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動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動作

動作(英語: action ),具有一定動機和目的並指向一定客體運動系統。簡單的解釋是:動作是角色五官位置的變化(即表情變化)、角色肢體位置的變化(即動作變化)和角色與所處環境相對位置的變化(即運動距離變化)的過程。人的動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體活動之中。是活動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自覺的目的為特徵,並且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因而具有社會性質[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2] 動作

外文名 Action

動作1.jpg

拼音 dòng zuò

基本解釋 行為舉動

引證詳解

行為舉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法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呂氏春秋·去尤》:"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不竊鈇也。"宋 張載 《張子語錄》下:"可以行,可以止,此出處之時也。至於言語動作,皆有時也。"

動作2.jpg

勞作、勞動。《韓非子·五蠹》:"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清 程趾祥 《此中人語·成衣匠》:"遂假以門面,令其開店。 朱 喜甚,殷勤動作。"趙樹理 《三里灣》十七:" 玉梅 !不要歇着了!該動作了。"

動彈、活動。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六:" 伯 乃急持,鬼動作不得。"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近緣久病,艱於動作,詘身俯仰,皆不自由。"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風忽然大起來,那半天沒有動作的柳條象猛的得到什麼可喜的事,飄灑的搖擺。"孫犁 《秀露集·序》:"一生行止,都是……順潮流而動作。"

變動、發生變化。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漆》:"每經雨,以布纏指,揩令熱徹,膠不動作,光淨耐久。"

教育名詞

人的動作就其目的與後果的意識程度可分為衝動動作和意志動作兩種。在產生衝動動作時,人對其目的與後果的意識程度較低,甚至處於意識閾下。這種衝動動作往往是由於強烈的刺激所產生的激情而引起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衝動動作可以不受意識的支配。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兒童少年時期,容易產生衝動動作,但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這種動作便會逐漸減少。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兒童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誘導,培養其自制力,防止衝動動作的產生。意志動作是以人對其目的與後果的深思熟慮和克服內外困難為特徵的。

動作是通過運動來實現的,但動作並不是個別運動的簡單的機械的組合,而是複雜程度不同的完整和有目的的運動系統。動作通過反覆練習可以達到自動化的地步。這種自動化了的動作系列稱之為技能動作,它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