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邙治

来自国学荟网的图片

作品名称:北邙治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张继先

北邙治是北宋末著名道士张继先的作品之一。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 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1]

目录

正文

满坛明月化宫春,千古依依杨柳津。

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

幽寻已与三玄约,静乐谁知一点亲。

世外清游堪准拎,轮蹄无迹辗香尘。[2]

简介

虚靖先生张继先是北宋中晚期著名道士,第三十代天师,字嘉闻、道正,号翛然子,道教尊为“虚靖冲弘悟道真君”、“玄风演化天尊”等,是正一道派的重要宗师。

张天师自幼聪敏过人,尤其善于题诗答对,当时有“神童”之誉。据《龙虎山志》载:“(天师)元佑七年生于蒙谷庵,五岁尚不能言,据传一日闻鸡鸣,忽笑,赋诗曰:灵鹦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翌日,宴坐碧莲花上,人皆称异,(以)为真仙。”[3]

张继先为人沉默寡言。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年就九岁。徽宗崇宁以后,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等。张继先天师亦为正一天师清微派大宗师。

张继先得宋徽宗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徽宗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据称他曾预知国难,托弟子王道坚转告徽宗当“修德弭灾”。其弟子吴真阳,王道坚等有名于世。

张继先会通祥宗,除继承其家传符箓道法之外,亦兼修内外丹。他认为人之所以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乃是由于“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故须“斋戒以神明其德”,应“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使“一直澄湛,万祸消灭”,认为“道不远,在身中”,“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劝来拜受天师秘箓者脱去世网,反求诸己,“俱登道岸”。 有著作《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讼》)、《心说》等传世,后代天师明张宇初辑有《虚静真君语录》七卷,多叙述张继先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的《心说》谓心与神,道异名而同义,守一虚无,即离尘绝世。一念萌动,即堕轮回之苦。其论说、书信、诗歌,明张宇初编次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行世,收入《正统道藏》。另外,《正统道藏》又收有署题“虚靖张真君著”的《明真破妄章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