在杆上做出迴轉翻滾、以腹貼杆四肢懸空、在旋轉至地面時伸手拾花等許多技巧動作,凌空翻滾如空中飛人一般,既驚險又優美。 這種活動,彝族叫「磋磋」,漢語稱「打磨秋」。

名優特產

水果

南寧的水果主要有荔枝、菠蘿、龍眼、芒果、香蕉、西瓜、柑、橙、板栗、黃皮、雞皮果、扁桃、人面子、沙梨、火龍果、楊梅等。

壯錦

壯錦是壯族的一種瑰麗工藝品,它與湘繡、蜀錦齊名,馳名中外。

繡球

繡球本是南寧市壯族地區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繡球以彩綢製成,直徑約6厘米,內裝豆類或沙子,重約150克,底部綴有 十多條穗帶,球頂連着一根長約60厘米的飄帶。在歌圩,如發現情意合者,女方便用繡球向男方拋去, 藉此表達愛情。拋繡球現已發展成為一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小吃

老友面(粉):這是有着百年歷史的麵食。主要以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老友粉已成為去南寧旅遊的客人的一道必吃的小吃。

八仙粉: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

干撈粉: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製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鹹適度,食而不膩。

捲筒粉:用磨成的米漿放進托盤攤成一張薄餅,撒一些肉末、蔥花在上面,蒸熟後捲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醬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點是軟滑爽口。

八寶飯:將糯米泡濕,拌以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白果、蜜棗、山黃皮、冬瓜糖等近十種清補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軟滑,甜而不膩著稱。

:南寧人早餐除了粉還愛吃粥,粥也有十幾個品種之多,有瘦肉粥、豬紅粥、魚片粥、紅豆粥、皮蛋粥、田雞粥等。特點是現做現吃。

檸檬鴨:是武鳴縣一帶的特色菜餚。其味酸辣適宜,鮮香可口,極其開胃。

酸品:南寧方言叫「酸嘢」。南寧有句俗話稱「英雄難過美人關,好女難過酸嘢攤」,即將「酸嘢」描述得惟妙惟肖。製作是採用當地物產馬蹄,木瓜、蘿蔔、黃瓜、蓮藕、椰菜、菠蘿等時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醃製而成。吃起來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開胃。

王府牛雜:吳圩王府牛雜口味出眾,響譽區內外,曾榮獲國家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牛雜都是採用新鮮的原材料,而紫蘇等也是本地盛產的材料,很適合南寧人的口味。

生榨米粉:發源地是南寧老城——邕寧。

風景名勝

會展中心風光原圖鏈接

景點

遊覽景點有青秀山公園、南湖公園、廣西藥用植物園、人民公園古炮台和烈士碑、自治區博物館等,附近有隆安龍虎山、伊嶺岩、寧明花山、崇左左江石景林、德天瀑布、友誼關等遊覽勝地。

2012年共接待國內旅遊者5122萬人次,接待境外旅遊者30.07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20.99萬人次;港、澳、台同胞9.08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1.07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397.13億元。2012年末全市實有星級賓館68家,旅行社8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15家。

早在宋代,當時的文人墨客就評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懷古、青山松濤、象嶺煙嵐、羅峰曉霞、馬退遠眺、弘仁晚鐘、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隨着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中的許多景觀已成記憶中的往事。

南寧十大景觀(揚美古風、青山塔影、明山錦繡、望仙懷古、伊嶺神宮、南湖情韻、龍虎猴趣、邕江春泛、鳳江綠野、九龍戲珠)。

南寧有大小公園、遊園、風景區、廣場等供人們遊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50多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頂螄山貝丘遺址),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

著名人物

鄧穎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陸榮廷, 武鳴縣寧武鎮壘雄村人,原名亞宋,壯族,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首領,當時控制廣東、廣西、湖南三省。在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統治中國時期,舊桂系成為南方地區最大的一派軍事勢力。

程思遠, 廣西賓陽人,政治活動家。羅馬大學研究生畢業,政治學博士,青年時代投筆從戎,逐步成為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的核心人物。

雷沛鴻, 教育家、教育思想家。1888年出生,廣西南寧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

雷經天 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解放軍將領。廣西南寧人。右江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

莫文驊,廣西南寧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盧紹武, 廣西武鳴人,壯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林鳳祥, 廣西武緣(今武鳴)人,壯族,太平軍北伐名將,農民出身。北京就義後被天朝追封為求王。

李開芳, 廣西武緣(今武鳴縣兩江鎮龍英村大李屯)人,壯族,太平軍北伐名將。北京就義後被天朝追封為靖王

黃覺, 歌手

胡夏, 歌手

談莉娜, 歌手

汪小敏, 歌手

艾菲, 歌手

參考文獻

  1. 南寧簡介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南寧市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8-09-17 17:37
  2. 歷史沿革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市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6-05-19 16:06
  3. 行政區劃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市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8-06-29 15:57
  4. 地理區位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南寧政務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6-05-19 11:37
  5. 資源優勢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南寧市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7-07-03 10:32
  6. 南寧簡介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信息來源:南寧市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8-09-1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