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尽管抗生素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目录

基本信息

西医学名 :化脓性脑膜炎

英文名称  ;purulent meningitis

所属科室 ;内科 -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大脑

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1]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2]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脑室引流及神经外科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鼻咽部,其能否在宿主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表面抗原。但对携带者多次检查表明,脑膜感染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菌血症引起脑膜炎。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微生物是通过脉络丛还是通过脑膜血管侵入脑脊液尚不十分清楚。推测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与外伤、循环内毒素或脑膜本身存在病毒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除血液感染外,细菌可通过下列途径直接感染脑膜,如先天性神经外胚层缺陷、颅骨切开部位、中耳和鼻旁窦疾病、颅骨骨折、外伤引起的硬脑膜撕裂等。脑脓肿偶尔破溃进入蛛网膜下隙或脑室,从而侵犯脑膜。从脑脊液中分离出厌氧链球菌、类杆菌、葡萄球菌及混合菌群,常可提示脑膜炎与脑脓肿破溃有关。

较少数病例是医源性感染,由神经外科手术所致,极少数病例由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诊疗操作引起。

临床表现

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类似,主要如下:

感染症状

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等。

脑膜刺激征

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但新生儿、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脑膜刺激征常常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腰穿时检测颅内压明显升高,有的在临床上甚至形成脑疝。

局灶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血症时出现的皮疹,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主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


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查体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即应考虑本病。确诊须有病原学证据,包括脑脊液细菌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等。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a)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贫血常见于流感杆菌脑膜炎。
  b) 血培养: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可得阳性结果。能帮助确定病原菌。

 

c) 咽拭子培养:分离出致病菌有参考价值。

d) 瘀点涂片:流脑患儿皮肤瘀点涂片查见细菌阳性率可达50%以上。
  2) 脑脊液检查:

a) 常规:可见典型化脓性改变。脑脊液外观混浊或稀米汤样,压力增高。镜检白细胞甚多,可达数亿/L。

b) 生化:糖定量不但可协助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还能反映治疗效果。蛋白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定量每在1g/L以上。

c) 细菌学检查:将脑脊液离心沉淀,作涂片染色,常能查见病原菌,可作为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d) 免疫学检查:

i. 对流免疫电泳(coumter-immunoec trophoresis,CIE):此法系以已知抗体(特定的抗血清)检测脑脊液中的抗原(如可溶性荚膜多糖。特异性高,常用作流脑快速诊断,也用以检查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等,阳性率可达70%~80%。

ii. 对脑膜炎双球菌与流感杆菌检测结果与用CIE方法所测结果相似。但对肺炎链球菌敏感性较差。此法较CIE敏感,但有假阳性可能。

iii. 用荧光素标记已知抗体,再加入待检抗原(如脑脊液、血液标本),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反应。此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快速作出诊断,但需一定设备。

iv.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鲎蛛溶解物试验 :(1)正常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量很低,IgM缺乏。化脑患儿IgM明显增高,如大于30mg/L,基本可排除病毒感染。(2)正常脑脊液LDH平均值:新生儿53.1IU;乳儿32.6IU;幼儿29.2IU;学龄28.8IU。LDH同功酶正常值;新生儿LDH127%,LDH235%,LDH334%,LDH243%,LDH51%。出生1个月后,LDH137%,LDH232%,LDH328%,LDH42%,LDH51%。化脑病儿LDH值明显升高,同功酶中LDH4及LDH5明显上升。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有限。部分患者表现为增强后脑膜和脑皮层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亦不能排除诊断。影像学检查的真正意义在于了解脑膜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脓肿、脑梗死、脑积水。硬膜下积脓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鉴别诊断

1)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 结核性脑膜炎 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 隐球菌性脑膜炎 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治疗

抗菌治疗

应掌握的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抗生素。

a) 未确定病原菌:三代头孢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常作为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用药,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B型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比较肯定。

b) 确定病原菌:应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i.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成人每天2000万~2400万U,儿童每天40万U/kg,分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曲松,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2周为一疗程,通常开始抗生素治疗后24~36小时内复查脑脊液,以评价治疗效果。

ii. 脑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可与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联用。对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iii.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疗程常为3周

激素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血脑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连用3~5天。

对症支持治疗

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癫痫发作者给于抗癫痫药物以终止发作。

预后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与病原菌、机体情况和是否及早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密切相关。少数患者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 做好卫宣教,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3) 密切接触者服用磺胺药物,每次1g次/天,连服3天。

4) 预防注射可用A群多糖菌苗。

视频


普通的感冒都能引起脑膜炎?究竟什么是脑膜炎,如何诊断


第2期病例讨论-病毒感染后免疫相关性脑炎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