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龙洞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庞汪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属旧石器遗址。华龙洞遗址的地点为一个暴露有含化石堆积及钙质胶结的山坡,是在安徽境内发现的同时出土有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古人类遗址,是直立人“东至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华龙洞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化石地点,标志着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对于研究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文名称 华龙洞遗址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至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约1000平方米

所处时代 旧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遗址特点

华龙洞位于扬子地层区内,处在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过渡地带。遗址发育于下古生界中寒武统团山组条带状微晶灰岩岩系内,周边地貌以低丘陵、湖泊平原为主。洞穴发育初期由沿围岩裂隙运移的裂隙水引起,溶蚀方式以垂直渗流为主,后期逐渐转为水平流向的溶蚀方式。洞口开口方向为南偏西,洞内堆积物较少,洞外为一岩溶洼地,其间富含以下部角砾层和上覆红色黏土为主的堆积物,堆积营力主要为重力作用。遗址形成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总体为温暖湿润环境,堆积物充填早期气候相对晚期较为干凉,后期逐渐转为相对温暖湿润环境,动植物资源繁盛,有利于古人类生存、活动。

研究价值

华龙洞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及相关材料标志着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对于研究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通过对华龙洞的发掘和多学科研究还将提供这一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而揭示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适应能力。它的发现进一步也证实安徽是中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华龙洞遗址的发现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自己演化而来的,与非洲人无关。

历史文化

华龙洞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文化,它的出现,说明距今8万至10万年前安徽省江南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当时人们在这些地区使用简单粗糙的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进行艰苦的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一方面改造自然,一方面也改造自己。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体质上还保留一些猿的特征,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完全消失,和今天的人类已没有区别[1]

发掘历史

2004年,一位村民想在这里修建羊圈,却在挖土时意外挖到了几块像骨头又像石头的东西,这位村民根据自己的化石知识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文物部门。调查结果认为,此地出土的化石是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属于中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初步判定时代为中更新世。 200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立刚带队来到梅源山下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2014—2015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华龙洞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发掘面积分别为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2]

视频

华龙洞远古时代或为滩涂湿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