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征(杜甫)

《北征》

作品名称:《北征》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当时宰相房琯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受贿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杜甫上书为房琯辩罪,触怒唐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八月,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

目录

原文

译文

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乱拱洞穴。 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使秦中百姓遭害惨重。 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2]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因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从八品小官)。入蜀后曾在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大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3]


参考资料

  1. 绝句, 诗词名句网,
  2. 北征, 古诗文网,
  3. 杜甫简介与生平, 华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