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匠心(雪夜彭城)

匠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匠心》中國當代作家雪夜彭城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匠心

我的父親字寫得最好的時候,是個手藝人。

刀比人家磨得好,磨刀石好似也比人家的更勝一籌。破篾、刮篾、織篾都是極端秀氣的功夫。成天勞作,依舊有非常秀氣的手,拿起筆來,就是教書先生的派頭。

他有好手藝,卻不想帶徒弟。我想了很多年才想清楚,原來他一心求好,做事的速度就上不了,要是帶徒弟,他可能補不上兩個人的功夫,那就是「吃冤枉」的事,父親不恥。

他只讀了很少的書,卻寫很好的顏體字,還會畫畫。

他的字體現了他的匠心。

點橫豎撇捺,上下、左右、內外種種的名堂他都得心應手,既符合顏體字的規範,又體現他作為一個吃價篾匠的對「藝」的把握和追求。

字好,也不過是好而已,硬要找好處說,過年的時候寫對聯,紅黑喜會的時候寫禮單,做個「筆桿子」。

他還不會想着要去創作,一輩子只有兩件文字作品,洗手不做篾匠的時候寫了個作品,很多年以後他忽然發現洗手可能是個大錯的時候又寫了個長卷。

第一件,是貼在我家廈屋飯桌正方的牆壁上的「中堂」。

那差不多算是一份悔過書,悔過自己做手藝還帶徒弟。內容是列寧的語錄:小生產是自發地,每日每時地產生……

這個時候,父親因為帶徒弟的事受到追查,事兒很大。

一個徒弟他都不願帶,卻因為「一師多徒」遭罪。要說,這就是命。

賣紙花的劉榮寧景仰我的父親有好手藝,死纏着要我的父親收他二兒子為徒;又,那年冬高家灣的閏生尋上門來,說是學手藝不出,要找個名師撬撬。這樣閏生就成了父親的下手,下手跟徒弟不同,下手是要得工資的,不過是打點折扣。

不小心,就「一師多徒」了。

父親悟性很強,他挨了批鬥,卻沒有沉淪,他很認真地學習列寧的理論,認真思考小生產的種種不好。

父親終於想通那個事,很誠懇地悔過,把他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列寧語錄用毛筆抄在一張白紙上,做中堂畫貼在飯桌的正上方,飯前飯後,他就在瀰漫的黃煙霧裡咀嚼着中堂上的文字:小生產是自發地……

那幅字否認了他篾匠的手藝,否認了他的匠心,否認了他積累了半生的審美體系。

那幅字的樣子我是記得的,正宗顏體的架子,但已經字字尷尬,筆筆艱澀。

天哪,他的字和他的手藝是融為一體的,他寫的是他的手藝。手藝既已成為恥辱,字當然也就只能成為恥辱的表記。

因為善良,因為忠誠,因為悟性,父親終於想通了,他否定了自己。

他不再是手藝人,也不再寫字。

他回歸了農民。

雁來雁去只兩回,改革開放了。

這一次他很堅定,絕不改變觀點,一心一意種田。

他很珍惜土地,細心侍弄他有權管理的少量土地,他和我的母親也開墾了很多荒地,兩個人成年累月勞作不止。

他做事求好,這個依然是他做手藝的做派。

采來鮮的金針菜,蒸好,一根根擺放在小曬墊上,行人路過就能看到低矮的瓦屋頂上有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工藝圖案,筆畫的構成就是金針菜和細篾織造的底紋。

暮色里,父親會用他的巧手將金針菜一根根揀起,這可真的恰似一根根的金針,成整齊的一小捆,每次的收穫不過一、二兩,無論是自家吃還是賣出都只能算是很小的收穫,但父親就是做得特像一件了不起的事,我想,既然很多人都覺得那像了不起的事,多半就真的是了。

等稻子熟是很煎熬人的,父親總是怕下鐮早了,穀粒不飽滿,誤了收成,所以總是比人家慢三分,等人家地里的稻子都倒了,老鼠、飛鳥就集中到咱家田裡來,吃得悉悉簌簌的響,父親悔得腸子發青,但真到了下次割稻,他依然不捨得早些下鐮。

割稻的時候他非常小心,每一莖都放得規規矩矩,脫粒的時候也是謹小慎微,力求顆粒歸倉。那時我必然是要參加農忙的,累着,苦着,總不得父親說好,就因為我的粗糙功夫過不得他的眼,最令他不滿的是割稻有倒穗。倒穗脫粒的時候不在摔打部位,最終可能被遺棄在稻草中。父親每見一莖倒穗,就心疼得不行,就放下功夫把倒穗理順,就嘮叨,長長地講不能浪費的故事。

每塊土地上有多少產值他是記得清清楚楚的,他用「籮」計量,這丘、那田上年產了幾籮,晚禾產了幾籮加幾繅箕。

那籮是他的手藝作品,多少年過去了,那幾擔籮依舊完好,籮索爛了一遍又一遍,籮還不見半個補丁。

挑兩籮冒尖的谷,走在田野上,有人贊:好收成!那地收了八籮吧?

父親很驕傲地答:九籮半,那還是換錯了種,要是依舊種「八代」,保准十籮。

也有人認得那籮,不贊收成贊籮:叔你那真是擔好籮!

好籮,好籮?父親忽然恍惚起來,似乎有些煩躁,問母親:井沿旁的磨刀石讓誰打碎了?那可是浮梁清水澗里謀來的藍石,磨篾刀,吹得頭髮斷!

八十二歲是他的天年,偶然的原因,我拍下了他在田間勞作的身影。他佝僂在土地上,好似要仔細聆聽大地的偈語。

為他送行的人看到了貼在他住的屋子的牆壁上的他的另一個作品:手書小楷長條幅,加起來有十多米長。一時點讚無數。

哦,是的,他再一次寫了字,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顏體,看得出依稀的匠心,看得出歲月的歌和哭,這次,他寫的還是語錄,是他輯下的「昔時賢文」,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有「教子孫兩條正路曰讀曰耕」……

耕亦正道,吾本匠心。

父親的條幅末尾,注了這八個字。每讀至此,我淚眼蒙蒙。 [1]

作者簡介

雪夜彭城,本名劉鳳蓀,男,江西省都昌縣人。 發表關乎鄱陽湖文化的小說、詩歌、散文200萬字以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