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知乎
PEK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機場概要

機場類型 民用

服務城市 北京市

啟用日期 1958年3月1日

管理者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ATA代碼:PEK;ICAO代碼:ZBAA),簡稱首都機場北京機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主要國際機場,首都機場位於北京市東北方向,距離天安門廣場25.35公里[1],是中國國際航空的基地機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和最繁忙的民用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客流,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排名世界第二大。2018年數據統計,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2]

目錄

機場規模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有三座航站大樓,兩條4E級跑道、一條4F級跑道,以及旅客、貨物處理設施。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ttn旅報
北京首都機場繁忙

機場有兩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樓。機場原有東、西兩條4E級雙向跑道,長寬分別為3800×60米、3200×50米,並且裝備有II類儀表着陸系統;其間為一號航站樓、二號航站樓。2008年建成的三號航站樓和第三條跑道(3800米×60米,滿足4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位於機場東邊。

首都機場運行控制中心負責機場業務工作的指揮調度。除了機場的工作人員,還有航空公司、地服、其他專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這裡工作,建立聯席值班模式。首都機場有15塊停機坪,328個停機位(包括近機位與遠機位)。按照首都機場發布機位和登機口的要求,國內出港航班停機位要在計劃起飛時間前150分鐘由運行控制中心機位分配員發布,國際出港航班停機位要在計劃起飛前190分鐘發布,而進港航班停機位要在預計落地時間前30分鐘發布。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新浪新聞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停機坪

建造歷史

首都機場於1958年3月1日投入使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個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四個開通國際航班的機場(前三個開通國際航班的分別是上海龍華1926年、昆明巫家壩1937年及重慶白市驛1939年)。

在機場建設選址時,首都國際機場的地址選在了時為河北省歸屬的順義縣境內,故機場所占土地成為北京在河北省外飛地,機場歸屬北京朝陽區管轄。後隨着順義河北劃歸北京管轄,機場依然歸屬朝陽區,故成為朝陽區順義區外飛地。2004年新修建的T3航站樓則是在順義區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國際機場的T1、T2航站樓為朝陽區外飛地,T3航站樓為順義區土地。雖然機場的管轄歸屬朝陽區,但是機場工作人員多為順義區人,機場高層人員也為順義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建設過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航與空軍合用北京西郊機場,但該機場淨空條件差,規模及設施無法適應民航發展需要,軍委民航局遂於1950年報請中共中央,擬新建一座民航專用機場,建港工程處於1950年10月成立,經勘察後,在北京東北郊的孫河地區購地4000餘畝,但機場建設因朝鮮戰爭而擱置,直至1954年才重新提上日程,但選址已改為當時屬於河北省的順義縣天竺村以北、二十里舖以東地區。[3]:12

1954年5月5日,中國民航局申報修建民航專用機場的報告獲批,同年10月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規劃設計,中國民航局設計處、建工部北京設計院等單位負責完成設計[3]:12。中國民航局於1955年1月17日成立北京航空港建港工程處,同年6月10日正式動工[3]:13。截至1958年底,首都機場工程共投資7900萬元。1958年3月1日,首都機場投入使用[3]:20[4]。機場建成時僅有一座展開建築面積10138平方米的小型候機樓,現在稱為機場南樓,該航站樓為蘇式建築,高峰小時可接待旅客230人,在T1航站樓建成後主要用於VIP乘客和包租的飛機,也一度是中國國際航空的總部辦公樓,現為國航客艙服務部所在地。與南候機樓同時建成啟用的還有機場東側的主跑道等設施[3]:18

參考文獻

  1. 北京首都機場客服電話諮詢中心.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2015-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6). 
  2. 趙曉兵.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 中國民航網. 2018-12-28 [2018-12-28]. 
  3. 3.0 3.1 3.2 3.3 3.4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北京志·市政卷·民用航空志. 北京出版社. 2000. ISBN 7-200-04040-1. 
  4. 「第一國門」的三次大擴容. 北京日報. 2019-08-15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