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絨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絨花

 

 

 

南京絨花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諧音「榮華」,是中華富貴文化的代表。絨花始於秦朝,唐朝《中華古今注》中就記錄了當時秦始皇讓他的妃子「插五色通草蘇朵子」。唐代被列為皇室貢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間,主要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及際逢婚嫁喜事時佩戴絨花。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世界青年大會上,南京絨花榮膺組委會榮譽大獎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國手工藝。


目錄

工藝特色


傳承歷史


發展現狀


工藝特色

南京絨花絨花製作,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趙樹憲製作一朵直徑約十厘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紅、粉、黃、綠等色的蠶絲絨,在趙樹憲的鉗子下被穿上鋼絲,彎成花朵、柿子、元寶、如意、鳳冠、龍船、丹頂鶴、萬年青等各種形狀的絨花製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傳承歷史

南京絨花的歷史十分悠久,諧音「榮華」,相傳早在唐代武則天時便被列為皇室貢品。明清時代更具規格,清康熙、乾隆年間為極盛時期。當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長樂路一帶,曾是熱鬧非凡的「花市大街」,這裡是絨花的海洋,經營絨花的店鋪盛極一時。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絨花的製作以家庭作坊為主製作絨花的工業主要分布於城南門東、門西地區,以馬巷銅作坊、上浮橋等地段為多,全城約有四十多戶,馬巷就有三家有名的業戶:「柯恆泰」、「張義泰」、「馬榮興」。其中,出身絨花世家,六代從事絨花工藝的吳長泉最早就是「張義泰」的學徒,著名的絨花老藝人周家鳳12歲時從鄉下(江寧縣龍都鎮東家村)來到南京學藝,也是在「張義泰」拜師於吳長泉。與周家鳳同時有名的絨花藝人還有來自揚州絨花世家的王家太。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為該項目保護責任單位。2010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世界青年大會上,南京絨花榮膺組委會榮譽大獎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國手工藝。 發展現狀編輯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