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化石能源

於 2020年3月24日 (二) 21:33 由 心果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化石能源是指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動植物的遺骸在地層下經過上萬年的演變形成的能源。如煤(植物化石轉化),石油(動物體轉化),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積而來,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燒後,都會散發出有毒的氣體,卻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資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目錄

相關問題

化石能源最終會被可再生能源替代嗎?

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支撐了19世紀到20世紀近200年來 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類對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逐漸走向枯竭。 據美國地質局估計,全世界最終可採石油儲量為3萬億桶。由此推算,世界石油產量的頂峰將在2030年出現。由於剩餘儲量開採難度增大,石油產量會快速下降。世界煤炭總 可采儲量大約為8475億噸。長期來看,儘管世界煤炭 可采儲量相對穩定,但還是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按當前的消費水平,最多也只能維持200年左右的時間。世界 天然氣儲量大約為177萬億立方米。如果年開採量維持在2.3萬億立方米,則 天然氣將在80年內枯竭。

中國

就中國而言,化石類能源探明儲量約7500億噸標準煤,總量較大,但人均能源擁有量卻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氣人均 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近幾年,我國的能源生產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長勢頭。2006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為20.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比重高達76.4%, 原油比重下降為12.6%, 天然氣占3.3%。我國煤炭儲量相對豐富,但從中長期來看,仍面臨諸如賦存條件、勘探水平、運輸條件、安全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能被有效開發利用的 煤炭資源量明顯不足。

環境

化石能源的利用,也是造成環境變化與污染的關鍵因素。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費,引起 溫室氣體排放,使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溫室效應增強,導致 全球氣候變暖。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提高了0.4℃~0.8℃。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所做的氣候變化預估報告的結論是,CO2為溫室氣體的主要部分,其中約90%以上的人為CO2排放是化石能源消費活動產生的。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使用帶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 煙塵排放,也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儘管應對措施初步遏制了 酸雨範圍逐步擴大的趨勢,但酸雨仍在 局部地區加重;機動車尾氣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在大城市,煤煙型 空氣污染已開始轉向煤煙與尾氣排放的混合型污染。隨着化石能源儲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機也日益迫近。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具有明顯的不可持續性。

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根據歐洲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估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能滿足全球50%的一次能源需求,其中,70%的電力將來自於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裝機容量為71億千瓦,年發電21400TWh(太瓦時)。預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分之一,並滿足能源增長的大部分需求。事實說明,努力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是保證未來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必然選擇,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所占比重,最終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