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缕轻烟梧叶中(马连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半缕轻烟梧叶中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半缕轻烟梧叶中》中国当代作家马连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半缕轻烟梧叶中

清明前后,由于岗位变动,我有幸调入莱州渤海水务王河水厂工作。至此,与久居的城市遥遥相望,只能尺素传情。

在每个乡村,不论大与小,陈与新,最令人感觉亲切的,莫过于黄昏时分的那段光阴,它同时也是一天最休闲、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水厂所在地王河村距离城中心大约40分钟的车程。进村首先看到的是两丈多高、傲然挺立在村路旁的一排梧桐树。四月时节,浅紫色的梧桐花开满枝头,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片紫色的云霞,美丽极了。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这种树耐寒耐旱,只要有一滴水、一撮土、一缕光,就能顽强成长,哪怕贫瘠的土地,也能默默承受,吐露芳华。

斜阳下,最先登场的就是那一株株生命力极强的梧桐树。儿时的家乡,记得只有梧桐,亭亭玉立的梧桐树站满了整条大街,也占据了整个灿烂的童年。那宽大的叶子,密密麻麻,似一把把蒲扇,遮天蔽日,静美如画,空灵如诗。

对于王河傍晚的初印象,恰是这梧桐树。清浅的斜阳笼罩,什么十里桃花,什么万紫千红,都抵不过这满目梧桐的开阔和浩大,那是心灵深处的空远。寂静的大街,梧桐静立,笔直挺拔,夕阳晚照,衬着淳朴简静的时光,铺满枝头,流淌出油画般的神奇,抬眼望去,带回满满的记忆。曾几何时,在梧桐树下乘凉、追逐、荡秋千、捉知了。。。。。。。仿佛历历在目,欢声笑语还在树下萦回。

最美不过夕阳红。天边的残阳将蓝天白云装点成娇羞的小姑娘的腮红,一天中各种各样的忙碌开始打烊,渐次落下。王河即将送走一天辛劳的日出,准备上演月上梧梢头的浪漫序幕,这轮明月,真的不知道会躲藏在哪片厚厚的云层里,羞答答的,欲露还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悄悄地注视着云层底下,驻扎在王河大地的这个给全市居民输送生命之水的水源之地,看水流潺潺,听机器达达,水润千家,情泽万户。

或许,这个时候正是整装出发下班回家的途中。薄薄的暮色萦绕在王河村落,顷刻间又钻入路旁高高的梧桐树叶间,缠缠绵绵,欲罢还休。乡间的小路也愈加热闹起来了,一人、两人、一大家子人散步的,有放学归来的孩子骑自行车的,也有外出打工回来的骑摩托车的,人们相汇在村西头的梧桐树下,说着、笑着、闹着。

树上,麻雀儿叽叽喳喳,飞上飞下,雀跃起一团和合和生气。空气中逐渐弥漫起农家饭的香气,偶尔有大人扯着嗓子喊着孩童的乳名回家吃饭的声音,玩到不知归处的顽童们便迫不得已的收敛刚才热烈的兴致,带着周身的的疲倦,应声而去了。除了这,王河村的傍晚也是各个声音交集的时刻,有鸡鸣狗吠,虫啾鸟啼,风言叶语,还有水厂现代化净水/输水设备日夜运转的低吟浅奏,他们会集成入夜前的交响乐,当然,在乡村,更少不了婆娘们梧桐树下东家长西家短发出的爽朗朗的嬉笑声。

王河的傍晚,既古朴又现代,既喧闹又热切。忽然之间,脑中闪现出杜牧老先生的一句诗句:“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这里,虽然没有了柳影,但落日余晖、暮色袅袅,寂静梧桐跃然纸上,勾勒出一幅有趣的田园黄昏图。

我相信,再过几年,我们的水利事业一定越来越发达,我要定居在这里,晚风轻拂之际,握一本书,到村边的梧桐树下散散步,心情洒脱,写下一行行令人心动的诗行,宛如诉说着如烟的过往,收拢起一缕缕乡愁的思念。[1]

作者简介

马连炜,男,业余作家,先后发表于市、省、国家杂志报刊60余篇,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