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勞亞古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勞亞古陸又稱北方大陸,是根據板塊構造理論研究,推斷出來的曾經位於北半球的古大陸。勞亞古陸是勞倫系亞古陸塊和歐亞陸塊的聯合名稱。勞亞古陸同南方古大陸(岡瓦納古陸)隔着一個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相對峙。現在的一些北半球大陸,北美、格陵蘭和除印巴次大陸以外的歐亞大陸,是勞亞古陸在古生代以後分裂和遷移的結果。


目錄

簡介

勞亞古陸同假想的南方古大陸(岡瓦納古陸)隔着一個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相對峙。現在的一些北半球大陸,北美、格陵蘭和除印巴次大陸以外的歐亞大陸,是勞亞古陸在古生代以後分裂和遷移的結果。

勞亞古陸又稱北方大陸。大陸漂移說支持者所設想的北半球超級大陸。1937年由南非地質學家杜德瓦(A.L.Du Toit)提出(《Our Wandering Continents》)。魏格納(A.Wegener)的大陸漂移說認為,在石炭紀以前全陸為一個統一的大陸,即聯合古陸或泛大陸。杜德瓦則認為,有兩個大陸,一是北方的勞亞古陸,一是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兩者為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所隔。「勞亞」為勞拉西亞((Laura-sia)的簡稱,系加拿大地盾及其周圍地區的古地理名稱「勞倫提亞」(Laurentia)與歐亞大陸(Eurasia)的合稱。它包括今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北美洲以及格陵蘭。這個古陸在中生代期間由於北美大陸的西移和北大西洋的開啟而分裂。

評價

1937年由南非地質學家杜德瓦(A.L.Du Toit)提出(《Our Wandering Continents》)。魏格納(A.Wegener)的大陸漂移說認為,在石炭紀以前全陸為一個統一的大陸,即聯合古陸或泛大陸。杜德瓦則認為,有兩個大陸,一是北方的勞亞古陸,一是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兩者為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所隔。「勞亞」為勞拉西亞(Laurasia)的簡稱,系加拿大地盾及其周圍地區的古地理名稱「勞倫提亞」(Laurentia,名稱來自加拿大的勞倫斯河)與歐亞大陸(Eurasia)的合稱。它包括今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北美洲以及格陵蘭。這個古陸在中生代期間由於北美大陸的西移和北大西洋的開啟而分裂。

1966年,梅納德(H. W. Menard)等匯集了當時所有的有關海洋深度的探測資料,再度進行了世界海洋深度的統計,得到全球陸地在海平面以上的平均高程為0.875公里,大洋的平均深度為3.729公里。大陸和大洋之間存在為海水所淹沒的數拾公里寬的邊緣地帶,這個地帶包括大陸架和大陸坡,兩者共占地球表面積的10.9%。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差異非常明顯,大陸地殼的化學成份主要是花崗岩質,而大洋盆地下的岩石主要是由玄武岩或輝長岩構成。因此,整個地殼又可以分為大陸硅鋁殼和大洋硅鎂殼兩大類型。

有關大陸的起源問題,地質和地球物理學家杜托特(A.L.Du Toit)於1937年在他的《我們漂移的大陸》一書中提出了地球上曾存在兩個原始大陸的模式。如果這個模式成立,那麼這兩個原始大陸分別被稱為勞亞古陸(Lanrasia)和岡瓦納古陸(Gondwanaland);這實際上就象以前魏格納等人所主張的那樣,把全球大陸只拼合為一個古大陸。杜托特認為,兩個原始大陸原來是在靠近地球兩極處形成的,其中勞亞古陸在北,岡瓦納古陸在南,在它們形成以後,便逐漸發生破裂,並漂移到今天大陸塊體的位置。

早在19世紀末,地質家學休斯(E. Suess)已認識到地球南半球各大陸的地質構造非常相似,並將其合併成一個古大陸進行研究,並稱其為岡瓦納古陸,這個名稱源於印度東中部的一個標準地層區名稱(Gondwana)。岡瓦納古陸包括現今的南美洲、非洲、馬達加斯加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南極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它們均形成於相同的地質年代,岩層中都存在同種的植物化石,被稱為岡瓦納岩石。杜托特用以證明勞亞古陸和岡瓦納古陸的存在和漂移的主要證據,是來自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古氣候學方面。根據三十多年中積累起來的資料,有力地證明岡瓦納古陸的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推斷的位於北半球的古大陸,或稱北方大陸,又稱勞亞大陸。其範圍相當於現代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勞亞"一名是1928年德國學者J.R.施陶布首先用以指北方陸塊的。包括加拿大中東部、格陵蘭及亞洲。詞意來源於勞倫大陸和亞洲,為南非學者A.L.迪圖瓦首先引用。對於北方大陸的推斷認為,現代北方各大陸在地史時期中曾聯為一體,隔特提斯海與南方的遙相對峙。1620年,F.培根就認為西半球的大陸曾與歐洲、非洲相連接,1858年,A.斯奈德-佩利格里尼對北美洲與歐洲植物的相似性進行解釋,並繪製了大陸拼合圖,認為兩塊大陸可以拼合起來1912年,在論證時,對北方各大陸間的聯繫作了闡述,並拼接了各大陸。近代古地磁學和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大陸擬合的新成果,使北方大陸的拼接更為準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