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卑南文化

增加 2,33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卑南文化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期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范围大致包含台东平原、花东纵谷南…”
卑南文化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期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范围大致包含台东平原、花东纵谷南段与东海岸南段。

==命名==

以卑南遗址为代表遗址命名。该遗址位于台东市南王部落附近,旧称卑南社,故以当地地名命名。与台湾原住民卑南族无直接关系,反与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一些部落文化高度相关。

==出土遗物==

卑南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外表都十分光滑细致,棱角突出,比例对称。不论是石刀、石镰、石凿、石锛、石镞或其他石器,制造水平颇高,可谓精琢细磨,是新石器时代最盛期的代表性石器。陶器有纺锤、陶壶、陶罐、陶杯及大量陶片。此外还有玉环、玉玦、玉簪、管珠等饰物。经测定,该遗址为3000年前的文化遗存。

==文化要素==

从出土器物的列形与制造水准分析,卑南文化虽带有若干恒春半岛文化的要素,但已有相当大的进步,与浙江的良渚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和江苏的青莲岗文化相近似。

==文化内涵==

卑南文化的遗址范围较台湾多数史前文化遗址为大,像卑南遗址广义的范围约可达100公顷(100万平方米)。遗址通常包含庞大的聚落,其建筑物成排分布,格局严谨,已经是颇具组织的社会结构。在代表性遗址,卑南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业型态以农业为主,斧锄形器虽不多,但有大量的石刀,石镰和去壳用的石杵,推测是种植小米和旱稻;此外狩猎工具的矛、簇也很多,但渔具就相当缺乏。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夹砂素面红陶为主,墓葬内有特别制作的陪葬用竖把罐。很可能有人专门从事玉石饰品制作,并以玉制器物来交易。

有数以千计的蛇纹岩石板棺埋在建筑物底部,成带状分布,而且与地上建筑物的座向相同。棺内更有丰富又精美的陪葬玉器、陶器,可见当时人已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另有世界,并且有相沿成俗的丧葬仪礼。从玉器可看出,当时有阶级之分。

代表的遗址有台东县境的卑南遗址、富山遗址、都兰遗址、扫叭遗址、巴兰遗址、花莲县境的公埔遗址等。
245,4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