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聯人。1889年出生,1904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17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曾任蘇俄政府副外交人民委員。曾兩次代表蘇俄政府發表致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兩政府的宣言。1923年9月率蘇俄外交代表團來華,次年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恢復了兩國正常外交關係,隨後任第一任蘇聯駐華大使。1926年8月回國。再度任副外交人民委員。後任蘇聯駐土耳其大使。1937年在蘇聯「肅反」中遭槍決。

加拉罕

目錄

人物簡介

列夫·米哈依洛維奇·加拉罕Ле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рахан,1889-1937),蘇聯外交家。亞美尼亞人,本姓加拉罕尼揚。1889年2月2日生於第比利斯。父親米哈伊爾·加拉罕尼揚是高加索的著名律師,1905年攜家遷居哈爾濱,以後又去海參崴。加拉罕受過較完整的教育,在中學畢業後又於1910—1915年間入彼得格勒大學法學系學習。加拉罕是俄國革命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早在1904年他就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成員,15歲就投身於反對沙皇的鬥爭[1] 。不久,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5年隨父母離開高加索移居哈爾濱,其父在哈爾濱當律師,他補習學業,與哈爾濱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接上關係。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07年參與建立了出版社會主義思想書刊的印刷所,以後又參加了俄文報紙《新境報》的編輯工作。1910年他在哈爾濱被捕。被關押在道里監獄。因無證據,一個月後被釋放。之後,繼續在哈爾濱從事革命活動,深入中東鐵路俄國工人中開展工運。

1915年9月他再次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亞。1917年二月革命後被選為全俄第一屆工兵代表蘇維埃主席團委員和書記。十月革命時,擔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18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員,曾參與籌備於1919年3月舉行的共產國際成立大會。1919年7月代表蘇俄政府發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即《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帝俄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1920年9月,代表蘇俄政府,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1921年出任蘇聯駐波蘭大使。1923年9月以蘇俄外交使團團長身份來華,洽商中蘇復交問題,代表蘇俄政府發表第三次對華宣言。1924年5月,與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簽訂《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同時簽訂《中俄暫行管理中東鐵路協定》。中蘇建交後,出任蘇聯首任駐華大使。他任職期間,曾多次與孫中山接觸和書信聯繫,並介紹鮑羅廷與孫中山會見。還與馮玉祥建立了友誼,積極支持中國北方的革命運動。他還多次到哈爾濱探親,會見老朋友,發表演說,每次都受到歡迎。1926年8月,因中東鐵路問題,在張作霖的強烈抗議下,加拉罕撤離中國,仍在外交人民委員部工作,1934年任蘇聯駐土耳其大使。1937年蘇聯肅反擴大化時遭到逮捕,並處以死刑。1956年2月給予平反恢復名譽。他為了發展蘇中關係,支持中國革命做了很多工作。

相關信件

孫中山於一月二十三日接到蘇聯駐華代表加拉罕從北京拍來的賀電。這是大會主席團為孫中山代擬的中文電稿,由廣州大本營外交部譯成英文後發出。

北京全俄蘇維埃代表加拉罕君:

尊電致祝全國國民黨代表大會,情詞懇摯,不勝感謝!

本會目的,在繼續辛亥革命事業,以底於完成,使中國脫除軍閥與夫帝國主義之壓迫,以遂其再造。夫以積弱而分裂之中國,而自然之富甲於天下,實為亞洲之巴爾幹,十年之內,或以此故而肇啟世界之紛爭;故為保障亞洲及世界之平和計,其最善及唯一之方,惟有速圖中國之統一及解放。

本會深信,全世界之自由民族必將予以同情,而俄國人民來此先聲,尤為吾人所感激。中俄兩國人民行將共同提摯,以進於自由正義之途。文謹代表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致敬於鄰友全俄蘇維埃。

參考文獻