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4/4e/%E5%8C%97%E4%BA%AC%E5%A4%A7%E5%AD%A6%E5%AF%B9%E5%A4%96%E6%B1%89%E8%AF%AD%E6%95%99%E8%82%B2%E5%AD%A6%E9%99%A2.jpeg)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隶属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新中国从事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历史最长的学校,1952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成立,北大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留学生事务中心、研究生事务中心、图书资料室,学院现有教职员69人。
历史沿革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育机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建立。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该专修班转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时教员13人,外国留学生77人。
1961年,“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在北外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北大“专修班”的师生绝大多数转到了北外。留在北大的教师成立了“公共汉语教研组”,隶属北大留学生办公室,负责入系留学生的汉语补习。至1964年前,教师不足10人,学生几十人。
1965年,中国接收3000名越南学生来华学习,北京大学接接收了250名,公共汉语教研组教师增至40人。1966年“文革”爆发,留学生全部回国,北大停止招生。
1972年,北京大学率先恢复招收外国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亦重新开始。1977年,北大在外事处下设外事办公室、留学生办公室和汉语教研组。
1984年10月,以外事处汉语教研组为基础,加上从中文系和外语系抽调的老师,成立了“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有教职工28人,长期生不足80人,短期生240人。
1995年4月,以“汉语中心”和“留办”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1999年,学校进行体制改革,海外教育学院建制撤销,“汉语中心”暂挂靠在国际合作部。
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汉语中心”基础上成立。
2003年1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北京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视频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二级学院,你是否傻傻分不清楚,搜狐,2018-02-24
- ↑ 中国设立首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道客巴巴,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