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年九龄(林友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千年九龄》是当代作家林友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千年九龄

叶落花开已四季,冬去春来又一载。不知不觉,我与“他”相见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一千多个日月里,我常常会想起粤北山区有一个伟大的 灵魂,他生于曲江,逝于曲江,世称“张曲江”。他对岭南的影响,不可估量。“岭南第一人”当之无愧。

2016年冬,我驱车数百里,专程前往拜谒这位先贤——张九龄。他的墓园,位于广东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山下开阔地上,迎面有一座汉白玉雕像巍峨耸立,张九龄左手后背,左脚向前,阔步走来,风度翩翩,让人望而肃然起敬。其身后,乾坤朗朗,松柏苍翠,竹影婆娑,一条石阶小路蜿蜒向上,没于山顶,静谧悠远。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拾阶而上,去祭拜一代名相,岭南文化的翘楚。

大约走了数百米台阶,张九龄墓现于上山小路的左侧,坐北朝南,古朴庄严。但见墓身呈半圆形,青草覆盖其上,砖室墓基,斑斑驳驳,青苔 满阶。中立墓碑修长,碑上刻有“唐故尚书、右丞相、始兴伯、张文献公墓”十五个大字。这十五个字,道尽了张九龄生前誉,身后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朝开元年间著名文学家,西汉留侯张良之后。据说,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有“风度先生”之美誉。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既为时人所敬佩,也为后世所仰慕。王维杜甫司马光归有光都曾写诗撰文赞美过他。

我肃立张九龄墓前,迎着徐徐山风,一股怀古幽思难以排遣。想他张九龄自幼聪慧,能诗善文,有济世大才。可他性格耿直,直言敢谏,先是 与朝廷重臣姚崇意见相左,后被奸相李林甫毁谤排挤,三度入京,几番沉浮。

纵观张九龄一生,有两件事对岭南经济、文化影响最为直接、深远。

先是“去官归养”回到岭南后,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张九龄想要开凿的大庾岭梅岭古道,是中原出入岭南的必经之道,当年“人苦峻 极”,行走不便,不利于岭南的开化、开发。岭南近海,海岸线长,海外贸易有天然优势,唐代的广州已成为海上交通门户大港。故开凿梅岭

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尤为迫切。张九龄的建议很快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亲自踏勘现场,指挥施工。古道修通后,成了中原腹地到达广 州、出南中国海直线距离最近、最便捷的一条路,不仅为岭南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且造福后世。到了宋代,北方蛮族进逼,大 量中原汉人避乱南迁,他们正是通过梅岭进入岭南。

再就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岭南铺了路,树了榜样。文学史家评价,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感 悟,对扫除唐初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大。苏东坡过梅岭时曾祭拜过这位前朝名相,留下了“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的慨叹。也就是说,张九龄是“南蛮之地”有史以来走出的第一位宰相,因其显赫的地位和文学建树,他理所当然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到了启迪作用,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清朝的[[[屈大均]]这样评价:“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岭南的文学,当从九龄始;岭南的文化,当从唐代盛。唐代岭南,先有张九龄土生土长,情系乡梓,后有韩愈两度贬入,均为岭南开化立下不朽之功。谁承想,我中华民族文学最盛在唐朝,粤人张九龄《感遇》12首,竟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他作为开篇诗人,独领唐诗风骚。而张九龄最广为人知的,是一首带着浓浓“海味”的《望月怀远》诗,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绝唱千古。

从古至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者性善,乐水者心宽。唐朝名相张九龄生在粤北山区,却心怀大海,寄情明月。月光如水润南粤,大海 有潮起珠江。千年前海上高悬的一轮明月,还照着今日郁郁葱葱之岭南。岭南,自当行稳致远,不负前贤![1]

作者简介

林友侨,广东汕尾人,现居佛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